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宮殿藏山祠

藏山祠,位於盂縣縣城北17公里的藏山村,這裡青山環抱,蒼松翠柏,景緻清幽。當你的目光掃過那古樸的石雕照壁,跨過氣勢如虹的古牌樓,進入到中規中矩的庭院中,面對巍峨的歇山頂大殿時,你才能體會到:這是一座深山裡的宮殿。

藏山祠是為紀念春秋時期歷史人物程嬰和公孫杵臼的祠堂,始建於金元時期,現存建築重建於明清兩代,北嶂石壁陡峭如屏,崖下凹入深邃,依崖建造殿堂,祀奉趙武。東側有祭祀程嬰、公孫杵臼的報恩祠,左側山腰有藏孤洞。其主殿的木結構還保留有金、元兩代的木結構構件,風格古拙。特別突出的是祠前體形高大的四柱三門的廡殿頂木牌樓,將藏山建築群的等級推向了極致。牌樓是明清兩代建築中獨有的建築體材,其文化意義旨在標示建築群的層次感和位置,激發情感,歌功頌德,極具紀念性的功能,牌樓下的柱頂石的石獅造型古樸生動,是為明代早期遺物。中軸線兩側的附屬建築和鐘鼓二樓,也採用了“歇山式”做法,再加上屋頂蓋瓦使用了綠色琉璃“剪邊”鋪做,瑩光耀眼,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較為可惜的是,祠堂後半部分清代所建的硬山式屋頂的“梳洗樓”,在1986年被改建成歇山式重簷大殿,這無疑改變了原建築群尊循的等級制度,因為“梳洗樓”的功能是“前朝後寢”中“寢”的部分,其建築等級本不應超越前朝主殿的規模。這多少與整體佈局不甚協調。儘管如此,藏山祠的古建築群,論其規模、做工、佈局、用材和等級制度及保存現狀,在陽泉地區還是首屈一指,宛如一座小巧的宮殿。

深山宮殿藏山祠

春秋末期,晉靈公荒淫無道,大臣趙盾多次勸諫,靈公懷恨在心,趙盾只好選擇出逃。趙盾之弟發動政變殺死靈公,由晉成公即位。成公死後,又由晉景公即位,景公受寵臣屠岸賈挑唆,殺趙盾的後人全族,趙家的門人程嬰、公孫杵臼為保護趙盾三個月的孫兒趙武,“二人謀取他人嬰兒負之”,( 史記原文)找來一個嬰兒當做趙武,藏匿於盂縣深山,程嬰假裝告密,掩護真身孤兒,公孫杵臼因此而血賤宮庭,程嬰則身背罵名15載。之後,景公重病,占卜者說病因來自錯殺功臣趙氏一家,晉景公便為趙家恢復了奉祿和封地,換來趙家的再度顯赫。程嬰和公孫的可歌可泣的忠義之舉,贏得了晉國上下的擁戴,後人便建祠塑像加以紀念。體現了當時百姓們內心的道德趨向,這也是對現實生活中品形忠義的“人”的歌頌和敬仰。

深山宮殿藏山祠

中國人自古在文化本性上不太被“神”所傾倒,孔夫子對“神”採取“敬鬼神而遠之”的態度,是很典型的中國人“淡於宗教”的文化態度,中國人更關注活生生的”人”,以及”人”所代表的精神上的崇高品性。這是中西方在文化上最根本的區別。由於這個原因,在建築舞臺上,唱主角的不是佛寺和道觀,而是與儒家政治倫理關係尤為緊密的宮殿或祠堂建築、帝王建築。秦阿房宮,漢末央宮,唐大明宮,及明代紫禁城,都是中國建築的偉構傑築。中國文化中的“帝王獨尊”的屬性,是對“人”的肯定,這決定了宮殿建築和祠堂建築(而非寺廟道觀)的主導地位。體現了中國文化更重視“人學”和“以人為本”的態度。越武、程嬰、公孫杵臼這些古代英烈,雖然地位遠不及帝王,但他們與帝王的相同之處在於都是——現實中的“人”,對他們的祭祀和紀念,反映了中國人文化心態的主流意識,而宮殿建築形式的祠堂,則昭示了後世之人對肝膽忠義的“人”的行為的真心的敬仰和愛戴。

至此,我們觸摸到藏山文化的中樞,儘管這個悲壯的故事發生時,儒學還未成型,但毫無疑問,它已成為儒家學說建立的理性根基之一。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精華之一。藏山祠,謳歌“人”的啟蒙聖地。

康琨琳 羅巍 著

手繪插圖:羅巖

插圖:憶鄉憶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