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中藥材“摻假賣假”屢禁不止,4個常見手法全揭祕

01

北京的劉女士是一位教師,母親常年體弱多病,臥床不起。她聽別人說人參、蟲草、鹿茸這些名貴中藥材可以大補元氣,劉女士打算給母親買一些補藥。

但買回來後發現,花300多塊錢買的人參,竟然是上了色的蘿蔔!


02

“起初我用了3克吳茱萸,患者服用後沒有效果,增加到9克,還是沒用,又加到50克還是沒效果。然後我讓病人把藥拿來一看,結果是假的。假的怎麼會有效!不吃出毛病來就很好了。”這是一位老中醫用到假藥後的感嘆。

通常來說,西藥由於已經將各種成分融合在一起,看不到最初的模樣,造假也就層出不窮。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能通過形狀、氣味來辨別的中草藥,居然也能造假!

曝光!中藥材“摻假賣假”屢禁不止,4個常見手法全揭秘

中草藥造假現象讓人堪憂

人參用蘿蔔代替,制首烏的真身是曬乾的紅薯片,白附片用土豆曬乾燻漂而成,延胡索摻入大小差不多的砂石……中草藥材市場的“以次充好”“以假當真”的現象屢禁不止。

“中藥將亡於藥”,這是近年來中醫圈流行的一句話。中醫學是我國獨一無二的傳統文化,祖祖輩輩傳下來,經過了多少人的努力。如今,卻即將要毀在假藥上,不禁讓人唏噓。

中國醫藥商業協會發布的《藥品流通藍皮書:中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報告(2016)》披露,我國中藥材流通基本處於“小、散、差”的狀態。最常見的一是中草藥的儲存養護技術落後,導致違規使用硫黃與磷化鋁燻蒸的現象比較普遍;二是在利益的驅使下製假售假嚴重,真藥混假藥、真藥摻沙土、用其他工藝製造假藥等。

曝光!中藥材“摻假賣假”屢禁不止,4個常見手法全揭秘

中藥材市場的亂象,再次喚起了人們對中藥行業發展現狀的擔憂。一些老中醫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有幾個原因:

1、藥材種植不像種蔬菜那麼簡單,是個極具技術含量的專業活,包括藥材採集、藥材炮製、藥材存放等多個程序。由於一些種植戶不夠專業,導致投放市場上的中藥草數量銳減,從而催生了假藥市場。

2、隨著老一代中醫的離去,懂得中藥的年輕中醫師越來越少,不少商人開始渾水摸魚,趁機投放低成本的假藥,以謀取高額利潤。

3、一些野生的中藥,價格要遠遠高於人工種植的中藥。但是要想找到市場需求巨大的野生藥材,談何容易?於是,一些人打起了壞主意,用外形和氣味相似的中藥充當名貴的中藥,欺騙消費者。

常見中藥的造假“伎倆”

由於大多數人不是專業人士,要想分辨出中藥的真假,確實挺難的。但是,為了避免上當受騙,一些基本的識別手段我們要學會。下面,以幾種中藥為例子:

·天麻

常見的天麻仿製有蕉芋根、羊角天麻、入地老鼠、馬鈴署、大理菊等。

松香斷面是判斷天麻真偽的重要依據,天麻採收後會被加工成扁長橢圓形,質地堅硬,表面皺縮,呈淡黃色或淺黃棕色,半透明,頂端有紅棕色芽苞,末端有圓臍形疤痕,聞起來有一股甘苦的味道。

曝光!中藥材“摻假賣假”屢禁不止,4個常見手法全揭秘

·阿膠

一張驢皮價格在2000-3000元之間,可生產1.5-2.5公斤阿膠,相當於阿膠中僅驢皮的成本就高達1200元/公斤。因此,假阿膠通常添加較多的是低價的馬皮、豬皮、騾子皮或牛皮,多為骨膠或雜皮膠。

真阿膠的顏色呈琥珀色或棕黑色,厚薄均勻,外表平滑,聞起來有一股膠香味,質地脆硬,用力掰開不會彎曲,容易破裂。假阿膠摸起來會粘手,聞起來有一股雜臭味,掰開會彎曲,不易掰碎,灼燒有濃烈的濁臭氣。

·制何首烏

粒狀的假的制首何烏多為紅薯切成丁後加工而成,圓片型的假制何首烏多用大黃加黑豆煮後曬乾而成。

貨真價實的制何首烏呈團塊狀或不規則紡錘形,外表呈皮棕褐色或褐黑色,略有光澤,皺縮不平,質地堅硬,聞起來微苦、甘澀,切開之後有的皮部可見雲錦狀花紋。

·鹿茸

市面上的假鹿茸多數是用動物毛皮包裹動物骨膠等仿造的,比如,以鹿角片代替、用豬皮和豬血混合物切片等。假鹿茸拿起來感覺很輕,質地堅韌,不容易切斷,而且能溶於水。

真的鹿茸通常為橢圓形的薄片,外皮呈紅棕色,質地脆,氣味微腥,味道微鹹,斷面為白色或棕黃色,呈蜂窩狀。

曝光!中藥材“摻假賣假”屢禁不止,4個常見手法全揭秘

如何挽救中醫藥“信任危機”?

專家表示,中藥材生產涉及食藥監、衛生、工商、質檢等多個部門,一旦缺乏統一高效的配合,整個行業就易出現亂象。

為了整頓和規範中藥市場,2019年,國務院發佈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比如,大力發展中醫診所、篩選療效獨特的品種、推動中藥質量提升、促進中藥飲片和中成藥質量提升、改革完善中藥註冊管理、推進中醫藥科研和創新等等。

“傳承不泥古,創新不離宗。”只有不斷傳承中藥的精華,發揮中醫的優勢,同時結合創新精神,才能將中醫文化發揚光大,讓中藥市場亂象止步於此,並且越來越規範,提高群眾對中醫藥的信賴度和安全感。

[1]《中醫藥發展,高光時刻來了!》.人民網.2019-10-29

[2]《中藥材造假之風愈演愈烈 綠色中藥何處尋》.人民網.2015-12-04

[3]《澱粉賣出“黃金價”中藥材領域造假利潤驚人》.經濟參考報.2013-03-2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