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安全機制的研究

網絡安全機制的研究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互聯網技術也在不斷髮展,網絡滲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方面,各種形式的網絡應用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另一方面,由於網絡與生活的密不可分,也為網絡攻擊和網絡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機。因此,網絡安全比以往任何時期都顯得重要。廣州網站建設公司主要介紹現行網絡安全管理下,網絡安全機制的創立於應用。

由於網絡技術的不斷髮展,全球已進入網絡信息時代,網絡的應用,不僅給人們帶來很大的便利,同時也在改變人們生產和生活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人們的生活質量。但是,網絡的應用也是一把雙刃劍,它的開放性與共享性也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一些的不安全因素,甚至造成很大的損失。因此,瞭解基本的網絡安全機制,並利用相關網絡安全技術保障自身的合法權益,規避網絡不安全因素,是提高網絡安全性和減少不必要的損失的重要途徑。

1 網絡安全的基本介紹

1.1 網絡安全的內涵

網絡安全的內涵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指網絡的硬件安全,主要指對網絡基礎設施的安全維護,重點是防止被病毒攻擊、基礎設施被破壞、網絡加密與破解和防火牆的應用與維護等技術問題;二是網絡的內容安全,主要指對網絡信息洩密、網絡色情暴力、網絡欺詐、人肉搜索、網絡恐怖主義等信息傳輸、流動、利用等行為的控制,關注的是網絡信息傳播和資訊本身的安全問題。

1.2 網絡安全的外延

網絡安全的外延主要包括網絡安全技術、網絡安全管理和網絡安全的法律制度三個方面。網絡安全技術需要有專業的研究人員來進行維護,定期、定時、定區域對網絡安全技術進行更新和維護。網絡安全管理需要以政府為主要管理,相關部門聯合管理,對於網絡技術和網絡信息要進行篩選,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網絡安全,為人民的生產生活提供便利。網絡安全的法律制度是指在網絡信息安全方面要有法律作為保障,在立法、執法、司法層面都應該有具體的措施,來維護網絡安全。

2 我國網絡安全存在的問題

2.1 不法分子通過網絡,散佈網絡謠言

由於近些年來,我國的網絡發展迅速,互聯網、物聯網的應用已經廣泛推廣到人們的生活之中。不法分子正是利用這一點,通過網絡散佈謠言,或是為了單純的取樂自己,或是為了某些不法目的。利用網絡的開放性,在網絡上大肆散播不負責任的謠言,給社會造成恐慌等不利影響,有時甚至會影響到政府部門的工作,最終影響到廣大居民的生產生活。例如:2013年3月,陝西西安有人在網上散佈出天然氣要漲價的謠言,此消息一經網絡傳播,迅速被轉載擴散,很快傳入市民之中,引發西安市民哄搶天然氣的狂潮。

2.2 網絡欺詐頻頻發生

由於網絡的開放性,不法分子利用網絡進行違法犯罪活動。利用釣魚網站竊取用戶網上銀行存款、利用後臺黑客盜取客戶信息,進行網絡詐騙等事情屢見不鮮。有些人甚至利用網絡的傳播性,在利用網絡,散佈需要幫助或者救助的虛假信息,來騙取熱心人士的捐款,最終被披露是詐騙行為。這些行為,會給網民造成不好的印象,最終也會影響到我國網絡安全的維護。

2.3 公民的私人信息會被隨意洩露

由於網絡的應用已經滲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人會在網絡上登記自己的個人信息,比如,因為投保,會在保險公司的網站上登記;有些考試,會在網絡上進行報名。而這些個人信息,往往得不到有力的保護。有些個人信息是一些公司將客戶信息賣掉,有些則是網絡黑客,利用黑客技術竊取的,再將這些信息賣給不法分子。個人信息的洩露不僅會給公民的人身財產造成威脅,而且也會打擾到日常的生活。

2.4 網絡安全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

由於我國網絡技術發展迅速,而法律的一大特點就是滯後性。法律雖然有預見性,但是不能立法解決沒有發生的行為。所以,在我國,有關網絡安全的相關違法行為時,法律的規制作用就稍顯不足。目前為止,我國沒有一部專門的法律來規範網絡安全違法犯罪行為,只是,在有些法律的修改過程中,考慮到以往發生的網絡安全違法行為而增加了相關的發條。例如,新增的有關散佈謠言的法條,如果在公共網絡上,散佈謠言超過500條,就會受到法律的規範。

3 保護網絡安全的相關對策

3.1 加強網站的管理,防止謠言散播

網絡信息安全能否維護好,網絡運營商也就是門戶網站起著極為關鍵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網絡運營商可能會為了一己私利,而無視用戶的網絡信息安全,更有甚者發現信息洩露,也沒有制止,而是消極待之。網絡運營商避風港原則,就是網絡運營商一旦接到舉報,有不實信息或者不法信息傳播時,只要刪除此條信息或者禁止再發即可。但是實際上作為運營商,更應該主動維護網絡安全,在每一條信息發佈之前都應該進行審查篩選,防止謠言的散播。同時各級網信部門也要加強對網絡運營商的監督管理,要做到獎懲分明。對保護信息工作做的好的網絡運營商給予獎勵,對本應負有保護義務卻又無視公民個人信息洩露的網絡運營商應當嚴懲,將洩露網民個人信息的現象禁止於未然。

3.2 加強網民自身的安全意識

網民遭到網絡詐騙,一個重要原因是網絡信息安全保護意識欠缺,缺乏安全保護知識。因此,必須在公民自身的網絡安全意識提升方面加強重視。首先,網民應主動安裝安全軟件,對不熟悉的網頁和軟件都不要不要輕易點擊。其次,政府也應當加強對廣大網民的網絡信息安全的宣傳教育。如在有安全隱患的網站發佈警告信息,公佈注意事項以及相關案例。

3.3 加強個人信息的保護

為了更好地保護網民的個人信息,應在有可能登記取得公民個人信息的相關網站,建立公民個人信息保護部門規章,詳細規定因故意或者過失洩露網民個人信息,出售公民個人信息的相關處罰規定,情節嚴重的應當移交司法機關處理。同時在公司內部設置監督部門,將洩露公民個人信息的內部工作人員制止在預備狀態,最大限度減少此類違法犯罪行為。

3.4 健全我國網絡安全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

根據目前的網絡違法犯罪實際情況,整理調研,建立我國保護網絡安全的法制網。從法律到地方性法規,都應該有具體的法律規定。讓網絡安全保護做到有法可依。對於網絡安全也要有專門的執法部門,需要有專業的網絡技術人員對於網絡安全進行保護,做到執法必嚴。同時,要加強網絡安全保護的相關法律應用的宣傳,培養網民以及網絡運營商的法律意識,做到知法懂法。2015年6月公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草案)》,更加深入地思考我國網絡信息安全保護應對機制之構建。

4 結論

綜上可知,網絡安全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髮展,網絡應用的不斷深入,還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不安全因素。而保護網絡安全也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工作,但是為了能夠更好的保護我國人民的網絡安全環境,保護網民們的人身財產安全,從法律方面、政府部門的宣傳執法工作方面、網絡運營商的管理和規範方面以及網民自身的信息保護方面都會有一個新的改變和維持。讓廣大網民不僅能夠更加安全和方便的使用網絡,也能減少後顧之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