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尋找鄭智替身,吳曦轉會謠言四起,足協新政會成攔路虎嗎?

謠言四起,而且有模有樣,說許家印親自出馬搞定了江蘇蘇寧,後者將把當家球員吳曦賣給廣州恆大淘寶,吳曦未來的定位是恆大的新一代鄭智。前有媒體透露,後有恩師作證,霎時間一切似乎已成定論。不過就過了一天,就又有媒體發出不同聲音,尤其是吳曦本人疑似闢謠。背後究竟是怎樣的風起雲湧呢?


恆大尋找鄭智替身,吳曦轉會謠言四起,足協新政會成攔路虎嗎?


下一個“鄭智”,恆大是否真的需要吳曦?

看似合理的理由,實則毫無邏輯。吳曦出生於1989年,雖然比鄭智小9歲,但是實際年齡也已經是31歲,從一般的球員運動生涯來看,其黃金運動期大概也就還有三年左右。與鄭智的場上位置和作用不同,吳曦作為中場優秀球員,除了防守硬度以外,前插也是重要的進攻利器,與這些特點相比,其技術特點的運動壽命要遠遠低於鄭智後期的踢法。恆大為何要買一個只能用三年的球員呢?其選擇還不如上海上港選擇29歲的買提江。所以吳曦代替鄭智的技術層面是偽邏輯。

從精神領袖的層面分析,吳曦似乎也很難在恆大成為隊長級球員,這與恆大的隊史和隊風息息相關。鄭智是否可以取代本身也是一個偽命題。鄭智已經在卡納瓦羅上課期間短暫的做了恆大的教練,未來必然在廣州恆大的教練席上有一個位置,這樣的情況下不太可能在隊內再選一個“外人”擔任場上領袖,這樣全隊就會出現三個到四個大佬同臺唱戲的局面——即年輕的卡納瓦羅和鄭智在教練席,吳曦和恆大老隊員中的一個成為場上雙核心,如果在這個情況下再加上一兩個高水平外援或歸化球員,恆大的“青年領袖”未免太多,精於管理藝術的許家印貌似不會這麼愚蠢。


恆大尋找鄭智替身,吳曦轉會謠言四起,足協新政會成攔路虎嗎?


如果是謠言,目標就是試探足協新政

目前,中超聯賽中的兩樁耀眼的轉會都與“大齡國腳”有關,吳曦和買提江都是國腳級別且年齡偏大。在足協新政終於出臺後,總要有人去吃螃蟹,就算新政猛於虎,這老虎屁股必須有人摸一摸。買提江在上港的新合同對外稱1200萬,這個年薪已經是定格申請了,在1000萬基礎上上浮了20%,可是畢竟買提江只是邊緣國腳,似乎買提江的合同消息一出,就堵死了上限,那麼其他幾位勞苦功高的老國腳怎麼辦呢?

吳曦向來在中國足壇比較低調,在國家隊有戰功無醜聞,所以吳曦用來測試是個不錯的人選,終究不招黑,到目前為止沒有人評論該新聞的時候詆譭吳曦的職業精神和吳曦的價值取向。選擇恆大作為謠言的另一方也是一個不錯的測試選擇,因為恆大向來就是個採購狂魔,買誰都可以,都是慣性操作,並且總有足協保護傘的說法在民間流傳,這樣的情況下說恆大要買人,許家印出手,似乎也合情合理。經過這樣的選擇,恆大買吳曦就成了順理成章,又真實可信的重磅新聞。這個新聞就是看看各方反饋,然後就知道水深水淺了。中超新政合不合理顯而易見,短期內受到影響的就那麼幾個重點人物,他們怎麼安排才是關鍵。


恆大尋找鄭智替身,吳曦轉會謠言四起,足協新政會成攔路虎嗎?


面對政策是否還有對策,規則漏洞是否有?

說實話,這個規則永遠有漏洞,這次國腳限薪仍然如此。之前大多數人認為國腳限薪可以用廣告代言解決,或者用其他資產交換,這些似乎在新政中也有了明文規定,但是在中國這樣的規則毫無約束能力,實在有太多的變相空間。比如,完全可以由球員的家人來完成簽約,明碼標價。大齡國腳大多有配偶,U23球員也有自己的父母,這都可以轉移資產,假設恆大要引進吳曦,完全可以把多餘的年薪付給吳曦的家人,到時候給吳曦家人想幾個收錢的理由即可。總之,只要是一家公司管理俱樂部,這家公司永遠有各種各樣的方式把錢花掉,這也是為什麼最近幾年想推行俱樂部模式的原因,如果俱樂部是一個單純的主體,贊助商只能通過贊助費付錢,俱樂部股權乾淨,如果這樣的模式推行下去,至少灰色空間就少了一半。

目前,筆者認為,老一代國腳逐漸退出賽場,留下來的都是國之棟樑,是尖子中的尖子,最終應該是睜一眼閉一眼的管理,總共因為限薪而遭遇不公平的人算是極少數。多數球員是正常限薪範圍以內的,應該會嚴格執行。至於吳曦轉會恆大一事,目前來看像是投石頭問路,是對新政的試探,並非真實意圖。


恆大尋找鄭智替身,吳曦轉會謠言四起,足協新政會成攔路虎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