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导演严浩电影中的“大女主”


沈育晓/文

香港新浪潮电影导演中,严浩是相对而言被忽视的一位,可是他的每一部电影作品都在国内外获奖无数,研究严浩导演的电影创作或许可以从中得到不少的启示。而严浩电影对于女性命运尤其关注,因此在这里借用当下荧屏流行的“大女主”概念对严浩电影展开研究。

通过对比若干部严浩导演的电影,可以明显感受到这些故事的发生都有各自传奇的时代背景。《似水流年》发生于97香港回归的初期;《滚滚红尘》是从1938年到80年代末,这50年是中国最动荡的历史阶段,发生了抗战和内战。而《太阳有耳》的发生地是20年代土匪猖獗、军阀混战的东北。到了2001年《庭院里的女人》仍旧在讲炮火纷飞的二战时期一个江南大宅的变故。影片中女主角们个人命运与时代变幻的矛盾纠缠呈现出女性的无力和飘零。

其次,在严浩很多电影作品中,男性总是占据话语的主导权,故事的讲述总是在男权社会的语境中进行。《似水流年》的小珍气愤丈夫孝松和初恋姗姗之间的暧昧,却只敢对朋友姗姗发怒而不敢惹恼丈夫更害怕丈夫提出离婚。《滚滚红尘》中的沈韶华是一个典型的封建父权专制的受害者, 甚至可以说她后来对爱情近乎狂热的执着都是来自于她潜意识里从童年到青年对爱的“从来没有得到过”,将爱情和生活混为一体。对比三毛的原著剧本,电影中加入了男主角章能才的旁白,从一个男性的视角出发审视和想象女性的命运, 那么女性的抗争与救赎就显得薄弱和无力了。《太阳有耳》和《庭院里的女人》更是将这种语境直白表现,女主角油油和爱莲都是妻子作为丈夫的私有财产,不仅是丈夫发泄性欲的工具,在危机降临的时候还可能成为性的抵押品,深陷夫权的桎梏。

作为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影片,对女性独立意识的表达一定是电影的主题 之一。电影《滚滚红尘》中的女作家沈韶华有知识、有文化,不依靠他人而独立生活,面对父亲对自己爱情的暴力反对不惜以死相逼,将全部的内心情感诉诸小说文字。但正如上文所说,韶华太过依赖生命中遇到的爱情,她的独立变得不堪一击。《太阳有耳》中的油油为了摆脱欺软怕硬的丈夫,选择留在土匪潘好的身边。潘好给油油穿洋装、听西方音乐,似乎是一对相互爱慕的情侣,然而潘好的暴虐和滥杀无辜让油油感到愤恨,潘好与丈夫并无本质的不同,最后她亲手杀死了潘好,生下来与他的孩子。油油的独立和反抗更像是一场赌博,非此即彼的选择,结局都是输。如果说爱莲对封建大宅的逃离是一种独立意识的觉醒,那么这种独立明显是自私的。为了摆脱丈夫无理的性要求她替丈夫纳了二房秋明,以囚禁他人换取自己的自由。影片中,爱莲爱上了儿子的西洋老师安德鲁,在他的劝说下爱莲将自由还给了秋明, 并在安德鲁死后替他抚养孤儿院的孩子。这说明爱莲只是从对一个男人的依附到对另一个男人的永久怀想,而对自我的独立意识丝毫没有表现出来,此外片中的安德鲁完全化身文明与智慧的救世主,精通医术、指点迷津,这都是《庭院里的女人》为人诟病的地方。

严浩导演的作品对女性前途与命运充满关切,尽管其中的自由抗争常常存在矛盾和摇摆, 但至少可以让我们体会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女性的生命都质朴绵延、华美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