只有開國皇帝才能稱得上“祖”,但是為什麼清朝有三個“祖”?

xx祖、xx宗,都是古代封建王朝帝王的廟號。

廟號,即帝王們死後進入宗廟,子孫給其上的名號,以示紀念。在漢代,廟號是個相當神聖的稱號,並不是所有的皇帝都能獲得廟號,只有為江山社稷立有大功的帝王才有資格擁有廟號,比如說西漢14帝,有廟號的皇帝不過6個而已,就連文景之治的開創者之一漢景帝都沒能獲得廟號。

只有開國皇帝才能稱得上“祖”,但是為什麼清朝有三個“祖”?


不過,自唐以來,廟號的使用逐漸氾濫,基本上只要是個皇帝都會擁有廟號,因此廟號的褒揚作用也就不復存在了。

即便是帝王們人手一廟號,但是廟號的議定還是很有講究的,xx祖、xx宗都不是亂叫的。

一般而言,開國皇帝會被稱之為xx祖。又以高祖和太祖最多。比如說漢朝的建立者劉邦廟號為漢太祖,李唐的建立者李淵廟號為唐高祖,宋朝的建立者趙匡胤廟號宋太祖……

只有開國皇帝才能稱得上“祖”,但是為什麼清朝有三個“祖”?


一般而言,太祖和高祖應該屬於廟號裡面的最高等級了,開國皇帝往往就是這兩個廟號,如漢太祖、唐高祖。硬要細分的話,太有初始的意思,比高祖備份上更高一些,比如唐高祖李淵,就追封自己祖父李虎為唐太祖。

此外,比較常見的還有還有世祖。所謂世祖,相當於皇族的另外一脈重新建立的新王朝,比如說東漢的建立者劉秀,廟號為世祖,元朝的建立者忽必烈廟號為世祖。

正常情況下,不算追封的情況下,一個朝代的帝王中一般也就一個“祖”,唯有明清兩朝是個例外。明朝有明太祖和明成祖,清朝有清太祖、清世祖、清聖祖。

明朝本來也只有一個祖,明太祖朱元璋,至於朱棣,本來廟號是明太宗,屬於正常範圍,只是由於後來嘉靖皇帝由於大禮議之爭,硬是把朱棣的廟號改為了成祖,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把自己每當過皇帝的父親放入宗廟(大傢俱體可以參考“大禮議”事件)。

只有開國皇帝才能稱得上“祖”,但是為什麼清朝有三個“祖”?


至於說清朝三祖,這個就確實有點吹捧自己的意味了。

首先來說清太祖努爾哈赤 ,這個沒啥問題,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是清朝的奠基人,成為太祖正常。

順治這個世祖,就稍微有點問題了。

順治的父親皇太極,清朝第一個稱帝的皇帝,其廟號也不過是太宗。順治雖然是清朝入關之後的第一個皇帝,但畢竟不是清朝的第一個皇帝,這個世祖,確實不太擔起,實屬是為了抬高順治的地位。

而康熙這個聖祖,實在是太誇張了。

聖祖這個廟號,倒也不是康熙第一次用。比如說唐朝,李淵就追封老子為唐聖祖,宋朝趙匡胤追封財神爺趙公明為宋聖祖。

只有開國皇帝才能稱得上“祖”,但是為什麼清朝有三個“祖”?


不論是老子也好,趙公明也罷,都是傳說級別的人物,康熙顯然達不到這個級別。康熙當了61年皇帝,開創了康乾盛世,確實了不起。但最多,也就和漢武帝劉秀一個級別,稱祖就已經很過分了,更不用說是聖祖了。只能說,雍正為了抬高其父的地位,也是煞費苦心。

清朝三祖,兩個名不副實。

謝謝觀讀,互相關注一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