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導手記丨透過鏡頭 發現長春也發現自己——《發現長春》欄目十年小記

十年

十年前的2009年10月3日,《發現長春》欄目正式開播,當時我還只是長春廣播電視臺一名工齡僅一年的“新鮮”電視人。

如今,《發現長春》整十歲,我很慶幸在這個欄目所走過的三千六百多個日夜,自己始終與之相依相伴,不斷髮現著長春這座城市的歷史、人物與故事,也在成就它的過程中重新發現自己、不斷歷練成長。

先學做一名合格“發現者”

《發現長春》欄目最早是以歷史類選題見長。我正式調入欄目組接到的第一個歷史類選題就是《偽滿洲中央銀行》,一個體量並不大、資料較豐富的選題。但究竟從哪裡入手去講一段幾十年前的歷史,對當時的我來說卻非常撓頭。

编导手记丨透过镜头 发现长春也发现自己——《发现长春》栏目十年小记
编导手记丨透过镜头 发现长春也发现自己——《发现长春》栏目十年小记

【每次去中國人民銀行大樓拍攝,總是會在今昔對照中產生“穿越”】

新聞記者出身,我以前總習慣先在網上查閱資料;但在這裡,最初的策劃工作是從省市圖書館、檔案館開始的。在同事們的經驗傳授下,我開始在各種索引中尋找蛛絲馬跡,申請調閱可能與選題有關的史料檔案,像讀研寫畢業論文那樣泡在圖書館裡,手頭是建國初期那種定價幾毛錢的泛黃書籍,或者是紙張已經脆到必須小心翼翼翻動才能保持完整的資料,一點點組織架構起選題的內容。

编导手记丨透过镜头 发现长春也发现自己——《发现长春》栏目十年小记

【想知道何地何時發生何事?去翻老報紙!雖然量大、灰多,但它非常寶貝】

正是在這些少有人看的文字裡,藏著城市的過去,我感覺自己就像個撿寶貝的小孩,又像一個循著線索破案的偵探,要把人們現在已經不太瞭解甚至並不知曉的細節研讀、對照、推敲、確定,最後再用電視語言系統地梳理、展示出來。像這樣搜尋、查證、不斷深入研究的歷程,其實就是《發現長春》每個歷史類選題出爐的必經之路。

编导手记丨透过镜头 发现长春也发现自己——《发现长春》栏目十年小记编导手记丨透过镜头 发现长春也发现自己——《发现长春》栏目十年小记

【在檔案館圖書館翻一整天,可能找到的有用資料巴掌大,也很可能一無所獲】

《發現長春》每集節目時長25分鐘,文字不到5000字,但每位編導的單集籌備製作週期平均都超過一個半月,然後才能精雕細琢出一段段城市發展的影像記錄。整個策劃、創作的過程充滿了尋找與發現的驚喜,又要以學術研究的精神來嚴謹對待,還要從茫茫人海中挖掘到合適的研究者、見證人與講述者,時至今日,我依然認為這非常不容易。做一名合格的“發現者”,就是我在《發現長春》學到的重要一課。

每人都是一員“干將”

熟悉《發現長春》欄目的朋友們都瞭解,它有許多選題都以“系列”的方式來呈現。十年間,它的選題涵蓋了城市發展歷史、經典建築、知名人物以及汽車、電影、冰雪、雕塑等各項事業發展歷程。在這類大型系列選題中,《發現長春》欄目始終堅持重要事件、重要時間節點、重要三親人士必不可少的原則宗旨,這就意味著背後需要大量的尋訪、溝通、協調、組織工作。每每攝製一個大型系列選題,從編導、攝像到製片人甚至是總顧問,總是團隊協同作戰、不分彼此,這才成就了許多經典瞬間。

编导手记丨透过镜头 发现长春也发现自己——《发现长春》栏目十年小记编导手记丨透过镜头 发现长春也发现自己——《发现长春》栏目十年小记

大型紀錄片《冰雪長春》開播後,2013年3月長春廣播電視臺與長春市體育局共同組織召開研討會。圖為《發現長春》欄目總顧問安莉女士】

以大型紀錄片《冰雪長春》為例,它是我參與的第一個大型系列選題。從最初的四集框架、到六集大綱、到十二集初稿,到最終十六集節目,兩年多的籌備製作期間,這個選題的體量不斷豐富、擴充,才將長春市冰雪運動的發展歷程全部囊括其中。這是《發現長春》首次將視角切入城市體育事業的發展歷程,也是當時集數最多的一個系列選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编导手记丨透过镜头 发现长春也发现自己——《发现长春》栏目十年小记

【在總顧問安莉女士直接溝通與幫助下,我們順利採訪到了長春市原市長祝業精,講述長春亞冬會申辦歷程中的故事】

编导手记丨透过镜头 发现长春也发现自己——《发现长春》栏目十年小记

【總顧問安莉女士採訪亞奧理事會終身名譽副主席魏紀中先生】

尤其是為了實現節目對長春冰雪運動事業的“一網打盡”,《發現長春》總顧問安莉女士幾乎承攬了這個選題總策劃、總外聯等一應工作,不僅多次直接幫助聯繫李佳軍、王春露、楊陽、周洋等知名運動員,還跟隨攝製組幾次到北京對接、溝通國家體育總局相關領導,並親自擔任“編導”採訪了亞奧理事會終身名譽副主席魏紀中先生,還邀請魏老先生為《冰雪長春》同名圖書作序,這些努力都讓《冰雪長春》成功留存下了非常珍貴的第一手採訪資料,成為長春市冰雪運動輝煌發展歷程的真實記錄與寫照。

编导手记丨透过镜头 发现长春也发现自己——《发现长春》栏目十年小记编导手记丨透过镜头 发现长春也发现自己——《发现长春》栏目十年小记

【2015年7月31日 系列紀錄片《冰雪長春》同名圖書發佈會暨慶祝北京申辦冬奧會成功座談會在長春市體育局舉行】

编导手记丨透过镜头 发现长春也发现自己——《发现长春》栏目十年小记编导手记丨透过镜头 发现长春也发现自己——《发现长春》栏目十年小记

【《冰雪長春·我們的驕傲》大型戶外圖片展在長春體育中心廣場開展】

城市發展的記錄者、同行者

從2015年開始,《發現長春》欄目進入快速發展、全面擴張的階段,選題範圍拓展到了緊跟城市發展腳步的重大建設項目、地方文獻專題片數據庫項目等多種類別,我也從一名編導成長為項目組負責人,工作內容也變得繁重複雜起來。

编导手记丨透过镜头 发现长春也发现自己——《发现长春》栏目十年小记
编导手记丨透过镜头 发现长春也发现自己——《发现长春》栏目十年小记编导手记丨透过镜头 发现长春也发现自己——《发现长春》栏目十年小记

【最早跟拍項目時,組裡沒有航拍和延時設備,為了拍出好看的鏡頭,我們爬了綠園區幾乎所有的大高層,然後在樓頂等光、等雲、等日出還有日落之類】

以地方文獻專題片項目為例,項目組平均每年要承擔八十集左右專題片(單集時長30分鐘)的策劃、拍攝、製作,同時還要完成下一年度選題計劃的詳細制定與申報等。該項目組的編導有3至4人左右,這相當於用《發現長春》欄目組不到一半的力量去完成它幾乎一年多的工作,任務不可謂不重,且拍攝多在長春市域外,溝通、聯絡瑣碎而複雜。

编导手记丨透过镜头 发现长春也发现自己——《发现长春》栏目十年小记

【零下近三十度,在松原查干湖冰面上沒有飯吃,從凌晨到下午一直拍攝】

编导手记丨透过镜头 发现长春也发现自己——《发现长春》栏目十年小记

【寒冬臘月裡,拍攝冰雪長白,捂兩層棉襖三層帽子,誰也不認得誰】

编导手记丨透过镜头 发现长春也发现自己——《发现长春》栏目十年小记

【通化採訪古稀老兵,他講到抗美援朝時唱起的歌特別感人】

编导手记丨透过镜头 发现长春也发现自己——《发现长春》栏目十年小记

【在東豐縣既拍農民畫又拍梅花鹿,還辦了一張當地賓館會員卡】

要在力量有限的前提下保證節目質量及完成時間,這對整個項目組都是一個極大考驗。所以,每週項目組例會碰策劃、碰進度,提前安排攝像時間表,把每個環節的時間節點細化到月、周、日,然後再5+2、白+黑,我們的節奏終於從“小步快跑”變成了“在奔跑中調整呼吸”,辦公室裡不滅的燈光總是有加班小分隊的歡聲笑語應和。

编导手记丨透过镜头 发现长春也发现自己——《发现长春》栏目十年小记编导手记丨透过镜头 发现长春也发现自己——《发现长春》栏目十年小记
编导手记丨透过镜头 发现长春也发现自己——《发现长春》栏目十年小记编导手记丨透过镜头 发现长春也发现自己——《发现长春》栏目十年小记

【我印象中項目組採訪嘉賓時間最長的有3個小時,據說老師快說的口吐白沫了。在此,衷心感謝無數吉林文史專家們給予的無私支持與幫助。】

也是在2015年,我開始參與到長春城建史上規模最大的治河行動——伊通河綜合治理工程中。這也是《發現長春》欄目第一次駐紮在項目現場辦公。

编导手记丨透过镜头 发现长春也发现自己——《发现长春》栏目十年小记编导手记丨透过镜头 发现长春也发现自己——《发现长春》栏目十年小记

【務實的伊通河綜合治理領導小組辦公會,因工程情況複雜,每次調度會平均時長4小時以上。So,坐不住板凳的編導不是好聽眾。】

在指揮部所在地的一間小小的辦公室裡,我們自己置辦桌椅,用嘴甜臉皮厚等招數從別的房間借來河系分佈圖,粘貼在牆上做背景,採訪各地來的治水專家;從最初什麼都聽不太懂,到跟拍大大小小的方案技術研討會、論證會、辦公會,幾年時間裡,我們走遍長春的大小河系,用鏡頭與文字跟蹤記錄了項目的建設歷程。

编导手记丨透过镜头 发现长春也发现自己——《发现长春》栏目十年小记
编导手记丨透过镜头 发现长春也发现自己——《发现长春》栏目十年小记

【不足十平米的辦公室,可用於吃飯、午休、編片、採訪及夜間加班

编导手记丨透过镜头 发现长春也发现自己——《发现长春》栏目十年小记

【這位全副武裝的攝像同志要進下水道拍攝了,真正的下水道。

编导手记丨透过镜头 发现长春也发现自己——《发现长春》栏目十年小记

【沒錯,就是這種挖出黑臭泥的下水道。

编导手记丨透过镜头 发现长春也发现自己——《发现长春》栏目十年小记
编导手记丨透过镜头 发现长春也发现自己——《发现长春》栏目十年小记

【冬季跟拍河道底泥勘測,我們攝像摔泥坑裡了。就是跟泥過不去。

编导手记丨透过镜头 发现长春也发现自己——《发现长春》栏目十年小记

【跟拍冬季防洪工程施工,也不知道攝像和編導小夥會不會游泳~

编导手记丨透过镜头 发现长春也发现自己——《发现长春》栏目十年小记

【抬頭瞅啥呢?航拍器唄~它跟我們一起沿著河堤路遛遍了長春水系

這期間,《發現長春》欄目的跟蹤記錄對象還包括兩橫三縱快速路工程、長春地鐵建設等等。我漸漸意識到,自己已經不再只是一名“發現者”,更是“記錄者”,我們今天所拍攝與留存下的鏡頭與文字,都將成為這座城市的歷史的一部分,都將見證這座城市前進與發展的腳步。

编导手记丨透过镜头 发现长春也发现自己——《发现长春》栏目十年小记编导手记丨透过镜头 发现长春也发现自己——《发现长春》栏目十年小记
编导手记丨透过镜头 发现长春也发现自己——《发现长春》栏目十年小记

回首在《發現長春》的這些年,說實話,我曾經數次想過自己是否不適合電視這一行,是否應該辭職回家養娃順便重新思考一下人生……好在真的捨不得放棄,每一次太陽昇起又會恢復滿腔鬥志。

如今再看,正是在欄目不斷成長與壯大的過程中,我嘗試了自己職業生涯中的許多個第一次;在發現與記錄這座城市歷史與現實的過程中,我也重新發現著自己。我們一起走過的十年時光,不只是積累下無數的光影故事與珍貴資料,更是對這座城市發展與前進的忠實記錄;這在不久的將來,必將是更加寶貴的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