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讀《用一年時間重生:如何從0到1開啟個人事業》後感


記讀《用一年時間重生:如何從0到1開啟個人事業》後感

《用一年時間重生:如何從0到1開啟個人事業》這本書,出自娜裡跑之手,是一本既類似心靈雞湯,又更像實用手冊的書藉。

全書分為三部分,分別是:心法篇,方法篇和技能篇。

按內容和文法,作者是一個寫作高手,以通俗的語言,向世人傳遞自己總結的有效經驗。

(一)心法篇

通讀全書後,說實話,我更喜歡‘方法篇’和‘技能篇’這兩章。

我年紀也不小了,閱歷也是有的,思想覺悟也是有的,顯然,‘心法篇’不太適合眼下的我。但是,裡面有兩個論點是我喜歡的,那就是‘只要還有時間,你就永遠不會一無所有’,以及‘自僱職業,是強者的遊戲。’

曾經,我以為,自己都快奔四了,能夠實現理想的機會已是渺茫,然而,當看到‘只要還有時間’那個論點時,我有種海闊天空的感覺。

沒錯,我才38歲,離普遍的‘西行日(估計是90歲吧)’還遠著,在沒有意外事故的阻礙下,我有的是時間,我應該可以創造屬於自己的神話。

當然,理性分析後,我認為,外出就業是不太現實的,除非我特別需要錢,否則,以我這把年齡以及與社會脫節7年的條件,即便有閱歷,有能力,適應性強,也仍是會被絕大部分的企業所拋棄,究其原因,我想,這是一種根深蒂固的偏見,認為超過35歲的女性,如果沒有任何資格證或高級職稱,且又跟社會脫節時間較長,其工作能力、交際能力以及學習能力都是偏弱的,對於大部分追求經濟價值的公司而言,這樣的女性根本沒有面試的機會。

我確認自己不是那樣的女性,而且,我對自己的適應力和學習力很有信心。

誠然,我有信心沒有用,社會不接受。

那,我就轉向自僱職業唄。

所以,在看到‘自僱職業,是強者的遊戲’這個論點時,我的內心不自覺地顫了顫。

經過思考,我發現,身邊從事自由職業的朋友,網絡上的紅人以及主流媒體曾報道過的成功自由職業人士等,他們的自由人態竟與這個論點不謀而合。

首先,這些人,都是高度的自律者,有較強的時間管理觀念,處事嚴謹,流程細緻,並持之以恆。換句話說,他們都很執著,尤其對設定的目標和方向。

其次,他們都有一技防身,即個人能力突出,至少在同行中是佼佼者,或未來之星。

再次,他們懂得享受生活,懂得調節情緒,耐得住寂寞,擔得起責任。

最後,他們懂得理財,具有超越普通人的財務認識。

當同時具備上述四項的人,他們一定會是自僱界真正的強者。

自僱職業,是一門‘手停口停’的職業類別,即不工作,就沒收入,因此,每時每刻都要有‘居安思危’的警惕。

有些人,從事自僱職業,卻漸漸變成宅男宅女,不僅不修邊幅,肆意過活,而且還沒有理財觀念,不懂人情事故。

長此以往,這就不是強者了,而是社會的隱者。

我認為,自僱職業也是必須與社會密切聯繫的,畢竟,生而為人,都是社會中的一份子。

至於我能否成為強者,需要一些時間,按照書內所述,我想,我還有11個月的時間改造自己。

那應該如何改造呢?

作者娜裡跑在接下來的‘方法篇’和‘技能篇’兩篇中,為我們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二)方法篇

首先,她提出‘明確三年願景,配置人生導航系統’。要實現這個目的,‘人生關鍵詞’,‘自由書寫’以及‘偶像人物分析’都是必須的,而且一樣都不能少。

根據個人的實踐,我認為,梳理的流程應從‘偶像人物分析’開始,然後是‘自由書寫’,最後才是‘人生關鍵詞’。

如果按作者的順序,你會發現,一時半會兒很難提煉自己人生中的關鍵詞。因為,提煉者多半是20來歲或30來歲,他們的人生才過了1/3,壓根無法預測和濃縮餘下人生的定義。

我就是寫不出的其中一員。

於是,我來了個倒序。先從‘偶像人物分析’入手,明確自己喜好的偶像人物是誰,喜歡的原因,以及偶像的經歷。然後,我將這些內容濃縮成幾句話,或幾個詞,以此確認我被吸引的關鍵所在。

完成後,我利用‘自由書寫’,寫出自己內心所想。比如:問自己一個問題,讓自己寫下100個不同的答案;或者,做一次自我與本我的對話,把內心恐懼的、喜歡的、討厭的以及忽視的種種全部列出來,並一一作備註或反問。從中,提煉你內心的真實相法,濃縮成幾句話或幾個詞。

末了,通過比對上述兩項的關鍵句或關鍵詞,投影在自己身上,並選擇自己有感或關注的詞句,濃縮成自己的人生關鍵詞。

其實,這就是為自己的未知末來確定一個前進方向,給自己一個生活態度。

有了‘人生關鍵詞’,我對未來泛起一種模糊的嚮往。

其次,作者提出‘挖掘個人優勢,設計個人事業最優路徑’的論點,方法是繪製‘人生尋寶圖’以及‘鑽石人生圖’。

‘人生尋寶圖’吧,是個類似心電圖的那種款式,其中,橫線座標之上的是曾經的高峰事件,之下則是曾經的低谷事件。

何謂高峰事件呢?就是發生過的,曾經讓你驕傲和自豪的事件,像小學時得過寫作三等獎,或是初升高考試獲得年級前十等等,無論大小事,只要是讓你感覺有成就感的。

有高峰事件,同樣就有低谷事件,即曾經讓你感到挫敗、難過、遺憾或後悔的事件。

把兩種事件通通標註在橫線座標的上方和下方,然後,你會漸漸發現自己的‘長板’和‘短板’所在,即優勢和劣勢。

借用作者的那句話‘長板讓你優秀,短板讓你有朋友’,我很是受用,這是一種生存方式。

在明確了自己的‘長板’與‘短板’之後,我們就能製作‘鑽石人生圖’了。

‘鑽石人生圖’由四部分組成,分別是熱情、知識、優勢和資源。

通俗點講,這個圖所呈現的是我們的興趣(熱情)、能力(知識)、天賦(優勢)以及有形和無形財富(資源)。

我們必須給這四部分打分,看看自己值多少分,從而看清自己的現狀與問題的成因。

只有明確這些,我們才能找準切入點,讓自己事半功倍。

我以為作者說的沒錯,‘鑽石人生圖’適用於人生的任何階段,無論成長也好,升級也好,還是突圍也好,它可以是一面清淅的鏡子,讓人看到自己的真實狀態。

再次,作者又提出‘制訂專屬年計劃,開啟個人事業’這個論點,方法是製作‘幸福蘋果樹’,‘重生年計劃’以及‘日程管理法’。

按個人經驗而論,我覺得‘重生年計劃’以及‘日程管理法’這兩種方法很好用。我尤其喜歡‘日程管理法’。

而‘幸福蘋果樹’嘛,其實就是推導‘重生年計劃’的工具,如果覺得麻煩,可以跳過。

關於‘重生年計劃’,我們需要有精準的‘人生關鍵詞’,沒有的話,很難做出簡潔而有效的‘重生年計劃’。因為,這個計劃,必須通過對關鍵詞的描述,得出優勢路徑,得出總結,最終才能獲得年度量化目標內容。

說難不難,說易也不易,往往會在關鍵詞描述以及優勢路徑這兩個模塊不知所措,思維茫然。

至於‘日程管理法’,我認為有必要推廣一下。

它很簡單,由一個十字座標,以及四個象限的內容組成。其中,左上角為‘輸出’,用於記錄為他人產出的價值;右上角為‘輸入’,用於記錄產出價值的燃料;左下角為‘開源’,用於記錄鏈接創造機會;右下角為‘固本’,用於記錄幸福感的來源。

那什麼是為他人產出的價值?即可以獲得收入、獎項或稱讚的工作或行為。

那什麼是產出價值的燃料?即一切的學習,包括經驗的累積以及心得體會的總結。

那什麼是鏈接創造機會?即有效社交,包括問候、聊天、合作、比賽以及物質交換等。

那什麼是幸福感的來源?即讓自己感覺開心和愉悅的事件,包括運動或吃甜點等。

看到每個象限的定義後,我想,每個人都能很好地使用這個‘日程管理法’。

只要在當天晚上睡前列好次日的‘日程管理法’,次日的工作就能得心應手,即便出現突發狀況,我們也能明確自己的所想,作出適當的調整和決定。

(三)技能篇

說完了‘方法篇’,我們再來談談‘技能篇’。

書中,作者給自僱職業者提供了一些實用的技能,分別是:‘巧用大腦的方法’,‘無紙化人生’,‘情緒與效率的關係’,‘好運體質的練就’以及‘學徒制的迴歸’。

在此,我並不打算一一闡述,就挑‘情緒與效率的關係’以及‘好運體質的練就’這兩點來聊聊。

原因很簡單,我是個情緒不定的人,常常心情好時工作努力,腦洞大開;心情不好時沒有工作意願,會玩手機,會打遊戲,就是沒心情做任何事。

這樣不好,但,這往往是自僱職業者的普遍問題。

說白了,還是自律性不夠強,且情緒管理不到位。

那該如何應對呢?

1、‘日程管理法’走起,確認每天工作和生活的節奏與內容,並保持高度的完成性,最好有部分常規性的活動轉化為習慣,以便自律地按時按地完成。

2、儘量早睡早起。起床時,開啟自嗨模式,聽聽音樂,對鏡自勉,或者整理儀容;而入眠前則喝杯熱牛奶,做做簡易瑜珈,做做冥想,聽聽輕音樂。

3、遇到情緒波動,若是激動,就多做深呼吸調節;若是負面,就把注意力轉移至積極且愉快的活動上;若是沮喪,就儘量找人聊天或做運動宣洩;若是鬥志喪失,即啥也不想看,心情很煩悶那種,就給自己半天至一天的休整期,放空腦袋,全力休息。

情緒的管控尤如對小孩的管教,既要嚴厲,又要溫柔。

我本人呢,現在也是以這樣的方式管控自己的情緒,希望利用一年的時間,可以有效地改善自己這個問題。

請謹記,情緒的波動無法完全消除,人都是有七情六慾的,情緒是生活的見證。

另外,對於自僱職業者而言,情緒的問題還包括了對所從事職業未來的不確定性的焦慮。

很多自僱職業者從零開始,白手起家,最初起步的時候,難免不會遇到挫折或困境,甚至是親近的人的不理解。這時,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堅韌的信念,深信這樣的狀況只是暫時,在自身的能力進一步升級和改善之後,所有的問題都會有解決方法,無論是經濟上的還是生活上的。

這好比打一場戰役,一旦上場,要麼生,要麼死!撒腿逃跑極容易弄得半死不活。

那‘好運體質的練就’又是什麼呢?

按作者所述,我認為,這是一種為人處事之道。

要想成功,光是努力加努力,不一定能成,人脈很重要!

而比人脈更重要的,是做人的圓滑!

或許有人認為圓滑這個詞有點貶義,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說個故事比擬一下吧。

某天,圓型與三角型相約一起去爬山,不曾想,當它們即將攀至山頂之際,地震發生了,於是,它們一同滾下山。最終,圓型毫髮無損,而三角型卻受傷嚴重,斷了胳膊少了腿。

可見,圓滑是一種長板,甚至是好運的導火索。

那怎樣才是圓滑處事呢?

少一點計較,少一點算計,多吃一點小虧,多傳一點關懷,適當的拍點馬屁,適當的說點好話,我想,這就是最為真誠的‘圓滑’。

如今的社會,謊言太多,真心太少,人與人之間都不敢真誠地交友,生怕被算計,被下套。如此下去,正常而有效的社交越來越少,人們寧可活在不接觸的交際中,這樣會削弱人們聚居而活的意願,改變人們的接觸方式。

我們只是想在工作和生活中享受自由形態,並不是要過獨立的孤獨人生;而且,做任何事情,團體的智慧總比個人的高,團體的協助總比個人的猛,團體的支持總比個人的強。

所以,保持與社會的接觸很必要,而與社會接觸的正面意義,就是從不同的人身上獲得對等的幫助和支持。

正如商品的出售,它需要買方和賣方那樣,一個提供金錢,另一個提供產品,互助互利,坦誠相待。產品質量好,售後服務佳,買方會繼續回購;買方評價真實且好評,支付迅速,賣方會願意繼續為其提供優質的服務,或是推薦其他好的產品。

至此,咱們以作者的話作為總結,那就是‘想要收穫高質量的人脈關係,就不能老想著別人為你做什麼,而要多想想你能為別人做什麼。’

《用》該書的最後一章說的是‘新手如何開啟個人事業’。這部分是見仁見智的內容。

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技能交換’的這麼一個觀點。作者認為,技能交換,可以低風險地獲得市場經驗。

如她所說,開啟個人事業相當於一次個人創業,尤其對於自僱職業者。因為,無論做什麼項目,內裡總會涉及產品、服務、售後、銷售、資金以及法務等問題,然而,這些問題,一個人是解決不了的。

無疑,招聘並不是好辦法,自僱職業者沒有那麼多經費。

因此,技能交換尤為必要!

雙方都各具才能,站在互惠互利的角度,相互幫助,對雙方的事業都有益處。

前提是,我們要多認識幾個具有各式個人才能的朋友,這樣,我們才能有效地使用這個交換策略。

以我來看,這就是一種另類的合夥模式,不涉及金錢,只關注才能。實屬優選。

(四)總結

《用一年時間重生:如何從0到1開啟個人事業》這本書,給予我許多的感悟。

雖說我無法完全學會或精準套用作者的全部思維,但,能從中習得幾樣對開啟自僱職業有幫助的方法和技能,我很是感恩。

同時,我也推薦大家有空一看這本書,希望各位也能從中獲益良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