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廷與侏儒,唐朝貴族那些不得不說的癖好

1958年太原南郊金勝村出土彩繪陶侏儒俑1件,頭戴高帽,身穿赭色短袍,腰中繫帶。1961年在長治北石槽出土侏儒俑1件,穿黃色綠色長衣,腰束帶,左手拿一圓球,右手架一鳥,墓主人是大周(武則天時期)故云騎尉王義。1976年寧夏玉泉營出土唐代侏儒俑1件,戴幞頭,身穿束帶短衣,袒胸露腹,高10釐米。1991年洛陽孟津縣西山頭出土彩繪侏儒俑1件,形體矮小粗短,表情憨厚,兩眼直視前方,身穿圓領窄袖硃紅色長衣,足穿靴,墓主人為季禮,於開耀元年死於其父任職地遼東瀛洲,時年十三歲。

1958年鄭州上街區出土彩繪侏儒俑1件、1972年洛陽澗西谷水出土侏儒俑4件,1992年鞏義市北窯彎出土彩繪侏儒俑2件......
隨著全國各地不斷在古代墓葬中發現侏儒俑,這一現象引起了考古人員的關注,經過研究發現,從質地上來說,這些出土侏儒俑分為陶和釉陶兩種,彩繪較多,鎏金較少,從衣著來看,大多是頭戴幞頭,身穿翻領或圓領長袍,形態多以身軀強壯、肥頭大耳,造型多以逗樂、演出等,大多形態生動、造型乖巧、神態有趣。

考古人員根據墓葬發現,結合歷史文獻,最終認為,這些出土的侏儒俑主要集中在唐代早中期,最早的是遼寧朝陽蔡須達墓中出土的侏儒俑,為619年,最晚的是唐金鄉縣主墓中出土的侏儒俑,為722年。

宮廷與侏儒,唐朝貴族那些不得不說的癖好

1.

畜養侏儒由來已久,是古人身份的象徵

提起侏儒,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的故事,其實侏儒是一種特殊的殘疾人,醫學上認為,由於人體內分泌功能障礙、先天性遺傳或後天性疾病導致身高不到1.2米、發育畸形的人稱之為侏儒。

侏儒一詞最早出現於《左傳 ·襄公四年 》,其中記載”臧紇救鄫侵邾,敗於孤駘,......國人誦之曰:....我君小子,朱儒是使,朱儒朱儒,使我敗於邾“。這裡的朱儒通侏儒。

侏儒身材矮小,受人歧視,無法通過耕種渡日,只能另闢蹊徑,以自身的殘疾為賣點,逗人樂趣,由於侏儒稀少,自古物以稀為貴,稀有的侏儒就成了財富的象徵,經常被當成禮物在宮廷和貴族之間相互饋贈,王公貴族常常以擁有侏儒數量的多少作為炫耀門庭財富的標誌。

而帝王君主則讓侏儒演習歌舞雜技供人娛樂,這種做法不是唐朝人的發明,而是早就有了。據《史記·滑稽列傳》記載”優旃者, 秦倡侏儒也 。 ” 優旃就是秦始皇蓄養的諸多侏儒中最有名的一個,他通過插科打諢來取悅秦始皇,能隨機應變,而且分寸把握的非常好,長時間伴隨在秦始皇身邊。


1957年四川成都天回山出土的東漢擊鼓說唱陶俑,額前有花飾,袒胸露腹,著褲赤足,左臂環抱一扁鼓,右手舉槌追擊,作擊鼓說唱表演,神態詼諧,動作誇張。

宮廷與侏儒,唐朝貴族那些不得不說的癖好

東漢擊鼓說唱陶俑

2.

唐代蓄養侏儒玩的更花、更刺激

唐朝墓葬中不僅出土大量的侏儒俑,還出現了很多和侏儒有關的壁畫,這些壁畫中的侏儒衣著華麗,打扮時尚,伴隨主人出遊,和主人亦步亦趨,而且有男有女,很顯然,這些侏儒深受主人的喜愛。

宮廷與侏儒,唐朝貴族那些不得不說的癖好

出土於唐安國相王孺人唐氏墓和崔氏墓的《宮女與侏儒》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事死如事生”的思想觀念,侏儒俑作為墓葬中的一種隨葬品,正是古人“視死如生,事亡如存”思想的產物,是對當時生活和文化的折射和反映,大量侏儒陶俑和壁畫出現了唐朝絕非偶然,充分說明唐代王公貴族對侏儒的喜愛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

唐代的宮廷和貴胄之家,經常會養著一批侏儒,或進行滑稽表演供主人取笑娛樂,或作為雜役服侍主人生活,甚至是當做肉墊讓主人坐臥,唐代,流行一種叫做“參軍戲”的滑稽戲,通常是兩個人配合表演,一名參軍,一名蒼鶻,參軍詢問,蒼鶻回答,用豐富的表情和詼諧的語言逗人發笑,而最高級“參軍戲”的主角往往是侏儒,在鄭仁泰、李嗣本、李全禮的墓中出土的侏儒俑,從表情、形態來看,正是在表演參軍和蒼鶻的滑稽戲。

有的王公貴族墓中會為自己喜愛的侏儒留下一席之地,希望來世還能陪伴左右,更有甚至,有的人會讓自己喜愛的侏儒作為陪葬品和他一起到另一個世界。

3.

這些搞笑、乖巧的侏儒都是從哪裡來的呢?

據《新唐書》記載,這些侏儒的來源有三個,非洲地區、東南亞和古倭國,以及唐代的道縣。

自唐代以來,國力強盛、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出現了中國歷史上最繁榮的時期,無論是科技還是文化經濟都領先世界,再加上對外族異類採取更為開明的態度,世界各地的人口湧入首都長安。

為了討好當權者,各附屬國就向唐政府奉獻各種奇珍異寶,時間久了,珠寶、馬匹、美女已經引不起當權者的興趣,於是興起了貢獻奇人的風潮,《新唐書 南蠻傳》記載,扶南國在武德和貞觀年間入朝,獻上兩個“白頭人”(“白頭者,直扶南西,人皆素首,肌理如脂,居山穴,四面峭壁,人莫得至”),現在看來,這種白頭人應該是一群隱居山中的,結果被扶南國抓去當貢品送給唐朝。唐代景龍年間,西北瀛洲就進貢了一名女子,她的神奇之處就在於“身上隱起浮圖塔廟,諸佛形象”(見於《朝野僉載》),進貢到唐朝最有名的應該數崑崙奴了。

而侏儒就是這一時期被輸送到唐朝,據記載,公元724年,康國就向唐朝進貢了侏儒一個,非洲侏儒則通過海路輾轉來到中國。

國外進貢的侏儒經過長途跋涉,數量少、存活率底,只能供給皇宮大內,而王公貴族要想獲得侏儒侍從就難上加難了,為了滿足他們的畸形愛好,於是,本土侏儒應運而生了。

馮夢龍《醒世恆言》記載,隋煬帝時期,“道州貢矮民王義,眉目濃秀,應對敏捷,帝尤愛之”。隋煬帝下詔讓各地進獻太監,湖南汞陽(轄今道縣、江永兩縣)進貢了一個叫王義的侏儒秀才,王義口齒伶俐、能言善辯、插科打諢、幽默風趣,深得隋煬帝喜愛,乘坐龍舟遊運河也經常把王義帶在身邊,於是,向朝廷進貢侏儒就成了這裡的一個傳統。

唐朝時期,在此處置地為道州,進貢侏儒的傳統依舊保留,稱為“任土貢”,每年向朝廷進貢一個,白居易在《道州民》一詩中批判”道州民,多侏儒,長者不過三尺餘。市作矮奴年進送,號為道州任土貢。”

時間長了,哪裡去找這麼多優秀的侏儒呢?當地官員為了逢迎朝廷,加官進爵,於是,罪惡的“人造侏儒”出現了,他們找來聰明伶俐的孩子,把好端端的孩子放到陶罐裡,只露出腦袋,控制他的生長,到時候便破罐取人,然後就把“人造侏儒”奉獻給朝廷,這種駭人聽聞的方法世代相傳,害了多少個家庭,造成了無數的殘疾。

宮廷與侏儒,唐朝貴族那些不得不說的癖好

4.

這種變態的愛好終將走向滅亡。

雖然部分侏儒能得到主人的歡心,但是由於身體上天然的殘缺,他們的社會地位並不高,例如太原南郊金勝村出土的侏儒俑,身著赭色短袍,而當時,赭衣是罪犯、刑徒常穿的衣服,由此可見他們的社會地位比較低。

無論哪個朝代,君主們無不標榜自己以孔子的仁愛治理天下,唐朝的當政者也曾本著“愛民如子”的原則,給這些身體殘缺者給於一些保護措施,《唐律疏議》規定“若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廢疾者,依令一,支廢、腰脊折、痴、啞、侏儒等,並不合拷訊,皆據眾證定罪”。體現了當政者的一絲憐憫之情。但是,王公貴族喜好蓄養侏儒又是什麼道理呢?

唐朝蓄養侏儒的終結要特別感謝一個人,他就是道州此事陽城。

陽城,字元宗,唐朝北平(今湖北完縣)人,唐德宗進士,官授諫議大夫,他為人耿直,嫉惡如仇,敢為百姓請命,因為彈劾權臣裴延齡,被德宗貶為陝州刺史,後來再次貶到更加偏僻、貧窮的道州任刺史。

陽城走馬上任道州刺史後,很快就知道了進貢侏儒這件事兒,對這個殘害兒童、傷天害理的事情異常憤慨,冒著免職危險,他決定為民請命。他命令屬下不再進貢,德宗知道後大為不滿,陽城據理力爭,巧妙陳述理由。

一是《六典》規定,貢有不貢無,道州只有矮民,沒有矮奴,不應該納貢。二是有很多矮民,百姓有異常困苦,不知道如何進貢。德宗聽了,覺得有理,自知理虧,也就下令不再讓道州上供。

道州百姓知道後,非常感激陽城的恩德,為了紀念他的功績,讓後世不忘,生男孩子都用一個“陽”字,藉此懷念陽城,並且在道州城西門將一條街以陽城的名字命名,並在此修建陽城祠,表達對他的敬仰之情。

常言說,眾生平等,侏儒症者,因身體的殘缺,已經備受世人歧視的眼光,我們即便不能為他們做些什麼,何苦再徒增他們的痛苦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