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位鋼琴家和他們的“表情藝術”

關注頭條號:聆聽悅耳之聲,私信回覆“音樂”有免費鋼琴教程和公開課等著你哦~

十位鋼琴家和他們的表情

Pianists and Facial Expressions

10位鋼琴家和他們的“表情藝術”

沒有“表情”(Bāo),不成鋼琴家——就這樣。ʅ(‾◡◝)

古典音樂很難。(嗎?)

聽古典音樂會必須正襟危坐?

在電影中,

我們看到的鋼琴家一般是這樣的:

10位鋼琴家和他們的“表情藝術”

在唱片封面上,

我們看到的鋼琴家往往是這樣的:

10位鋼琴家和他們的“表情藝術”

10位鋼琴家和他們的“表情藝術”

但事實上,很多時候,用生命在演奏的鋼琴家們遇到樂曲時,想要“投入地愛一次”,不產生“表情”(bāo)幾乎是不可能的。從“怪人”格倫·古爾德到“怪阿姨”內田光子,到“帥破天際”的波哥雷裡奇,“狼女”埃蓮娜·格里莫、美女鋼琴家卡蒂雅·布尼亞季什維莉……再到“鋼琴女大祭司”瑪爾塔·阿格里奇……幾乎所有人都為“鋼琴家表情藝術”貢獻了一份自己的力量。

01

格倫·古爾德

(Glenn Gould,Canada)

10位鋼琴家和他們的“表情藝術”

古爾德有著一些廣為人知的古怪習慣。比如他總在演奏時喃喃哼吟。錄音師試圖將他的聲音從唱片中抹去,但效果並不都是那麼理想。古爾德稱自己的哼唱是下意識的,有助於深刻理解作品,彌補鋼琴的不足。按凱文·巴扎納的(加拿大音樂歷史學家)說法,這是受到他母親教育的影響,母親告訴他:“把演奏的一切都唱出來吧。”於是邊彈邊哼就成了古爾德固有的習慣。

02

內田光子

(Mitsuko Uchida,Japan)

10位鋼琴家和他們的“表情藝術”

內田光子很早就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來表現音樂,即著重表達內心而非炫人的技巧。她以詮釋莫扎特聞名,是被公認的“莫扎特專家”。而說到鋼琴界的“表情大師”,又怎能沒有光子阿姨?——內田光子演奏風格強烈,但卻沒有忽略莫扎特音樂裡的浪漫精神。德國《法蘭克福公共報》曾評介她:最寶貴的一點就是能“在技巧與主觀、活潑與感性這矛盾的兩者間取得最有利的平衡”

03

阿爾弗雷德·布倫德爾

(Alfred Brendel,Austria)

10位鋼琴家和他們的“表情藝術”

布倫德爾在作曲的同時繼續彈鋼琴、繪畫,在鋼琴方面他基本上是自學成才。貝多芬是布倫德爾演奏曲目的重心。他精於演奏巴赫、海頓與莫扎特的作品,長於詮釋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與李斯特的音樂,是一位罕見的質量並重型鋼琴家。布倫德爾最大的特色是“理智”,但是在“智性”之餘,他察覺到音樂還可以有多種可能性,曾寫文章說過:“情感必須長存於音樂家的心中。”

04

伊沃·波格雷裡奇

(Ivo Pogorelich,Yogoslavia)

10位鋼琴家和他們的“表情藝術”

伊沃·波哥雷裡奇,傳說中常因“太帥”而飽受爭議的一位鋼琴家。1980年他參加第十屆肖邦大賽,因作品詮釋不能被大部分評委接受而沒能進入決賽,竟讓評委之一、著名鋼琴家阿格里奇一怒之下退席以示抗議。一張藝術家的完美面容,坐在鋼琴前,指尖還未觸動琴鍵,就足以魅惑眾生:不單單是英俊,而是臉上呈現出了靈魂。一個人內在的氣息如火山爆發一般,統統集中在了面上,有人總結為:“戰鬥般的激情,天使般的迷惘,還有一雙溫柔的情人眼。”

05

葉甫格尼·基辛

(Evgeny Igorevich Kissin,Russia)

10位鋼琴家和他們的“表情藝術”

葉甫格尼·基辛,被譽為“20世紀後半葉最驚人的鋼琴天才”。音樂評論界也普遍認為,基辛的演奏是獨一無二的,他將鋼琴技藝融合到音樂靈感之中,使人想起本世紀那些令人敬畏的鋼琴泰斗們,如:霍洛維茨、裡赫特、米開朗傑利、波利尼等。基辛對肖邦、勃拉姆斯、拉赫瑪尼諾夫、舒曼等浪漫派大師鋼琴作品的詮釋充滿了激情,誰也無法理解這種聯繫。在他“漠然”的外表後面,總是隱藏著神秘不可知的東西。

06

季米特里·希什金

( Dmitri Shishkin,Russia)

10位鋼琴家和他們的“表情藝術”

季米特里·希什金,第五屆肖邦青少年國際鋼琴比賽冠軍獲得者,俄羅斯的又一個天才少年。“在他手裡,鋼琴琴鍵變成了一個個水潤飽滿的漿果。他小心翼翼地,彷彿一個雕塑家在雕塑作品,觸摸著每個琴鍵,讓這些水分歡快的流動,卻永遠跑不出果皮。飽滿,自由,卻有理性的底線為依託。他的演奏風格是精緻的,如同那雙天賜漂亮的手——手掌寬大,手指修長;他落鍵的音色是靈動的,但是理性控制著他的靈性,永遠離瘋狂與令人瘋狂只差那麼一步。”(@最初的寧寧)

07

維斯塔德·希姆庫斯

( Vestard Shimkus,Latvia)

10位鋼琴家和他們的“表情藝術”

維斯塔德·希姆庫斯1984年出生於拉脫維亞。自若干國際大賽中獲得一等獎以後,他開始為國際公認的出色音樂會鋼琴伴奏。有評論稱:“維斯塔德·希姆庫斯真是個天才!他擁有個性、自信、和卓越的技巧。有些人認為現在古典音樂已日薄西山,可當你聽了希姆庫斯德的演奏,就會相信那是杞人憂天。他那無盡的天賦像魔法般將目瞪口呆的聽眾牢牢釘在他們的座椅上”

08

埃蓮娜·格里莫

( Hélène Grimaud,France)

10位鋼琴家和他們的“表情藝術”

埃蓮娜·格里莫有著北非、科西嘉、意大利猶太血統,並因致力於保護野狼,被稱為“狼女”。從小生性叛逆的她,只是為了發洩過剩精力才開始彈鋼琴,卻發現了自己的天分,並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儘管身材嬌小,格里莫卻向來偏好有稜有角、氣勢龐大的作品。彈琴時她不吝展示自己的熱情與狂野,但卻不至毫無節制的以自我為中心而罔顧音樂本身的律動。她的音色豐潤華美,詮釋一氣呵成。古典雜誌《音樂世界》給予她的肯定毫不誇大:“火與冰、熱情與理智集聚一體。”

09

卡蒂雅·布尼亞季什維莉

(Khatia Buniatishvili,Georgia)

10位鋼琴家和他們的“表情藝術”

卡蒂雅·布尼亞季什維莉,1987年出生于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被認為是“兼具美貌與智慧”的當代最好的青年鋼琴家之一。她擁有令樂迷印象深刻的渾厚且成熟的音樂知性,及超凡的技巧與獨特的活力與態度。女王阿格里奇曾讚許道:“卡蒂雅是一個十分傑出的青年鋼琴家,我對她不凡的鋼琴天分、自然流露的音樂性、想象力,以及光輝燦爛的技巧印象深刻。”

10

瑪爾塔·阿格里奇

(Martha Argerich,Argentina)

10位鋼琴家和他們的“表情藝術”

瑪爾塔·阿格里奇,對於我們的“鋼琴女大祭司”還可以說些什麼呢?她的演奏好像是一切信手拈來,如步“無人之境”,並帶著南美人特有的奔放有力。曾經有人問過阿格里奇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鋼琴家,阿格里奇回答說:“首先要熱愛音樂,要感覺到和音樂在一起時的幸福,其次要有相當的技巧,因為聲音是音樂裡最本質的東西,而有些聲音想要發出來就需要技巧。同時,要想成功,你還要做到與眾不同。

關注頭條號:聆聽悅耳之聲,並私信小編回覆關鍵字“音樂”有免費鋼琴教程和公開課等著你哦~

私信在打開手機今日頭條,搜索“聆聽悅耳之聲”,進入主頁的上方即可發私信,(私信方法:點擊“聆聽悅耳之聲”頭像,進入主頁面,上方有私信功能。如果沒有私信功能說明你是精簡版頭條,請下載專業版頭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