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民辦中小學全部搖號入學?官方迴應:"不超"不搖!

電腦隨機錄取!

民校再也不能“掐尖兒”了

4月8日,陝西省教育廳發佈了《關於做好陝西省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入學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從2020年起,“全省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

那麼,民辦小學、民辦初中為什麼採取這種方式招生?政策變化將會給義務教育招生格局帶來怎樣變化?下面,讓小編來為您一一講解。

首先給大家闢個謠。“電腦隨機錄取”不是所有中小學都執行!按照中央要求和陝西省《通知》規定,實行這一錄取方式需要滿足兩個情形:

第一,是民辦義務教育學校,也就是民辦小學、民辦初中;

第二,只有在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數時,才實行電腦隨機錄取。與之對應,適齡兒童就讀公辦義務教育學校是按照免試就近原則登記入學,所以坊間傳言“上學都要搖號了”,這一說法是不對的。

“電腦隨機錄取”並不是新鮮事物。在國家層面,201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明確提出,“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

而在實際操作上,國內許多城市許多年前就已針對群眾擇校矛盾突出的現象,採取電腦隨機錄取方式來解決熱點學校的入學機會均等問題。

“這一政策有利於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中央要求,要促進縣域義務教育從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發展。這就要求改革招生方式,推動招生入學機會公平。這也是採取電腦隨機錄取方式的重要依據。”陝西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科研系主任、教育學博士王鵬煒認為,這一舉措有利於落實中央關於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堅持面向全體,辦好每所學校、教好每名學生的要求。

近年來,義務教育入學問題,是老百姓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每年進入四五月份,各地小學、初中的招生工作陸續啟動。其中,民辦學校優先“掐尖”招生成為熱議話題。

“中央《意見》和陝西省近日印發的通知都強調,嚴禁以各類考試、競賽、培訓成績或證書證明等作為招生依據,不得以面試、評測等名義選拔學生。這種做法有利於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全面發展素質教育,進而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西安市教科所所長解慧明表示。

西安市大明宮中學校長、正高級教師韓麗萍表示,“近日陝西省出臺的招生政策,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文件及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的要求,也是迴歸教育初心、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要求。採取電腦隨機錄取辦法,規範民辦學校招生行為,能進一步解決熱點學校及與培訓機構等掛鉤招生問題,斬斷違規招生利益鏈條。從長遠看,是促進教育公平、規範招生秩序、優化教育生態、緩解社會教育焦慮的重要舉措。”

據《中國教育報》報道,隨著上海市持續推動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制度改革,公辦學校出現了優質生源迴流的情況,相當數量家門口公辦學校質量較好的家庭都選擇放棄競爭民辦學校,公辦中小學被弱化的格局有望得到扭轉。

由此看出,今年起陝西省民辦初中、民辦小學將全面推行“電腦隨機錄取”,其目的也是扭轉公辦中小學被逐步弱化的辦學格局,推動公辦學校加快提升辦學質量。可以預見,隨著更多的家門口的好學校崛起,陝西基礎教育的未來可期。

所有“民校”都搖號?

劃重點:“不超”不搖

“家長們應該從新政策中明確一點,入學‘搖號’是針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數的學校,而不是都得‘搖號’。”胡健是陝西省教育學會評價中心主任,他說近日個別家長看了陝西省公佈的義務教育入學招生新政策,剛看到“幼升小”“小升初”都要電腦隨機錄取,就有些慌了,其實大可不必。簡單說,新政策現在所提到的“搖號”僅僅是針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熱門民辦學校的電腦隨機錄取,並不是針對所有中小學。

4月8日,陝西省教育廳印發《關於做好陝西省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入學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公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同步報名、同步招生,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胡健說:“這也就是說,

如果一個民辦學校計劃招生300人,報了200人,那這200人都會被錄取,就不存在‘搖號’了。但如果一個民辦學校計劃招生300人,報了500人,則需從這500人中隨機‘搖’出300人上該民辦學校。”

“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業負擔過重,唯分數、唯升學率評價教育質量是過往頑疾,共同指向義務教育發展應該關注的是學生的全面發展。”胡健提到,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就出臺了《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對義務教育的發展目標提出了要求,明確要保障學生實現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五育並舉”,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同時《意見》明確要推進義務教育學校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嚴禁以各類考試、競賽、培訓成績或證書證明等作為招生依據,不得以面試、評測等名義選拔學生。

“義務教育學校堅持免試就近入學是義務教育招生入學的原則問題。”胡健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二條規定,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這也是國家、社會、家庭都必須支持並且強制實施的。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換句話說,

義務教育分為小學、初中兩個階段,這兩個階段是法律要求學生必須去上的。所以陝西省把“幼升小”階段,登記報名人數超過民辦學校招生計劃也納入“搖號”範圍,這是對義務教育階段招生改革的進一步完善。

“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是法理要求。”胡健說,在這樣的要求下,只有按照“學校劃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學”的總體目標,才能形成更加公平完善的就近入學教育生態。去年以來,全國各地陸續出臺入學新政策,包括陝西省4月8日公佈的《通知》都是對中發文件的落實,是規範教育秩序、保障教育公平、營造良好教育生態的做法。

至於民辦學校招生“搖號”,在胡健看來,杜絕考試、面試、證書證明等其他一切招生方式,都有利於進一步減輕學生的負擔。這樣家長日後也不會只關注孩子的學業成績,而會轉向重視孩子的全面發展。

“我家學區內公辦學校辦得很不錯,新政策出臺後我們也放鬆了,踏踏實實讓孩子上公辦就行了,搖號和我們也沒關係。”對於陝西新政策的出臺,家住曲江大道的薛女士認為,孩子的發展一個看學校教育理念,另一個看孩子自身素質,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年齡小,沒有入學壓力,就可以把重點放在孩子的素質教育上。“而且以後每個學校生源都差不多,所有學校在一個起跑線上,教育公平了,學生也就不用擠破頭上‘名校’了。”薛女士說。

民辦學校為啥要“審批地招生”?

專家這樣說~

“我孩子今年幼升小,聽說不是全市的民辦小學都能報名了,是這樣嗎?”“什麼是審批地招生?為什麼要這樣規定?”自4月8日《陝西省教育廳關於做好陝西省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入學管理工作的通知》發佈以來,很多家長提出了類似的問題。

記者為此採訪了西安交大韓城學校總校長劉鵬、西安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解慧明,對“審批地招生”政策進行了詳細解讀。

陝西省發佈的《通知》明確規定,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提前申報招生計劃,由審批地主管教育行政部門審批並在審批地招生,審批地招生學位有餘額的,可以適當擴大招生範圍,但不得跨市域招生。

《通知》還指出,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入學實行“市級統籌,以縣為主,屬地管理”的工作機制。

《陝西省民辦教育促進條例(2014修正)》規定,高級中學、初級中學、職業高級中學、初等職業學校,由設區的市教育行政部門審批;小學、幼兒園、各類文化教育培訓學校,由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審批。

“一般來說,小學的審批地在區縣,初中在市一級,也有個別學校為省、市直屬學校。按照我省《通知》規定,如果民辦小學的審批地在區縣,原則上就應該在本區縣招生;如果民辦初中的審批地在市一級,原則上就應該在市域範圍招生。如果學校招不滿,學位有餘額的,可以適當擴大招生範圍,但不允許跨市域招生。”劉鵬解釋道。

為什麼要作出“審批地招生”的規定?劉鵬說,除了“免試”以外,“就近”入學也是我國義務教育法規定的一個基本原則。公辦學校已經實行了劃片就近入學政策,民辦學校雖與公辦有所區別,但總體方向也是要引導家長和學生不盲目擇校,實現相對就近入學。

“上學問題有一個劇場效應。”劉鵬解釋稱,一個劇場,大家都在看戲,每個人都有座位。忽然,一個觀眾站起來看戲,周圍人勸他坐下,他置若罔聞,於是周圍人為了看到演出,也被迫站起來看戲,最後全場觀眾全都站著看戲。一方面,很多擇校的家長抱怨說,上學特別遠、孩子特別累、接送孩子不方便、在學校附近租房子令生活成本大大提高等;但另一方面,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一些家長也捨近求遠、花費巨大成本擇校,最後,家長和孩子們都非常疲憊。

劉鵬說,現在,政府在提升公辦學校硬件方面做出了很大投入,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在師資方面,則通過“名校+”教育聯合體、大力招聘優秀教師等方式,解決師資不足問題,進一步提升師資水平。但是,當前各校的生源還是有差別的,政府制定“審批地招生”政策,就是為了避免家長和學生過分、盲目地擇校。

“在這個劇場效應中,家長和學生也是教育公平的參與者,不能只是一味地抱怨吐槽,看不到政府的投入和教育的改善。”劉鵬認為,實事求是地講,教育公平問題不僅是陝西、也是全國各地都需要破解的難題,而破題、解題需要一個過程。“我們看到了政府的決心、信心、努力和效果,也需要家長和學生的共同參與。這個過程一定會有‘陣痛’,有待於一些公辦學校的教學質量得到大力提升,達到家長們的預期,才能真正推動教育公平的實現。”

解慧明認為,“審批地招生”對於推進義務教育學校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具有重要意義。只有民辦教育與公辦教育平等發展、相互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良好格局才會逐漸形成。

解慧明表示,招生入學政策的改革,使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都做到了“有教無類”,對於堅持教育的公益屬性、突出民辦學校的育人功能、強化民辦學校自身的社會責任、讓民辦教育迴歸教育本源、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學習負擔、樹立科學的教育觀、促進教育公平和中小學生全面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

民辦“搖號”

“搖”出義務教育的優質均衡

陝西省新出臺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入學政策備受社會關注,就家長關心的問題,記者10日採訪了陝西省政協委員、陝西學前師範學院區域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王越群。

王越群說,陝西省用了長達26年時間完成了義務教育基本普及和基本均衡兩大艱鉅任務,從2020年起,開始推進義務教育向更加均衡、更高水平和更高質量的發展,也就是縣域內義務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而優質均衡的重點則是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努力辦好公平而有質量的義務教育。

“教育資源均衡、教育公平一直是關鍵詞。”王越群說,陝西省新發布的入學政策最大變化就是“公民辦同招,審批地招生,電腦隨機錄取”。他認為,新變化完全取消了通過任何形式考試選拔學生的做法,意義和作用非同小可。

王越群認為,“公民辦同招”打消了部分家長在選擇學校報名時的僥倖心理,“民辦學校提前‘掐尖’的路封住了,只能抓好教學質量,公辦也可以有更好的生源,從而使公民辦都強,實現義務教育協調優質均衡發展。”王越群說。

王越群說,“審批地招生”對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的“自主招生”範圍及招生權限做出了明確的規定,不僅能夠有效遏制了跨縣域、市域“掐尖招生”造成的混亂,而且對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資源特別是優質資源的均衡,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與鞏固作用。

“電腦隨機錄取”在王越群看來是對民辦義務教育學校通過“考試”和“變相考試”招生辦法的徹底改變,

學生再也不用為應對“幼升小”或“小升初”掉進題海戰裡而發愁。他說,隨機錄取兼顧了基礎教育的公平與質量。“‘搖號’的最大特點就是隨機性,每個孩子都有機會以相同的概率被抽中,避免了好學生集中在某一個學校,從長遠來看,絕對有利教育資源的均衡化,有利於教育公平。”王越群說。

王越群說,以前“掐尖招生”的甜頭,讓部分民辦學校看重眼前利益和所謂的學校名聲,導致的後果是對學生未來發展帶來的潛在危害。一些家長也為孩子上名校而不惜用“大劑量”應考做題折騰孩子,孩子雖然可能會考上所謂“理想的”義務教育學校,但可以預料的是,等孩子長大後身體垮了、精神怠了的悲劇也在等著去驗證。

“相反,黨和國家關於教育改革發展的政策法規,出發點和落腳點則是國家發展所需要的人才戰略目標能否落實的問題。”王越群說,陝西省對今年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入學管理政策變化中提出的內容與黨和國家關於深化新時代義務教育改革發展目標及方向完全一致。王越群認為,不管是黨和國家深化義務教育學校改革的重大舉措,還是陝西省教育廳發佈的新政策,都是義務教育學校在培養什麼人、為誰培養人和培養什麼人方面,迴歸大政、迴歸本真、迴歸規律、迴歸常態的正確之為。

關於此次入學政策發佈引發的討論層層迭起,不少家長也認為政策公平,義務階段教育就該貫徹有教無類,平均優質的資源。“我們相信,相關政策的出臺,核心還是為了優化教育生態,均衡教育發展。”家住長安南路的家長盧利認為,“搖號”後,各個學校生源就更加均衡了,哪怕政策剛出來的時候,跟家長們原來的規劃和預期有一點不一樣,但是整個教育生態更健康,有更良好的走向,對未來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家庭來說,也意味著會有一個更穩定的就學環境。

以後家長就不能簡單地依靠生源優勢來選擇學校了,而要根據各個學校的理念、特色等是否與自己孩子一致來選擇。“在一個相對平衡的生源條件下,每一所學校都會盡最大的能力,把孩子培養成更好的自己,這樣家長也就沒有擇校壓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