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海上的戰狼:維京人到底是如何撬動歐洲歷史的?

2016年歐洲盃(歐洲足球錦標賽)的1/8決賽中,大黑馬冰島隊以2:1的比分戰勝了強大的英格蘭隊。比賽結束後,冰島全體隊員走向場邊,帶領著全場8781名冰島球迷高舉雙手,一邊拍手一邊呼喊——“Ahu!”。

那一刻,維京戰吼不但響徹了法國尼斯的夜空,還通過電視轉播讓全世界球迷激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來自海上的戰狼:維京人到底是如何撬動歐洲歷史的?

圖 | 冰島隊的“維京戰吼”

一聲聲冷兵器時代才可以聽到的戰吼,進入我們的耳朵後,像一股股電流一樣擊中大腦的中樞神經,逐漸將隱藏在人們記憶深處的原始野性喚醒。

這一刻,人們覺得自己彷彿置身於中世紀歐洲的古戰場,化為手持巨劍的維京勇士。

說起維京人,歐洲中世紀的人們無不聞風喪膽。從公元8世紀末襲擊了不列顛島開始,到11世紀中葉的近三百年時間,維京人用他們的巨劍和巨錘一次次砸向歐洲的基督教國家,給中世紀的歐洲帶來深重的苦難。

“前所未有的恐怖籠罩著不列顛的天空,生活在異教徒魔掌之下的我們痛不欲生。”

——阿爾昆

來自海上的戰狼:維京人到底是如何撬動歐洲歷史的?

圖 | 遊戲中的維京武士

以上是英國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的一名叫阿爾昆的教會修士的記載,我們可以感受到當時歐洲人對維京海盜們的恐懼與絕望。以至於時至今日,每當提起“維京人”時,許多歐洲人的腦海中仍會浮現這樣一幅景象:一群金髮碧眼的野蠻人爭先跳下龍船,在修道院燒殺搶掠。

可見,這種歷史留下的創傷已烙印在歐洲人的記憶深處。

來自北歐的異教徒

關於維京人的起源,時至今日,依舊是一個未解之謎。公元九世紀的各種記載中,將他們稱為“北方人”“丹麥人”“挪威人”或者“異教徒”;盎格魯-撒克遜人稱他們為“wicing”,也就是“海盜”的意思,不過這個詞語直到19世紀才首次出現。

對此,可能維京人自己的解釋更好一些。

“víkingar”在古挪威語中是河灣或者海灣的意思,是位於奧斯陸峽灣附近盛產鐵礦石的維克區。“維京人”這個詞語最初只是用來指代來自維克區的人,後來逐漸被用來指代整個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的掠奪者。

維京人留下的文字記錄很少,那是因為相對於其他藝術,他們更熱衷於木匠手藝。他們生活的地區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處於極寒中,只有到了夏天,他們才能進行短暫的室外工作。

因此,他們大部分夏日的時間都在林中伐木,然後用這些木材構建起自己的文明,如宏偉的大廳、堅固的戰船及木質的教堂等。這些木製品,也很少能夠承受住歲月的摧殘,穿越千年的歷史保留到今天。

八世紀的歐洲,正處於神聖羅馬帝國的查理曼大帝統治時期,當時的法蘭克王國囊括了歐洲的大部分地區。查理曼大帝用強大的武力,對北部邊境的地區囤積了大量的軍隊進行殘酷的鎮壓,而且修建了堅固的橋樑和防禦工事,對妄圖對法蘭克王國發動襲擊的維京人產生了十足的威懾力。

來自海上的戰狼:維京人到底是如何撬動歐洲歷史的?

圖 | 查理曼大帝——撲克牌上的紅桃K

然而,查理曼大帝去世後,法蘭克的繼任者路易一世卻沒有他父親那般的手腕。從834到837年間,作為北歐最大的貿易中心和銀幣鑄造中心的杜里斯特,每年都會慘遭維京人的洗劫。法蘭克王國內部爭鬥不斷,大量維京人開始趁機組織船隻襲擊歐洲沿海地區,燒殺擄掠,無惡不作,他們擄走年輕的居民,留下老弱病者苟延殘喘。

很快,歐洲的教堂內便傳出了充滿焦慮的禱告,這印證了維京海盜們的成功。法國北海岸的聖瓦斯特修道院日常頌歌中有這樣一句話:“救救我們吧,上帝,野蠻的北方人正在踐踏我們的家園。”

這種憂愁很快便感染了許多歐洲人,從不列顛,一直到東方的君士坦丁堡。

維京人為何有如此大的戰鬥力?

我們經常說,地理環境可以塑造文明的形態與人的性格。維京人生活的北歐地區,全年有一半的時間被冰雪覆蓋,那裡的冬季寒冷又漫長。壯觀的地貌和艱苦的條件,鍛造了維京人自強自立的品質。

維京人崇尚勇武,鄙視怯弱。在嬰兒出生後,父親通常會在孩子的搖籃中放上一把利劍,並對其說道:“我不會給你留下任何遺產。你的一切都需要你用這把利劍去拼搏。”

來自瑞典地區的維京人,在向東方探險的過程中,一直踐行著這種崇武尚勇的習俗。生活的一切,包括榮耀與財富,都是需要自己奮力爭取的。在整個維京時代,這種信仰根植在每個斯堪的納維亞人心中。如果有人問他們的信仰是什麼,維京人會堅定地答道:“我只相信自己的力量。”

來自海上的戰狼:維京人到底是如何撬動歐洲歷史的?

圖 | 維京人的巨劍

維京人的文化是一種勇士文化,不但崇武尚勇,富有侵略性,而且還講究人人平等,倡導集體的智慧。在作戰時,維京人的戰術靈活多變,總是出人意料。這就有點像我們北方遊牧民族所說的“狼群精神”,所以歐洲人將他們稱為“來自海上的戰狼”。

維京人生活在北歐氣候寒冷的地區,因為在低溫狀態下金屬容易粘在肉上,所以他們不適合穿金屬鎧甲,大多是穿皮襖,這在裝備上就顯得比較落後。而且當時維京人的冶煉技術也比較落後,所以要想增加劍的殺傷力,就得把劍身鑄造得又厚又寬。

然而,他們被迫選擇雙手才能持有的巨劍作為武器,卻讓維京人發揮他們身材和臂力的優勢,使用這種巨劍,他們甚至能把戰馬劈成兩半。

如果要問維京人最厲害的武器是什麼?那麼,答案非他們的戰船莫屬了。

來自海上的戰狼:維京人到底是如何撬動歐洲歷史的?

圖 | 維京海盜船的設計圖

維京人的船不大,但是都有龍骨設計。所謂的龍骨,就是在船底部用於連接船首和船尾的一整根木料,能起到固定作用。這種設計看似簡單,但是在當時卻是很先進的,能增加船的抗風浪能力。

維京船的船身特別細長,而且吃水淺,所以速度飛快,能遠洋航行,又能駛進內河,非常機動靈活。因此,維京人總是能神出鬼沒地發起突然襲擊。這些船的船首,通常都會雕一個龍頭,所以維京船又被稱為龍頭船,是維京人的標誌。

來自海上的戰狼:維京人到底是如何撬動歐洲歷史的?

圖 | 維京人的船

憑藉著超強的戰鬥力和神出鬼沒的龍頭船,當時的歐洲各國對維京海盜的襲擊非常頭疼。比如法國,在北部沿海地區修建了很多堡壘,並且設計了類似烽火臺的預警系統。但是,堡壘是死的,維京人的船是活的,他們駕著龍頭船可以隨意地從任意河口逆流而上,突襲法國內地,那些堡壘根本擋不住他們。

公元845年,丹麥國王霍里克派大將朗納爾攻陷巴黎,直到法國國王禿頭查理(查理曼大帝的孫子)繳納了6000磅白銀的贖金以後,他們才撤兵。

說了這麼多維京人的歷史,我們不禁要問,他們除了殺戮和搶掠,還在歐洲歷史上留下了什麼?

改變不列顛歷史的維京海盜

公元5世紀到9世紀時期,英國還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而是七個獨立的小王國。其中三個是盎格魯人建立的,四個是撒克遜人建立的,這就是英國曆史上的“七國時代”。到了9世紀中期,撒克遜人的四個小王國,統一成一個名字叫威塞克斯的王國。

盎格魯人和撒克遜人在不列顛島上各佔半壁江山,相持不下。我們現在“盎格魯—撒克遜”這個詞是指英國,實際上就是指古代英國這兩個主要民族的名稱。

公元9世紀中葉,一個叫朗納爾的維京人將領在北海上遭遇海難,隻身漂流到英國盎格魯三國之一的諾森布里亞王國,落到了國王埃拉手裡。由於國王痛恨維京海盜,就用酷刑把朗納爾處死了。

然而,朗納爾的幾個兒子當時正在征服愛爾蘭。在得知父親被害,他們立刻就從愛爾蘭趕來報仇。

867年,郎納爾的小兒子伊瓦爾率領的維京軍隊攻陷了諾森布里亞的首都約克,抓住了埃拉國王。伊瓦爾先是對埃拉處以了極刑,接下來,順勢又把另外兩個盎格魯王國也都消滅了,幾乎征服了整個不列顛。

來自海上的戰狼:維京人到底是如何撬動歐洲歷史的?

圖 | 伊瓦爾(中)的影視形象

雖然伊瓦爾是個外來入侵者,但是後世的英國人對他其實評價還挺高的,比如丘吉爾,就曾經稱伊瓦爾是“兩個世界中最偉大的人”,“兩個世界”就是指維京人的世界和英國人的世界。

為何丘吉爾這麼認為呢?

我們前面說了,不列顛島當時分為四個小王國,盎格魯三國滅了,還剩下一個撒克遜人的威塞克斯王國。威塞克斯王國在今天的英格蘭地區,倫敦就在當時威塞克斯王國的境內。

伊瓦爾和他的兄弟們,在滅掉盎格魯三國後,對威塞克斯王國發動了九次進攻。其中一次,威塞克斯的國王戰死,國王的弟弟阿爾弗雷德即位。

看著實在是打不過維京人,阿爾弗雷德只好跟維京人談判,協定賠款停戰。最後雙方達成和議,阿爾弗雷德向維京人納稅,這就是英國曆史上有名的“丹麥金”。

來自海上的戰狼:維京人到底是如何撬動歐洲歷史的?

圖 | 阿爾弗雷德大帝

同時,維京人也接受了英國人介紹給他們的基督教,這也為維京人被納入基督教世界和歐洲主流文明圈,埋下了伏筆。

經過維京人的入侵,不列顛島上盎格魯人和撒克遜人各佔半壁江山的局面終於被打破了,為將來的統一打下了基礎。

盎格魯三國被滅後,英國從文化到血統,其實都是以撒克遜人和維京人為主。雖然 England 這個詞意思是“盎格魯人之地”,但今天的英國似乎跟盎格魯人已經沒多大關係了。今天所謂“盎格魯—撒克遜人”,“盎格魯—撒克遜文化圈”,其實也是名不副實的。

阿爾弗雷德通過向維京人納稅,為英國贏得了喘息時間,經過韜光養晦後,大敗維京人,將其趕出英國,後來,他人們被譽為阿爾弗雷德大帝。

開創俄羅斯歷史的維京人

在歐洲的維京時代,世上還沒有“俄羅斯”這個詞。構成今天俄羅斯的主體民族斯拉夫人,還在東歐,伏爾加河北段生活。當時斯拉夫人的部落社會非常落後,於是,一些貴族就有了請強大的維京人來幫忙建立國家的需求。

公元862年,瑞典的維京國王同意了斯拉夫人的請求,派了留裡克兄弟來到東歐。留裡克兄弟到了東歐後,當地人按照古代瑞典語裡“划船的人”的發音,將他們叫做“羅斯人”。這個詞很符合維京人的特點,不過關於這點學術界還有爭議。

留裡克三兄弟到達東歐後,幫助斯拉夫人建立起了三個城邦,兩個弟弟很快就死了,所以事實上就是老大留裡克一人大權獨攬。這就是俄羅斯歷史上第一個朝代——留裡克王朝。

來自海上的戰狼:維京人到底是如何撬動歐洲歷史的?

圖 | 手持盾牌的留裡克雕塑

留裡克的王國一度發展得很好,但後來由於南邊突厥人建立的可薩汗國崛起,他們被迫向西遷移。留裡克先是到了諾夫哥羅德(俄羅斯西北的一座古城),後來又搬到了基輔(今烏克蘭首都基輔),才穩定下來。這個國家也改名“基輔羅斯”,它的國民也被稱為“羅斯人”,這就是俄羅斯歷史的開端。

基輔羅斯是今天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三個國家共同的前身,所以即使基輔在烏克蘭,但仍被羅斯民族奉為“萬城之母”。

羅斯人在基輔安頓下來之後,坐船沿第聶伯河南下進入黑海,到拜占庭的君士坦丁堡做生意。如此一來,他們就跟拜占庭帝國建立起文化上的聯繫,深受拜占庭信奉的東正教所影響。

後來,基輔羅斯發展得越來越強大,打敗併吞並了可薩汗國,成為歐洲最大的國家。但是不久後,因為權力的爭奪而陷入內亂。內亂中,一位名叫弗拉基米爾的小王子,從挪威和瑞典借來一支維京軍隊打回了基輔,在公元980當上了基輔大公,人稱“智者”。

公元988年,弗拉基米爾迎娶拜占庭公主,宣佈奉東正教為國教。隨著東正教信仰的確立,基輔羅斯在文化上也大轉彎,他們放棄了維京人的多神信仰,維京人的文字也被西裡爾字母取代,一夫多妻制被廢除,改成了一夫一妻制。

來自海上的戰狼:維京人到底是如何撬動歐洲歷史的?

圖 | 受洗儀式中的弗拉基米爾

這就是維京人和俄羅斯的淵源,也是維京人對後世最大的影響之一。

維京時代的落幕

1066年9月,英國國王懺悔者愛德華病故,他沒留下子嗣,王后的兩個兄弟因此爭搶王位。最後,大哥哈羅德當上國王,弟弟託斯蒂格分別向丹麥國王斯文二世和挪威國王哈拉爾三世求助。

斯文二世不想趟這趟渾水,而哈拉爾卻覺得這是入侵英國的天賜良機。於是,哈拉爾就率領300艘維京戰船開赴英國,在英國北部登陸,一路搶掠。

正在維京人搶得起勁時,英國國王哈羅德忽然率領大軍趕到,雙方一場大戰,這就是著名的斯坦福橋戰役。

來自海上的戰狼:維京人到底是如何撬動歐洲歷史的?

圖 | 斯坦福橋戰役

由於哈拉爾身高兩米,這在戰場上太顯眼了。當他出現在戰場時,被英國弓箭手當成靶子給射死了。挪威軍隊大敗後,向英軍投降,他們發誓永不再踏上英國土地,之後被哈羅德放走了。

斯坦福橋戰役成為了英國曆史上一個重要節點,它標誌著英國人擺脫了來自維京人的威脅

對維京人來說,斯坦福橋戰役的失敗,標誌著維京時代的徹底終結。從此以後,他們已經無力再威脅歐洲各國,同時,隨著基督教的滲入,維京人精神世界也在此後發生變化,奧丁、索爾這些古老的北歐神靈,逐漸讓位於基督教,維京文化也因此逐漸消亡。

1、《維京傳奇》——拉爾斯•布朗沃思,2016年 中信出版集團·新思文化

2、《盎格魯-撒克遜人簡史》—— 亨麗埃塔·利澤,2019年 化學工業出版社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