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侖區迎來疫情趨緩後首次勞動能力鑑定

4月10日,132名工傷職工分批來到北侖區人民醫院,現場接受了勞動能力鑑定,這標誌著北侖區在新冠疫情趨緩後正式恢復勞動能力現場鑑定工作。在醫院的大力配合下,鑑定現場個人防護得當,人員分流分批,專家安排充分,鑑定秩序井然,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北侖區人力社保局和衛健局分管領導坐鎮現場協調指揮,保障鑑定工作有條不紊開展。

勞動能力鑑定事關工傷職工的切身利益,受到工傷職工家庭及用人單位的高度關注,新冠疫情發生後勞動能力鑑定暫停開展,對此北侖區人力社保局領導高度重視,期間多次會商研討新冠肺炎防控形勢和恢復勞動能力現場鑑定的可行性。鑑於近期新冠疫情趨緩,為進一步提升便民服務,減少勞動爭議糾紛,助推企業復工復產,北侖區於2020年4月上旬逐步有序恢復勞動能力現場鑑定工作。

此前,為了保證新冠疫情趨緩後首次勞動能力鑑定順利實施,北侖區人力社保局充分調研,做足了功課。一是嚴格把關對象。根據原報名順序對工傷職工進行“篩選”,明確要求工傷職工必須持有綠色健康碼,必須如實報告近期有無發熱和疫區、病例接觸史等流行病學調查相關信息,對暫不能出示綠色健康碼的工傷職工予以延後鑑定。二是嚴格控制人數。為避免造成短時間內人員聚集,堅持“分段進入”和“一人一診室”原則,工傷職工不得提前或延後進入鑑定現場,132名工傷職工按不同時間段分3批依次排隊接受鑑定,九位專家同時開展鑑定,待鑑定人員得到快速有序分流。

三是嚴格現場管理。現場工作人員對待鑑定工傷職工依次進行體溫測量和健康狀況詢問,並做好相關記錄,督促大家全程佩戴口罩並保持安全距離,確保工傷職工有序等候。嚴格把控進入鑑定區域的人數,一般工傷職工獨自前往診室接受鑑定,行動確有不便的,可以安排人員陪同鑑定。現場鑑定結束後,督促工傷職工及時離開勞動能力鑑定現場。

4月10日北侖區首期勞動能力鑑定僅開放骨科科目,其他科目鑑定也將陸續安排。往常北侖區一般每兩個月安排三次勞動能力鑑定,近期為儘快消化新冠疫情以來的待鑑定存量,最大程度保障廣大工傷職工的合法權益,北侖區擬在四月份再安排兩期勞動能力鑑定。

北侖區迎來疫情趨緩後首次勞動能力鑑定


北侖區迎來疫情趨緩後首次勞動能力鑑定


北侖區迎來疫情趨緩後首次勞動能力鑑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