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導手記|十年相伴 見證成長

編導手記|十年相伴 見證成長

編導手記|十年相伴 見證成長

人云“十年磨一劍”,又云“十年寒窗苦”,或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總是八九不離十。十年,不知不覺成了—個不長不短的階段符號。其實,十年對我來說不僅很具象徵意義,更是傾注心血、摻雜人生百味的過程。就在十年前,懵懵懂懂的我走進了長春廣電大廈,四年前,我走進了《發現長春》,《發現長春》的四年,是磨礪的四年、是成長的四年、是提升的四年,是我成為廣電人十年生涯中燦爛的一瞥。

编导手记|十年相伴 见证成长

圖注:系列紀錄片《中醫大師》之《麴生》審片會

今年,是我在長春廣播電視臺擔任記者的第十個年頭。回憶當年,剛走上記者崗位,面對完全陌生的工作內容,膽怯過、也出過錯,但內心仍充滿了對各行各業、長春大事小情的好奇和探索的快樂。在《城市速遞》工作的六年多里,採訪了兩千多條新聞,多次被評優評獎。

编导手记|十年相伴 见证成长

圖注:擔任《城市速遞》記者工作照

编导手记|十年相伴 见证成长

圖注:《發現長春》印章

《發現長春》這個名字,自打2009年開播,我便耳聞過,知道這是一檔紀錄片的節目,是反映長春市歷史文化的,編導都是各部門抽調的最精幹的力量,他們不在臺內辦公,受眾都是文化水平較高的階層……總之,這個欄目帶給我的第一印象是:神秘。出於好奇,我曾守在電視機前,敬候《發現長春》的播出,記得那期節目叫《偽滿帝宮》,講述了歷史上發生在偽滿皇宮裡的故事。故事的敘述,條理清晰、言之有物、娓娓道來,畫面的拍攝,動靜結合、構圖唯美、再現真實,看完一集,令人意猶未盡,一種“業內崇拜”油然而生,這是與民生新聞截然不同的體裁,比民生新聞更深一層的電視表達。

编导手记|十年相伴 见证成长

圖注:偽滿皇宮博物院

2015年5月,一紙調令,我加入了《發現長春》。給我的第一感受是:這是一個有形又無形的集體,在這個大家庭裡,沒有領導與下屬,大家和氣一團,層級的界限十分模糊,同時,這也是一個外鬆內緊的團隊,十幾個編導,不是每天都能看到,大家各忙各的,除非有會,否則根本湊不齊,然而,“播出”,大家看的比什麼都重,不用約束不用管,到了哪個環節,編導們都是內心有數,有條不紊。

雖然我是被當做人才引進的,但面對紀錄片,我便是“菜鳥”一枚。伴隨著從“記者”到“編導”身份的改變,我六年多的積累,彷彿歸零,“架構”、“邏輯”、“紀錄片的文風”,就像是三座大山,壓得我喘不過氣。註定,這是一場硬仗。

编导手记|十年相伴 见证成长
编导手记|十年相伴 见证成长编导手记|十年相伴 见证成长

圖注:大型系列紀錄片《丹鳳朝陽》開機儀式

初到《發現長春》,欄目組便“送”給我一份“大禮”——《丹鳳朝陽》。朝陽區建區六十週年八集大型紀錄片,歷史跨度之長、內容之繁雜、採訪難度之大,老練的編導,尚且需要耗費些心思,而我則需要從頭學起。長春市的歷史、紀錄片的電視化表達、朝陽區歷史……需要補的課太多太多,從那時開始,家裡的電視鎖定在央九,不曾換臺,節假日再沒休息……。近兩年的時間,我與攝像走遍了朝陽區的每條街道,採訪了一百多名歷史親歷者見證者,掌握了數千份歷史圖文檔案……跌跌撞撞、磕磕絆絆,在團隊的一起努力下,《丹鳳朝陽》順利播出,收穫了來自各方的讚揚與褒獎。而令我倍感珍貴的是,我收穫了“什麼是紀錄片”、“如何撰稿、如何拍攝”還有“哪裡不足”……師父說:“經過《丹鳳朝陽》的磨礪,如果一個優秀編導是十分,你已經拿了三分。”

编导手记|十年相伴 见证成长

圖注:《丹鳳朝陽》工作照

2017年,在擁有“三分”的基礎上,我開始了《斯文在茲》——長春教育發展史的創作。雖同屬現實加歷史的題材,但內容相去甚遠,相當於我又要開始新一輪的學習。相比《丹鳳朝陽》,我已瞭解了“規則”,因此,上手很快,最初的幾集節目很快就做出來了,然而這個選題帶給我的挑戰則來自於內容和高度。雖然翻遍了長春市教育局和長春市檔案館,但佔有的資料,仍然碎片化,不能從邏輯上給我啟發,不能完整呈現一個詳實的歷史脈絡。就在創作遭遇瓶頸時,我們的“家長”——安莉市長,曾任主管長春市科教文衛工作的副市長,長春教育的發展都在她的心中,腦海中。從創作思路、到內容、再到歷史細節,古稀之年的老市長,親自參與到每一集節目的製作中。耗時一年半,十集系列紀錄片《斯文在茲》與觀眾見面,成為長春市首部教育影像志。而我的能力也從“三分”漲到了“七分”。如今,伴隨著《長外》、《鄉音民藝》、《長春金融往事》和《中醫大師》等節目的積累,我的分數會越發提高了吧!

编导手记|十年相伴 见证成长

圖注:長春市原副市長 《發現長春》總顧問安莉審閱稿件

编导手记|十年相伴 见证成长编导手记|十年相伴 见证成长

圖注:紀錄片《長外》工作照

编导手记|十年相伴 见证成长

圖注:《鄉音民藝》《中醫大師》之《麴生》工作照

编导手记|十年相伴 见证成长

圖注:系列紀錄片《斯文在茲》工作照

《發現長春》創辦十年,數十個像我一樣的“記者”完成了向“編導”的轉變,很多已經成為長春廣電的中堅力量。十年裡,《發現長春》的節目,更加風格化、專業化。十年,那些對歷史、對文化、對現實的體察,都呈現出時間在紀錄片中的重量。

十年記錄真實、十年再現歷史、十年見證成長……

未來的十年、二十年……,

我將牢記自己的記者身份,

聚焦長春,用文字、圖片和聲音溫暖這座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