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花,無酒,過清明

無花,無酒,過清明

不知道什麼時候,馬路兩邊的花兒已經怒放,粉色的,白色的花,爭奇鬥豔,在春風裡不停的搖曳著。細數日子,眼看著就要到清明節了。

清明,既是自然節氣,也是我們的傳統節日——清明節。

清明節,又叫做三月節、祭祖節和踏青節,這是一個人文和自然完美融合的節日,在這一天里人們走出家門掃墓祭祖,緬懷祖先,弘揚孝道親情,呼喚家族和合。同時也可以攜友結伴,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

清明節融匯自然節氣和人文風俗為一體,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完美合一。自古文人墨客清明節自有自己的體會和感受。

無花,無酒,過清明

清明

宋·王禹偁(chèng)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王禹偁,北宋散文家,很有名的“白體詩人”。所謂“白體”。就是模仿白居易的風格寫詩的人。因其早年家境貧寒,生活困頓,這首詩就是以清明節為背景,簡單的語言樸實的描繪出了詩人,或者說是當時的很多知識分子的困頓的現實生活。

無花,無酒,過清明

春天來了,草木萌發。清明節來了,人們換上美麗的薄衣,呼朋喚友觀賞這大好的春天。然而作者呢?獨坐桌案之前,無酒菜助興,無高朋相伴,百無聊賴,孤獨寂寞。彷彿佛家的四大皆空,然則自比佛家弟子,也不是那種香火旺盛的,是一種獨自苦修,被世人遺忘,自生自滅的“野僧”。悽苦寂寥之情表達得更為真切強烈。

人常說,人窮志先短,作者確實人窮志不短,在這樣的一個日子裡,向鄰居借來“新火”,孤燈苦讀經書,讓我們一起來個“知識改變命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