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首發」舊事:粵菜東江鹽焗雞(祁建)

「原創首發」舊事:粵菜東江鹽焗雞(祁建)

「原創首發」舊事:粵菜東江鹽焗雞(祁建)

粵菜東江鹽焗雞

祁建

“無雞不成宴”,東江鹽焗雞是廣東的一道名菜,它以鮮、嫩、滑、香、軟著稱,歷來被客家人讚賞。據傳東江鹽焗雞起源明朝末年,創於民國初年,它的前身是東江鹹雞。

惠州最早在東江酒店出現,興盛於東江酒家。東江鹽焗雞是廣東的一款名菜。這種雞肉鮮香可口,別有風味。

後來東江首府鹽業發達,當地的菜館爭用最好的菜餚款待客人,於是創制了鮮雞燙鹽焗 制的方法現焗現食,因此菜始於東江一帶,故稱這種雞為東江鹽焗雞。

粵語文化和吃雞文化緊密相連,在這個擁有數不盡烹雞套路的粵語地區,鹽焗雞以迅猛的勢頭,獨特的氣質,超過了白切雞、手撕雞、姜蔥雞等等等等,奪得廣東名雞之首--沒吃過一頓正宗的鹽焗雞,都不算接觸過廣東文化。

「原創首發」舊事:粵菜東江鹽焗雞(祁建)

起初,客家人將宰淨後的原只雞先用鹽堆醃製、封存,要食用時,直接蒸熟即可,即現在的“客家鹹雞”。據傳,有一位客家婦女兒女成群,其中一位小孩體弱多病,因當時缺乏各種營養食品,就將用鹽醃製後的雞,用紙包好放入炒熱的鹽中用砂煲煨熟,小孩食用後,身體逐漸恢復,強壯起來,並參加科舉考試,中了狀元。後來這種菜餚家喻戶曉,成為每位客家婦女都能烹製的拿手菜餚。為方便烹調,適應大量生產,經客家廚師不斷改良創新,創制出另一種風味的東江鹽焗雞。

東江鹽焗雞用料嚴格,製作十分講究,選用的雞都是本地的“三黃雞”,就是鬍子黃、皮黃、腿黃。

三黃雞大小適中,肥瘦相宜,肉質厚滑,一隻雞一般2.5斤,製作的時候,先要將雞宰殺,掏乾淨內臟,洗好,將雞吊起來脫水。

「原創首發」舊事:粵菜東江鹽焗雞(祁建)

然後熱鍋之中2.5斤的海鹽翻炒,當聽到熱了的海鹽發出嘩啦的聲響之後,顏色也變為焦黃,再將灼熱的海鹽倒入盆中。

再將脫水的雞用土質包裹好,放在鍋中,用灼熱的海鹽埋好,蓋上鍋蓋,用中火焗。

約焗20-30分鐘,出鍋的雞,鹽淡適中,雞皮蠟黃發亮,肉質嫩滑,皮骨香脆,老少咸宜,色香味俱全。

「原創首發」舊事:粵菜東江鹽焗雞(祁建)

裝盤的時候,將雞的皮肉骨按照形狀的先後順序排成整雞,再在小碗碟裡裝好花生油、芝麻油、精鹽等作料,使顧客沾食。

特別是雞皮和脆骨的香脆,胃口大開,比其他的雞的使用方法更有特色。

「原創首發」舊事:粵菜東江鹽焗雞(祁建)

東江鹽焗雞百食不膩,且有補腎健胃的功能。據客家人說,鹽焗雞不僅風味獨特,而且營養價值特別豐富,既可將它當做下酒菜吃,又可將它作為進補來用,常吃有涼血潤燥、滋陰補血、預防手腳冰冷等效果。

鹽焗法成為客家菜的特色烹調法,製作出獨具風味特色的“鹽焗系列食品”,如鹽焗鳳(鴨)爪、鹽焗狗肉(腳)、鹽焗豬肚、鹽焗水魚等。(祁建)

「原創首發」舊事:粵菜東江鹽焗雞(祁建)

「原創首發」舊事:粵菜東江鹽焗雞(祁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