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國事,王后現身說法

子貢問老師孔子,當今大臣誰的本事大?孔子說,不清楚,但過去齊國有鮑叔,鄭國有子皮,都是很有本事的人。子貢不解道,難道齊國沒有管仲,鄭國沒有子產嗎?孔子回答,我聽說鮑叔使管仲顯達,子皮使子產顯達,卻沒有聽說這兩人讓比自己更賢能的人顯達。孔子進一步解釋說:“知賢、知也,推賢、仁也,引賢、義也。有此三者,又何加焉!”比孔夫子見識早了60多年的卻是楚莊王夫人樊姬。

楚莊王剛即位時,喜歡打獵,處理政事不上心,經常深夜回宮。有一天,莊王很晚才回來,樊姬一邊為他寬衣,一邊關心地問到:“大王,今天這麼晚才退朝?難道您不餓不累嗎?”莊王稱與賢者交談自然忘卻飢餓與疲倦。樊姬問是哪位賢者呀?莊王說是虞丘子。樊姬一聽撇撇嘴掩口而笑說:“虞丘子是有才幹,可他不一定是一位忠臣。”見莊王很好奇,樊姬解釋說:“我忠心於大王,所以會找別的姐妹一起侍奉您,就是希望您不專寵我,這樣後宮才會和諧,後宮和諧大王才能專心朝政。如果虞丘子真的忠心大王的話,為什麼這麼久沒有推薦有賢能的人呢?我在您身邊服侍您十一年了,派人到鄭國、衛國為您尋找美麗女子,現在這些人中與我一樣賢的有七人。難道我不想您只寵愛我一人嗎,但我不能以私弊公。”隨後樊姬話鋒一轉,說虞丘子做楚國令尹十多年了,但他舉薦的人不是自己子弟,就是同族哥們,沒聽說他拔擢賢者,也沒見他罷黜庸才,這是矇蔽國君、堵塞賢路的行為啊。知道誰是賢人卻不用,這是不忠;連誰是賢人都不知道,這是不智。這話後來傳到虞丘子的耳中,他既緊張又愧疚,於是就將孫叔敖推薦給了楚莊王,把令尹官署也讓了出來。孫叔敖當上令尹,輔佐楚莊王三年便成就了春秋霸業。司馬遷《史記 徇吏列傳》第一人孫叔敖,就這樣在楚王后樊姬指點國事中脫穎而出。

楚女好生猛。三百多年後,同為楚女的羋八子現身說法,把不可明說的房事說得就更白了,而且是在外交場合。這類話題,擱現在也屬於隱私,但在正統的《戰國策》中卻明明白白記載了下來:宣太后謂尚子曰,“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盡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這個宣太后就是羋八子,史上第一個“太后”,又稱秦宣太后,兒子是秦昭襄王,玄孫是秦始皇,她在秦主政期間,攻滅義渠國,一舉消除了秦國的西部大患。公元前307年,宣太后說這話的時候,楚國正派重兵圍困韓國的雍氏,韓襄王受不了,派尚子出使秦國請求救兵,她就對他說:“當年我服侍秦惠文王時,大王把大腿壓在我身上,我感到吃不消,但當他把整個身子都壓我身上時卻一點都不重,因為這對我也有好處。現在要我們秦國幫你,如果兵力不足,糧草不濟,就無法解救韓國,而為韓國解困,每天要耗費數以千計的財物,這對我和秦國又有什麼好處?”一席毫不見外的體己話,卻讓尚子討了個沒趣。

楚王后和宣太后以夫妻的事說國事,話糙理不糙,只要利國利民,管用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