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保險繳納越多越好嗎?養老保險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 基礎養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
  • 養老保險繳納越多越好嗎?養老保險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如果只是從退休後領取養老金多和少的角度來考慮:

    多繳多得

    每年繳納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越高越好。繳費基數高,繳費金額會增加,個人賬戶儲存額就會高。

    長繳多得

    繳納養老保險的時間越長越好。職工社保中基本養老保險費是按月徵繳,按一年為一個核算單位。繳納的時間越長,繳費年限越長。

    通過基礎養老金公式,我們能知道,在計算基礎養老金時,繳費年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繳費年限越長,養老金數額越高。

    無論是繳費時間長,還是繳費基數高,最終帶動退休養老金水平高。從這個角度而言,“繳納越多越好”是肯定的。

    養老保險繳納越多越好嗎?養老保險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但養老保險費用是一筆支出,對不同人群而言,養老保險並不一定是繳納得越多越好。

    比如剛步入職場工作的新人剛開始工作,現階段的經濟基礎相對薄弱,每月開支壓力較大。

    比如租房、水電、吃飯、路費、通話費等等日常開支,有的時候和朋友聚個餐或者舉辦個活動,基本上就成為月光族了,對於這群體更多的是關注眼前能拿多少錢,而不是考慮三十甚至四十年後退休金多少的問題。

    養老保險繳納越多越好嗎?養老保險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因此我們需要換一個角度,先來了解基本養老保險繳納方式,總共有四種,一是企業繳納,二是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繳納,三是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四是社保代理機構。

    這四個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是不同的:

    企業繳納:企業19%,職工個人8%

    靈活就業人員身份繳納:20%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檔次靈活,國家最初規定的繳費檔次是從100元到2000元不等,而且是按年繳納。

    社保代理機構:27%

    注意:這是一個比較通用的比例,可能各個地區有差異,實際比例以當地政策為準!

    接下來算一算,不同繳納方式,對應的養老保險費用支出

    假如上年度當地月平均工資是5000元,

    以企業繳納的方式:企業負擔金額是5000*19%=950元,個人負擔400元,這是能接受的,而且用人單位繳納金額明顯要多,職工是不虧的。

    如果是以個人身份繳納社保,沒有單位來承擔養老保險費用,那麼目前比例是20%,而且產生費用全部由個人負擔。如果按照當地月平均工資5000元計算,那麼需每月負擔1000元,一年12000元。

    養老保險繳納越多越好嗎?養老保險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如果繳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繳納費用。

    如果是離職職工,並且戶口不在當地,但是想把養老保險繳納在當地,繳納養老保險只能通過社保代理機構,那麼27%的比例就要全部由個人負擔,以當地月平均工資5000元計算,每月個人需負擔1350元,一年就是16200。

    通過社保代理機構繳納社保還需給代理機構服務費。對於沒工作的人來說,長時間是很難負擔不起的。

    養老保險繳納越多越好嗎?養老保險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所以養老保險交多少最終還是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看。

    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繳納養老保險和繳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人,如果經濟狀況不錯,可選擇高繳費基數,如果經濟狀況不好,選擇低繳費基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