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潤華:當下時期的設計新觀

(採訪及圖文編輯:居家的藝術/設計薦/王豔)

在一次行業交流中,一位前輩說過一段話,與大家分享:“國家的發展是思想的進步。任何一個行業在社會中的貢獻,莫過於從業者的思維。作為時代洪流中的我們,能做些什麼?為社會、為行業、為設計做些什麼?希望,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設計思考 | 侯潤華:當下時期的設計新觀

侯潤華

理性面對當下:調整心態合理安排

2020年的開年很魔幻,一時間全球集齊了很多災禍,令人忍不住思考:2020年,我們應該用什麼全新的態度面對?我們對未來唯一能夠確定的:是不確定。需要我們充滿希望、做好準備,以適應和迎接所有的不確定。

這場全球性的大事件,幾乎沒有人不受到影響。就拿我來說吧,曾經以為生活就是歲月靜好、春暖花開,就是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就是見不完的客戶、做不完的設計、跑不完的工地……面對突如其來的大事件,剛開始其實並沒有在意,感覺離我很遙遠,直到自己的生活逐漸被禁足、停止營業、網課、直播……等一些匪夷所思卻又真真切切的東西逐漸填滿,才覺得挺嚴重的。於是想起《流浪地球》的一段臺詞:“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設計思考 | 侯潤華:當下時期的設計新觀

宅家期間在家娛樂

從沒想過自己會親身經歷這麼一段不一樣的時光——不過也特別感動!感動挺身而出的醫務人員,感動星夜馳援的醫療救助,感動默默堅守的志願者,感動不眠不休的建築工人,還有更多居家禁足的普通人……大家守規矩不添亂,讓人很感動。再和國外一比,感覺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和國家,的確感到很慶幸,大家萬眾一心、抱團過冬。

關於設計的相關思考

這段時間,對工作也做了很多思考:關於居住、關於商業,關於文化。

> 首先,是私宅方面的設計

這短時間,我們的時間迴歸到家裡、重心迴歸到家裡,也讓我們對家的定義有了全新的認識。足不出戶的日子,如何飲食起居,考驗著每個人的心態,更考驗設計工作者前期的工作。

一位撰稿人,她平時在家寫稿,一天三頓飯都是點外賣,自家的廚房從來不開火。大事件發生後,習慣點外賣的她,開始學做飯,做出了人生中第一份油條,沒想到口感居然很贊。現在,她的手藝越來越好,做出的東西色香味俱全。一場大事件讓冰冷的廚房,從此熱氣騰騰,充滿了人間幸福的煙火味道。

一位跑步愛好者,宅在家也不忘鍛鍊身體,圍著房間裡的兩張床跑步。一圈跑下來有8米,他跑了50公里,足足繞了6250圈……

拋開客觀原因,面對這些使用場景,設計者是否在前期設計過程中考慮到了這些因素?我開始從自己反思,從10年前做的第一個項目思考,想象用戶在這樣的家裡,正在怎樣生活?

設計思考 | 侯潤華:當下時期的設計新觀

私宅設計作品

· 1、用戶視角:需要怎樣的家?

定製自我主張,我們服務的用戶視野、信息維度在變化。手機網絡APP,人人都是自媒體;5G、AI、大數據,獲取信息不費力。傳統形態的認知被顛覆,新的需求在不斷增長,從美學屈於功能、價格屈於質量,轉變為以品質和功能為導向、美學與價值兼顧。大事件之後,用戶的需求點可能會再次提升,去風格化,迴歸本質、尋找本心、安放靈魂,增加更多可能性,更生動有趣且具有藝術氣質,在漫長的人間煙火氣裡找到追求的理想生活。

· 2、設計者視角:能做些什麼?還有什麼能做得更好?

設計首先是為用戶解決問題,為生活而設計。設計者不是藝術家,但需要有藝術家的感性、敏銳、品位、審美,才能讓人間煙火氣呈現藝術氣質、變成精緻生活。要高度關注“人”在空間裡的重要性,關注TA的想法、關注TA的需求、關注TA的真實感受,用設計揚長避短、讓人在這個人空間裡的每一個人都感到舒適,愉悅。十年來,面對客戶,我們的工具從幾張CAD加效果圖,到100多頁的PPT文件,到現在的動畫和視頻溝通,正是以越來越直觀形象的方式實現與客戶的精準對接,獲取越來越高的客戶需求還原度。時下,多元、交互、扁平化的交流方式正在成為主要溝通方式,我們準備好了嗎?

> 其次,是商業方面的設計

未來商業項目在建築形態上或將保留更多空間,如打造開放式、通風性較好、戶外空間較多的商業項目,泛健康類項目有望成關注重點。那麼,商業設計如何延伸?找心臟尋龍脈。首先,從建築到內部、從產品到環境,深挖運營方遠期規劃,找設計主題做設計定位、設計輸出、設計引流,從設計開始做運營規劃、營銷策劃;其次,去商業化、找差異化,有文化有故事,打造特色IP,讓空間有自己的靈魂與氣質;第三,自媒體已經充滿了我們的生活工作,我們在設計中怎麼給運營方找到輸出的爆點?比如時下流行的拍照熱追的場地,怎麼可以打造這些場地,是要考慮拍照好看?還是需要打造文化名片?還是需要追求時尚個性?這些都需要設計者在設計前期做深入思考。

> 再次,是文化項目的設計

瞭解文化、熟悉歷史、再談傳承。接項目之前,要深入理解項目、瞭解文化背景,不要做太超出自己能力的事,這是對歷史負責、對文化負責、對合作方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不要為了設計而設計,依然是在後期項目中繼續保持的脈絡,在尊重歷史、文化、宗教、藝術的基礎上,死磕設計“心臟”。面對大事件的消防安全,安防系統會繼續升級,衛生防疫系統也會提升到和消防安全同樣重要的位置,商業設計同樣也會。

設計思考 | 侯潤華:當下時期的設計新觀

文旅項目設計作品

年後的工作計劃及未來工作方向

一、做體檢,重新規劃調整佈局

經濟飛速發展,市場變化太快,工作室已經從以往的“三年大規、一年小規”調整為“一年大規、五月小規、三月計劃、一月細化”。還需要多瞭解政策,特別是商業設計工作者和商業運營者,看新聞知政策,看政策知未來,隨時瞭解市場看清自己。

加強學習,自身提升德藝技。重中之重是學習。都在講:“學習是解決本領恐慌的根本方法”,不學習,就會陷入“老辦法不頂用、新辦法不會用”的死局。對於設計者來說:學習是一種責任,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客戶負責,因為空間設計者為用戶做的都是息息相關的事,或居住,或運營,或名片,所以,要持續不斷地學習,完善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進而完善自己的藝術觀、設計觀。利用好這個時期,做深層次的學習與思考。

用好網絡,工作搬到直播間。在透明化的網絡時代,要打破我們傳統的營銷方式、溝通方式,需要緊跟時代一起進化。抓住網絡5G風口,精通短視頻,把自己的產品和理念搬到直播間,在線上完成我們之前線下的前期工作。直播間,線上會議都會成為我們和合作方和甲方的溝通方式。不論我們願不願意接受,自媒體時代已經到來。直播可能是很多人都抗拒的,直到我們什麼都做不了,線上課程、直播培訓讓我們重新開始。最近一直在線學習,收看大咖的分享、看戴昆老師的全天工作直播,邊工作邊分享,這為什麼不可以是一種新時代的溝通方式?

設計思考 | 侯潤華:當下時期的設計新觀

校園文化設計作品

二、觀市場,準確定位謀定而動

從現狀分析市場變化,瞭解大事件對於行業產生的影響,思考我們如何面對?一方面,要分析變化。深入瞭解大事件帶來的變化,以及由這種變化導致的社會意識形態、商業模式和經濟模式的變化。行業交流時,不少前輩都有提到:本次大事件後設計行業也會迎來新發展,就像2003年非典之後一樣;也有說,設計行業會迎來市場紅利。對於這些,我是認同的,社會需要發展、經濟需要復甦、人們需要希望。相信,美好的事情一定會發生!另一方面,要有所行動。經歷過這段特殊的時光,大家對美好的嚮往變得更加強烈,超六成的業主表示:專業的事情最好交給專業的人來做。因此,利用好當下這個時期,保持和拓展好客戶關係,也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

當然,隨著客戶消費心理的變化,項目也會在多個方面迎來新的升級,設計行業的壓力會進一步增大、門檻會進一步加高,紅利和浪淘沙會同期出現。需要我們進一步反思自己、認清自己,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

設計思考 | 侯潤華:當下時期的設計新觀

家裝設計作品

三、深合作,重犁深耕結伴成長

瞭解我的朋友基本都知道,我一直堅持合作,從進入行業到建立自己的團隊,一直都在堅持合作,在保證自身及團隊核心競爭力穩步上升的情況下,積極尋求合作。今年依然會堅持這個理念,在此基礎上會有所調整:比如團隊分工更精細化、專業化,合作目標更多元化、精準化。

業內合作:用精專團隊打造精品項目。團隊式服務,分工分項,大家各自負責做自己最擅長、最專業的那部分,技術過硬、專業精通、經驗豐富,上下游配套產業也有保證,對於提升客戶體驗感和滿意度大有裨益。

地產合作:精裝快裝同步推進。從政策調整前期的樣板間合作,到現在的地產配套服務。這個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地產精裝合作。作為地產或者物業服務的配套部分介入,客戶精準度、滿意度都會有所提升,雙方達到共贏。過去兩年,我們合作的項目,合作方和客戶包括供應商,也都基本實現預期。另一種是24小時快裝服務。2018年底開始,地產行業進入精裝。作為下游行業的我們進入後精裝時代,我們推出24小時快裝服務,為客戶節省時間成本、減少預算。因為精裝交付統一化,很難滿足新生代客戶個性化或者個人定製化的需求,活小量少裝修公司又不接,軟裝產品接不了,那麼我們的後精裝快裝服務應運而生,省時省心省力,無斷層為客戶提供全案服務。

合作方向:

保持業內合作,發展異業合作。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是在做私宅及合作一些文化、商業項目,波浪起伏、穩中有獲。全國政策變化初期,工作室開始尋找新方向,從獨立運營、獨立負責項目開始尋找新方向——“合作”,這個時間段更多的是業內合作。地產政策發生變化,設計行業風向忽轉,行業洗牌導致大量不同層次的設計工作者進入到同一服務群體。團隊再次調整工作方向和合作目標,保持業內合作,發展異業合作,地產合作包括物業服務配套部分,也做了一些嘗試。主要考慮是既可以減少運營成本,又可以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在合作中共生共贏、共同發展,其中認識了很多業內的佼佼者。通過一次次的合作、溝通,團隊之間相互學到了很多,思維和眼界也越來越開闊、越來越清晰。

設計思考 | 侯潤華:當下時期的設計新觀

設計作品

四、愛未來,追求極致永不止步

對於未來工作方向,可能是最近十年來問自己最多的問題:進取還是固守?是穩定還是發展?

工作規劃方面,今年不會有太大變化。首先就是了解大的政策變化,分析行業及經濟增長點,快速規劃工作安排。未來24個月,經濟停滯期、經濟恢復期、經濟發展期接踵而至,工作重心要緊跟節奏動態調整。

個人計劃方面,會做更深度思考,直視問題,面對失誤,減少問題差。個人要思考設計的本質,機構要思考服務本質,合作要思考團隊的本質。十年來,我們服務過很多客戶,服務過很多合作方、供應商,項目完成之後基本都是單方面總結,缺少與客戶、合作方的互動溝通。我們的問題、需要改進的地方:是為設計而設計、為合作而合作。4月份開始,我們將回訪所有客戶,充分溝通、深度挖掘問題所在,直視自己的問題,快速有效地解決因設計原因造成的使用不便或者體驗感差,建立與客戶的長期鏈接。目的就一個:先讓自己做對了,再談優秀。

設計思考 | 侯潤華:當下時期的設計新觀

工作照片

對硬裝及軟裝市場的觀點及趨勢分析

硬裝和軟裝都是為客戶解決問題,團隊式服務更能提升客戶服務體驗感。大家居、全案是我比較認同的,硬裝和軟裝可能有市場或者供應商的細分,但個人認為,軟硬裝設計沒必要設置特別清晰的界限。

做平面要有立體思維。有很多朋友都問過我:軟裝設計從哪個時間段介入效果最好?答:軟裝設計從平面開始。一個項目在平面出來的同時,其實從機電設備、到頂地立面造型材質、再到家居配飾,主案設計者都已瞭然於心,其他細節部分由輔案設計者細化。這需要主案設計者的設計大局觀、深厚的專業功底,完整的產品配套以及海量的素材作為依託,更需要專業完善的團隊配合,相信以後軟裝和硬裝界限會越來越模糊,直至無界——就是一個項目一個團隊,精誠合作、精雕細刻。

軟裝設計和空間設計的界限會越來越模糊。想象一下:空間設計者想要把天地裝進空間,軟裝設計者想讓色彩更具表現力,不相容的。設計需要整體觀,不論是軟裝設計還是空間設計、色彩設計,都需要一退一進、以退為進、和諧共生。否則,硬裝設計不考慮軟裝想法,軟裝設計不理解空間設計意圖,導致落地方案有出入。

全案設計或將成為新的發展趨勢。現在有很多設計前輩在做產品設計,有跨界獨立品牌產品設計,也有項目內產品設計。作為設計工作者,特別是做全案設計的,要逐步建立自己的設計思維、設計邏輯、拓展視野,完善設計意圖,做好迎接、應對全案設計時代的準備。同時,真的希望客戶也慢慢產生全案的意識。

美學與自然和諧相處應該被重視。全球生態環境不斷惡化,我們的感受越來越深刻,保護自然和人文環境,保持生態平衡,是人類共同的責任。作為設計從業者,重視材料的環保性、節能性、再生性,堅持生態設計、綠色設計、低碳設計,創造健康的生活環境。敬畏生命愛護自然,讓藝術與生態同生。

經歷過這場大事件,希望我們每個人對生命有更本心的思考。


——侯潤華——

設計思考 | 侯潤華:當下時期的設計新觀

——願與您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