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屆農講所,培養出大批“文武全才”

歷史上的今天(1926年5月3日),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在廣州開學,由毛澤東兼任所長。

这一届农讲所,培养出大批“文武全才”

毛澤東在跟學員交流。

本屆農講所是在國民革命軍舉行北伐前夕,為了“適應北伐戰爭的發展,培養各地農運幹部”而舉辦。由毛澤東主持,改主任為所長;蕭楚女為教務主任,負責教務部工作。時間從1926年5月3日起至9月11日止,歷時四月有餘,是六屆農講所中最長的一屆;且因為這一屆面向全國招生,所以又是規模最大、社會影響最大的一屆。

畢業人數最多的一屆

第六屆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原定招收名額30人,後因要求來學者甚多,陸續增加到327人,除因疾病等原因退學9人外,實際畢業318人,是歷屆農講所畢業人數最多的。

前三屆農講所的招生範圍只限於廣東省,主要是培養了廣東地區的農運骨幹。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需要,第四、五屆的招生範圍逐漸擴大到其他省份。

第六屆農講所的招生範圍擴大到全國20個省。這些來自全國20個省區的學員,多是各地農民運動中的積極分子和有志做農運工作的優秀青年學生。他們在經過了幾個月的刻苦學習和緊張訓練後,獲得了許多革命道理,接受了嚴格的軍事訓練,奔赴全國各地,擔任農民運動特派員,深入農村,創辦地方性農運講習所和訓練班,宣傳、發動群眾,建立農民協會,組織農民自衛軍,領導農民進行反帝反封建鬥爭,促進了農民運動的迅速發展,有力地支持了北伐戰爭。所以,毛澤東主持的六屆農講所,實際上成為訓練全國各地農民幹部的學校。

值得一提的是,第六屆農講所於5月3日開學時,正值廣東第二次農民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毛澤東率領全體學員自始至終參加了大會,使學員一進校就受到一次實際而深刻的教育,提高了認識。

為配合北伐提早結業

第六屆農講所根據革命形勢的需要,總結了第一至五屆農講所的經驗,堅持執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政治訓練與軍事教育並重”的方針。

這屆農講所共有23名主要教員,共產黨員佔16名。總共開設25門課程,其中,毛澤東講授《中國農民問題》《農村教育》《地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四門課程,周恩來講授《軍事運動與農民運動》,彭湃講授《海豐及東江農民運動狀況》,蕭楚女講授《帝國主義》《中國民族革命運動史》《社會問題與社會主義》。這些課程涉及面廣,使學員對革命理論、農民運動、社會政治與經濟以及中外歷史都有較全面較深的理解。除所內的教員外,還有許多社會名流如林伯渠、陳延年、郭沫若、譚平山、何香凝等到農講所作報告或演講。

除了授課之外,為了使學員加深對理論的理解,農講所還組織學員進行專題討論和研究,包括《列寧與農民》《資本制度淺況》等課題。農講所把全體學員按地區組成13個“農民問題研究會”,在各省研究會內引導學生研究實際問題。此外,還編印一套《農民問題叢刊》,刊登國內外關於農民問題的重要文獻。

軍事訓練也是農講所的重要課程之一。農講所設立軍事訓練部,專門負責軍事訓練工作。學員們接受正規的軍訓,過著完全軍事化的生活,訓練時間佔全課程的三分之一。每天清晨,軍號聲一響,學員們就起床,到東校場進行操練。訓練期間,經常到附近的黃花崗、白雲山等地進行演習,學習射擊、刺殺和各種戰術動作,還到兵工總廠進行實彈射擊。

為了配合北伐軍的軍事行動,第六屆農講所提前於9月結業,比原計劃縮短了兩個月。學員在返回各省之前,遵照毛澤東同志指示,擬定出一份自己的工作方案,根據方案要求和所學知識,學員們回到各地開展農運工作,迅速投入到火熱的大革命洪流中去。

參考文獻:

1.梁延器:《毛澤東主持的六屆農講所的特色》,《邵陽師專學報》1996年第4期。

2.張長明:《毛澤東與廣州農講所》,《廣東黨建》2014年第1期。

【欄目指導】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

【內容整理】王聰 章麗娟

【黨史精讀欄目主持人】王聰 張麗紅

【作者】 王聰

【來源】 黨史精讀南方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