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鬆推薦的電影《寄生蟲》啟示錄

高曉松推薦的電影《寄生蟲》啟示錄


看完高曉松推薦的這部《寄生蟲》很揪心,前半部怕這個豬尿泡被戳破,後半部猜不到故事該如何導向。


01 這個電影最不能談的就是尊嚴


電影前面看得很謹慎,也很揪心。因為你知道,他們一家就生活在一個美好豬尿泡裡,你不知道哪一天這個謊言被揭穿,豬尿泡被戳破。

但當局者迷,他們還沒意識到這一點。

你就替他們懸著心,揪著。

我們都撒過謊,也都佔過別人便宜,那是怎樣的一種心態?虧心。害怕。但是他們沒有。

高曉松推薦的電影《寄生蟲》啟示錄


來自生活的絕望,讓他們自以為搭上了一艘快船,快點到達理想生活的彼岸。

眼看著他們到了,美好生活觸手可及。但不知道建立在謊言、欺騙上的一切,都是孩子玩的沙堡,一碰坍塌。

這個電影最不能談的就是尊嚴,從一開始尊嚴就一文不值!

因為從正確的價值觀理解,有尊嚴的人不會去做這樣的事。

但是最後窮爸爸殺人卻是為了自己的尊嚴。這就很有意思了。

窮爸爸在受到女兒被殺兒子被害的巨大精神刺激後,拿起刀來捅向了樸社長,而導火索就是樸社長聞到了在地下室居住太久的殺人犯身上的氣味。

樸社長和太太說過他身上這種氣味,那是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含著鄙夷和不屑。

這是對他最後的踐踏。

再不要臉的寄生蟲也有尊嚴,再窮的人也要尊嚴。

一個溫和的人,竟然因為遮擋鼻子的動作,憤起殺人。

高曉松推薦的電影《寄生蟲》啟示錄


其實,想一想,他們一家人做得工作還都不錯!

媽媽當保姆照料的家細緻;爸爸當司機開車穩當;妹妹當藝術治療師現學現用,效果不錯;哥哥當家教,教的也還行。

他們缺的只是工作機會,他們只是用謊言換來工作機會。

人性中最大的惡是什麼?一百個人有一百個看法。

我不知道人性的惡中之最是什麼,但有一個,覺得最寒人心。

那就是貧富差距下滋生的漠然、鄙視、侮辱。

高曉松推薦的電影《寄生蟲》啟示錄


02 最可怕的東西叫,習慣


韓國電影素來以敢於自黑而聞名,政府當局對於電影產業的開放態度也是國內電影人夢寐以求的。

瞭解一下韓國的歷史就會發現,1997年韓國爆發金融危機,貧富分化、僱傭不安和青年失業問題全面爆發,電影裡的多次情節影射了社會現實。

你以為只有這一家特殊是個寄生蟲?

結果還有還有居住在防空洞四年的前保姆的老公!

大雨淹了大半個韓國的地下室,體育館擠滿了居住在地下室來避雨的人。

人在一個狀態下太久,就會變得習慣。

而習慣是個很可怕的東西,好的習慣能成就一個人,但習以為常的習慣也能讓人忽視眼前的苟且。

前保姆老公並不覺得像老鼠蟑螂一樣居住在防空洞有多麼可恥。他說,自己好像從初生時就已經在這裡了......

高曉松推薦的電影《寄生蟲》啟示錄


03 貧富差距


說到貧富差距,讓我想到同樣一部韓國影視《請回答1988》,德善一家也是住在半地下室。

讓我難受至極的一幕,父親在餘暉放學的時候聽到餘暉的外號竟是“半地下”,這不正是在嘲笑他的家境嗎?

但其實讓人心痛的是,如此善良的德善爸爸竟然受到這樣的傷害。對於一個男人,這何其侮辱!

不過《請回答1988》還是描繪了一幅比較和諧的韓國貧富差距,幾乎達到了“窮有信,富且仁”的天下大同境界。但這是德善對於那個年代的美好回憶。

回憶是人為的添加了自己情緒和幻想的東西。也許現在的當下也會變成你很美好的回憶。

高曉松推薦的電影《寄生蟲》啟示錄


有錢無罪,沒錢有罪?這個話題太大了。

但貧富差距確實赤裸裸的存在於當年的韓國,不知道我們會不會有那麼一天?

前兩天,辦公室的幾個小朋友在討論休假去哪兒玩。

有的準備去歐洲,暢遊英法德;有的決定去東南亞,還有的就打算在國內隨便找個景點散散心。

準備在國內玩的同學帶著羨慕,調侃歐洲遊的那幾個:

一不小心就感受到了和你們的貧富差距。

高曉松推薦的電影《寄生蟲》啟示錄


說起來,我們都是一個個被什麼東西拿著皮鞭,抽起來,旋轉的陀螺,努力向上的勁頭根本停不下來,停下來,就會過上寄生的生活。更難擺脫!

抽我們的是什麼東西?造物主?很難說。

但可悲的是,不停下來也過不上那種生活。

在不上不下的在階級橫流裡掛著,至死方休。

高曉松推薦的電影《寄生蟲》啟示錄


04 異想天開


看這部電影很揪心,前半部怕這個豬尿泡被戳破,後半部猜不到故事該如何導向。

大雨那天,一個父親兩個孩子倉皇而逃,狼狽不堪的回到自己被淹沒到脖子的地下室,你會以為他們會幡然覺醒,然後迴歸到正常的生活,好好找一份工作……

但故事不是這樣發展的,連窮爸爸自己也說,一個警衛門員都會有500個大學生競爭。

他們是找不到工作的,這是韓國的社會現實。

電影,前面是戲劇衝突,但也沒有逃脫社會現實而異想天開!

我們的很多電影就太異想天開了!

電影最後也“異想天開”了一把,兒子醒悟,開始做最基本的計劃,找工作,然後買下別墅,讓爸爸從防空洞走上來......

但緊接著就是地下室半窗的鏡頭。前面幾分鐘的片段都是兒子腦補的,這就是現實!

他能不能買得起那棟別墅?可想而知。

但是最起碼是悲傷劇情的一個積極色調,終於給烏雲密佈的天空畫下了唯一一點色彩。

希望的色彩。

高曉松推薦的電影《寄生蟲》啟示錄


05 石頭的含義


為什麼男孩一直抱著石頭?

故事從一塊石頭說起,朋友說,石頭是一塊幸運石。但他接到家教的工作,生活有了改變,接二連三家人都找到了工作。他也確信,這不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它給他們家帶來了幸運和財運。

直到最後他都拿著石頭走下地下室,他都認為這是一塊幸運石,可以保佑他,幸運會一直粘著他,給他解決所有難題。

但電影結尾,他放下了這種幻想,這就是一塊普通的石頭,他把石頭放進了河流中。

它,就是一塊普通石頭。

別對生活抱有僥倖,生活戰場裡,只有殘酷。

這世界如此不公平,卻又異常公平。

那些心存幻想,一夕成名,一夜暴富的,都沒有一個得到好下場!賭場,就是一個很迷幻的地方,裡面存在著一夜暴富的可能,但你看又有幾個得到了好下場?

成長的路上總是要交學費的。

有些人把婚姻當成改變不如意生活的一種手段。

不要對「美好事物的發生」抱有僥倖,最終碌碌無為,失去自己。

在一切都太晚之前。

所以,最後他爸爸說:“你知道什麼計劃不會破滅嗎?沒有計劃。人生永遠無法跟著計劃進行。

沒有計劃,就不會出錯。一開始沒有計劃,發生什麼事都無所謂。”

高曉松推薦的電影《寄生蟲》啟示錄


06 當下


且不去說某些上層階級或權貴世家是否已對權力形成了某種壟斷,

也不去說大量富二代家族已經形成了對財富穩固的代際傳承,

就說

一個社會本應有的最大公平: 教育公平,似乎也越來越成為各種階級不公平的競技場。

有人說,高考是最簡單的階級流動機會。中國歷史幾千年,有大量出身貧賤的宰相、高官,諸如范仲淹、張居正、曾國藩等等底層農家子弟上升為國家脊樑的案例。

教育本該是最公平的一種競賽!

無論富貴子弟或貧民子弟,依靠教育而在科舉中考取功名是進入主流社會的最正經牌照。

到了今天,因為教育機制設置、教育資源分配以及不同階層和地域的人群對教育資源的追逐能力不同,而顯出極大的差異性!

最終結果更有利於上層人民,而不利於下層人民。

高曉松推薦的電影《寄生蟲》啟示錄


事實也說明,近年來,每年進入中國名牌大學的學生中,農村小鎮青年的比例越來越低。

那些當地教育條件落後,又沒有機會購買或接觸更好的教育資源的學生家庭,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最終只能去上二本或專科學校。

而更大量的人群則遠離高學歷,像他們的父輩一樣,早早就輟學進入社會。

在知識經濟時代,沒有較好的學業背景,一個人在很大程度上,也許將越來越被排除在向上有序流動的社會競爭之列。

有句俗話說,我奮鬥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可能更殘酷的是,有些人終其一生,都未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這就是這個社會現實的悲劇底色,底色悲涼,但你也只能積極向上,旋轉的陀螺,根本不能停下來,停下來會很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