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1+1》主持人白巖鬆連線採訪綏芬河市代市長王永平,關注綏芬河!

央視《新聞1+1》主持人白巖松連線採訪綏芬河市代市長王永平,關注綏芬河!

綏芬河市代市長王永平接受白巖松採訪。

央視截屏


白巖松:整個這場疫情之戰前期我們關注的是武漢和湖北,後來我們關注的是海外的疫情,像意大利、英國、西班牙等國。最近這段時間我們關注的是綏芬河、滿洲里、廣州,因為應對輸入病例成為當前一個非常重要的挑戰。舉綏芬河這個例子,過去這些天輸入的確診病例從2例、13例、20例到4月8日的40例而到昨天的時候是49例。截至目前,通過莫斯科——符拉迪沃斯託克——綏芬河路線輸入黑龍江省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經累計達到243例,均為中國籍。對於綏芬河這樣常住人口在7萬左右的小城市來說,壓力非常大。接下來我們連線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綏芬河市委副書記、代市長王永平。


白巖松:綏芬河口岸已經關閉了(超過一週),那麼除了確診的243人,我們還要面對多少之前留下來需要隔離觀察和檢測的人?

王永平:自3月21日實行入境就地集中隔離以來,綏芬河口岸累計入境2497人,目前累計報告確診病例243例,現有無症狀感染者102例、疑似病例8例,目前我們主要面對的集中隔離觀察人員1479人。


白巖松:這1000多人當中還可能有多少轉化成確診病例?

王永平:近幾天,綏芬河口岸暫時關閉了入境旅檢通道,從我省公佈數據看,4月10日至13日,分別新增境外輸入確診22例、21例、49例,有三方面原因:一是部分無症狀感染者轉為確診患者,二是部分疑似病例轉為確診患者;三是現有集中隔離人員中出現確診患者。從目前的數據看,前期確診比率大約10%,但是如果加上目前的無症狀感染者,感染率大約在15%左右,所以將來的比率有可能在15%至20%之間。


白巖松:綏芬河的方艙醫院已經建設完畢,但之前的消息說所有確診的不管是重症還是輕症的患者都轉到150公里之外的牡丹江救治,這個方艙醫院要面對哪部分人群,現在準備怎麼樣了?

王永平:新建的方艙醫院位於綏芬河市區西側,原為綏芬河邊境經濟合作區綜合辦公樓,建築面積1.9萬平方米、共13層。在省和牡丹江市衛健系統專家指導下,方艙醫院建設吸取武漢的有效經驗,嚴格按照上下“醫患分離”原則,一層和二層為潔淨區,三層以上為汙染區,設有床位600張,可入駐醫生120人、護士270人,並配備保安、保潔等後勤服務人員。方艙醫院改造自4月6日啟動,11日晚完成改造並進行移交。目前正在採購調運部分醫療設備。方艙醫院主要作為後備醫院,收治無症狀感染者,有需要可隨時啟動。


白巖松:今天新聞稱檢測設備都已到達綏芬河,那是否之前缺檢測設備?這一批檢測設備日均檢測量可以達到1000,我們需要這麼多嗎?

王永平:原來綏芬河的核酸檢測能力只有每天96人份,隨著入境人員的增多,我們及時在口岸增設2個採樣方艙,並抽調專業人員組成10個採樣工作組。在這個過程中,哈爾濱海關和省、市衛健系統迅速抽調專業人員充實到口岸工作中,使核酸檢測能力提高到每天600份,避免了口岸通關環節由於採樣時間過長,造成歸國人員聚集性傳染疫情發生。今天,中國疾控中心馳援綏芬河,搭建了負壓帳篷式移動實驗室,核酸日檢測能力有望增加1000份以上,將極大緩解我市現有核酸檢測人員的工作強度。


白巖松:綏芬河作為7萬常住人口的小城,現在的防控壓力到了怎樣的程度?隨著省內和國家隊的醫護人員到達,酒店等資源是否也在開發中?

王永平:綏芬河是隻有7萬人口的小城,全國疫情發生以後,雖然沒有本土確診病例,我們的防控措施一直沒有中斷,這根弦一直緊繃沒有鬆懈。近期,境外輸入疫情壓力較大,3月21日開始實行歸國人員入境就地集中隔離管控,特別是3月26日出現第一例陽性病例後,到4月4日達到495人出現了最高峰值,期間日平均入境178人,防控壓力超過極限。隔離點方面,綏芬河全市符合防疫要求的賓館共15個,全部房間只有939間,以14天一個週期計算,需要2000多個房間,極大的超出了我們的承載能力。儘管牡丹江整合全部資源挖掘全域賓館資源來分擔,壓力依舊很大。


救治病床方面,我們原來只有16間留觀病房,3月29日就已經飽和,陽性患者開始向牡丹江轉運。在省、市全力支援下,牡丹江市康安醫院設置300張確診病例收治床位,紅旗醫院設置30張危重症病例收治床位,綏芬河市醫院改造、收治無症狀感染者,設置病房91間、300張床位,上級專家、醫務人員迅速支援,在短時間內具備了應對能力。但如果繼續按照這樣的形勢發展,依然超過極限。儘管我們牡丹江整合全市資源挖掘全域賓館分擔集中隔離的壓力,但是壓力依舊很大。另外,在救治病房和病床方面,我們綏芬河只有一個在SARS期間建設的綏芬河傳染病醫院,只有16間隔離留觀病房。3月29日,這16間病房就已經處於飽和狀態。新發現的核酸檢測陽性的患者,我們只能緊急向牡丹江轉運,在牡丹江和省裡相關部門的全力支持下,我們的康安醫院、紅旗醫院作為傳染病和重症救治中心,加入綏芬河口岸輸入疫情的救治工作後,收治能力才有了進一步的緩解。同時,省市加上國家的專家和醫務人員也迅速支援,才使口岸小城具備了前期的應對能力。隨著國外疫情繼續發展,我們的防控壓力依然超過極限。


白巖松:雖然海關關閉,人員攔住了,但是貨物在通關,車上的人怎麼進行相關的防控工作?

王永平:我們的貨檢通道始終保持暢通,貿易往來沒有受影響。綏芬河口岸每年進口木材、煤炭、糧食這些資源型商品都有1000多萬噸,近期隨著國外疫情的發展,貨運方面每天有大約50名左右的俄羅斯的司乘人員進出境。在鐵路方面,每天大約有40餘名俄方的工作人員進出境,在疫情防控方面,在公路方面,我們制定了入境俄羅斯貨車司機閉環管控工作流程,對俄羅斯進境火車設立了臨時換裝場,所有俄羅斯進境火車都在指定地方裝卸貨物,並且設置了俄羅斯司機集中住宿賓館,進行定點換裝,定點停車,定點住宿,專車接送,這樣一個全程閉環管控措施。並且正在逐步做到俄羅斯火車當日進境,當日返回。對多次往返的俄羅斯司機執行了5天一個週期的核酸檢測相關措施。在俄羅斯鐵路方面的工作人員管控上,我們對俄方鐵路入境人員,分成4個輪班,每班13人左右,我們對這52人都進行了核酸檢測,目前結果均為陰性。入境以後,對這些俄方工作人員,要求他們在固定的地點獨立辦公,獨立隔離住宿,並且限定活動區域,進行嚴格管控。在工作交接上,實行電子化工作票據交接,避免我方人員與俄方人員接觸,從而嚴防疫情輸入。


白巖松:黑龍江鼓勵大家舉報非法入境者,在這方面綏芬河如何防控不留死角?

王永平:為了做到口岸疫情輸入防控工作全覆蓋不留死角,我們在工作中嚴管“三條線”,嚴控“四道門”。“三條線”當中第一條線就是國門和口岸間的邊境線,在這方面,我們實行對越境人員採取有獎舉報的方式,對舉報給予3000元獎勵,查實的獎勵提高到5000元。


白巖松:現在綏芬河老百姓已經開始實行非常嚴格的小區防控,老百姓的生活保障如何,他們的心態怎麼樣?

王永平:在這方面我們下了一番功夫,在4月8號開始重新對綏芬河的所有的小區又實行了封閉管理。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抽調了全市3500多名機關幹部下沉到全市的330個小區卡口,實行了24小時的不間斷的值崗。主要是嚴格管控小區的外來人員,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想盡一切辦法保障居民正常生產生活少受影響。一方面,滿足居民必要的外出需求。為小區居民發放了臨時通行證,每戶3天派出一人外出採購生活用品。這樣就減少了人員流動,又保證了居民必需品的採購,同時為機關事業單位、工業企業以及其他的從業人員分類發放了臨時工作證,確保這些復工復業企業的工作人員出行通暢。另一方面,保障必要的生活需求。對這些公共事業單位的窗口單位實行不見面的網上辦理,網上繳費。同時要求在疫情防控期間對無法繳費的居民,不停水、不停電、不停氣、不停網、不停機,採取無接觸的配送,引導居民通過微信群等形式進行團購。每個小區還設置了快遞的指定存放點,居民可以自行領取。同時,安排小區的這個管控的包保人員對小區的老年人等行動不便的群體提供上門服務。將封閉小區對群眾生活的影響爭取減到最小。


白巖松:之前在國內抗疫過程中,綏芬河當地沒有一例本地病例,但是這一次如何防範輸入病例演變成本地病例?

王永平:在這方面我們採取了非常嚴格的管控措施,我們自己內部制定的規定叫“九嚴一保”。“九嚴一保”的主要內容當中,其中一個方面就是嚴防口岸輸入。在這方面我們與綏芬河海關協調聯動,增派人員和力量、增加採樣點、提高核酸檢測能力,對所有的通關人員做到入境查驗環節6個百分之百,在這個基礎上對入境人員一律註冊龍江健康碼,並且認定為紅碼的達到了入境環節管控的7個百分之百。第二個方面我們要嚴格管控嚴隔離、防擴散。對入境人員轉運和定點隔離流程做到了全程管控、無縫銜接。所有的隔離賓館全部實行封閉式管理。

白巖松:有了國家隊,有了省隊,您還缺什麼資源和支援?

王永平:

現在我們最大的困難和壓力一是賓館的配套能力不足,二是部分醫療設備不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