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模擬、手把手教學...“硬核”準備,9宗糾紛順利調解結案

公司拖欠工資,9人遞信離職

覃某等9人原是佛山某科技公司的員工,任設計一職。去年,9人以佛山某科技公司拖欠工資為由遞交書面辭職申請。

賠償金談不妥,雙方法庭“見”

但不料雙方因工資差額與離職產生的經濟補償金問題產生分歧,便向所在地仲裁委提請勞動仲裁。經審理,仲裁委裁決該公司需分別向覃某等9人支付不同金額的工資差價與經濟賠償金。

後禪城法院就此係列案作出的一審判決與勞動仲裁結果一樣,佛山某科技公司不服,向佛山中院提起上訴。

抓住“必要需求點”, 促成調解

經過溝通,負責該案調解工作的佛山市訴前和解中心專職調解員勒穎、陳燕環發現雙方當事人都有調解意向,但因對調解款項和付款方式有分歧才始終無法達成調解。

公司方:公司經營運作陷入困境,資金不足,加上年底結付款項較多,年前沒辦法一次性付清多名離職員工的補償。

勞動者:我們只要公司賠償一審判決金額的90%,但需要在2020年春節前結付。

瞭解了當事人的訴求後,勒穎、陳燕環認為要促成雙方調解,就要分清當事人的必要需求與非必要需求,尋找當事人對於調解的讓步點。為此,兩人從勞動者的非必要需求“年前付結”作為切入點,提出公司方分期,但需全額支付賠償金的方案,促成雙方各讓一步。

提前“彩排”,一次順利調解9宗案

年前,雙方基本定下了調解協議的內容,可年後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原有的調解節奏。為了避免調解計劃有變,勒穎和陳燕環提出使用“粵公正”小程序完成調解協議的簽訂。

但無論是雙方訴訟代理人還是兩位調解員都是首次線上確認調解協議,如何保障線上調解能順利進行?調解員勒穎提前來了一場“彩排”。在法官的指導下,

勒穎與其秘書對一起模擬案進行了一場全流程的“模擬調解”。

勒穎從當事人端進入系統,通過當事人發言、確認調解協議、提交簽名等調解流程,熟悉當事人端的操作方法並做好總結。待兩人完成模擬後,勒穎再提前與雙方訴訟代理人聯繫,針對他們在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講解,一步步教他們登錄、使用該系統。

調解當天,

調解員通過廣東法院訴訟服務網平臺

與雙方訴訟代理人在線上“碰面”了。

提前模擬、手把手教學...“硬核”準備,9宗糾紛順利調解結案


提前模擬、手把手教學...“硬核”準備,9宗糾紛順利調解結案

有了這麼“硬核”的準備,

這次線上調解進行得非常順利,

20分鐘便能完成一宗案的調解,

最後9宗系列案均順利簽訂了調解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