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鏈“一條龍”復甦“武漢造”正在起勁加速轉動

疫情襲來,奔馳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的“武漢造”,踩下了急剎車;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全國人民的幫助和支持下,如今的武漢,雖仍有風險,但疫情基本阻斷,“要堅持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進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4月8日零時,離漢離鄂通道管控解除,復工復產加速推進,“武漢造”作為城市經濟發展重要“引擎”重啟恢復,正起勁加速。

4月9日從武漢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獲悉,全市2936戶規上工業企業中已開工2853戶,開工率為97.2%。包括“三車”(東風本田、上汽通用和東風乘用車),“三機”(格力電器、美的電器和海爾電器),“三電”(烽火通信、長飛光纖、冠捷顯示),華為、富士康等14家龍頭企業以及跟它們相配套的1064家配套企業首批實現協同復工。

产业链“一条龙”复苏“武汉造”正在起劲加速转动

東風本田生產現場 康鵬 攝

“防控為先,發展為要”,武漢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逐步有序推進企業復工復產,重啟恢復城市經濟生活?

當好“店小二”,提前為企業復工復產繪出“路線圖”

抗擊疫情需要科學精準,復工復產也是如此,需要把好鋼用在刀刃上,“科學精準”解決武漢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問題。

“科學精準,關鍵是把問題落實到人,精細做好服務,當好‘店小二’。”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為重啟恢復經濟社會發展秩序,武漢市在第一時間成立重點工業企業復工復產專班基礎上,近期對萬名幹部聯繫服務企業機制做了進一步完善,把企業遇到的具體問題責任到人。

根據萬名幹部聯繫服務企業機制,“每位市領導同志對接兩家龍頭企業,局級幹部分別對口聯繫兩家重點企業,市直機關單位處科級幹部分別對口聯繫一家規上企業,各區比照市工作機制建立區級幹部幫扶企業工作機制”。關鍵時刻,敢於擔當,領導幹部就是與企業站在一起的“店小二”,幫助企業做好復工復產,推動惠企政策落實落細。

产业链“一条龙”复苏“武汉造”正在起劲加速转动

聯想武漢工廠自動化生產線

劃好路線圖,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筆者在武漢菱電電控股份有限公司看到,企業防疫規範有序,員工統一安排食宿,並根據公司生產樓層“分區分片分通道”,嚴格執行疫情防控管理制度。“規章制度和管理流程的快速制定,得益於有經驗可以參照,操作起來簡單實用。”菱電電控總經理助理閆延斌說,“公司是東西湖區第一批覆工復產企業,當初按照政府發佈的復工復產指南進行操作,很快就通過審批。”

為促進武漢工業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在3月初發布了《武漢市工業企業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導則》和《武漢市工業企業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編制指南》,為企業提供了10項場景防控指引和10個企業防控案例,在企業疫情防控中有著非常強的操作性,極大減輕了企業負擔。

“龍頭”解困,產業鏈“一條龍”復甦

武漢是全國重要的汽車及零部件、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許多企業不僅為本地龍頭企業提供生產配套,也是全國乃至全球產業鏈上的關鍵環節。

當前,我市光電子信息產業領域的規上工業企業已經100%復工;其中,烽火通信、華星光電、天馬微電子、長飛光纖等龍頭企業產能恢復超過80%。

产业链“一条龙”复苏“武汉造”正在起劲加速转动

博世華域汽車轉向系統有限公司自動化生產線

“銳科激光是業界龍頭,我們公司一大半訂單都是來自它。”惟恩電氣(武漢)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正程說,3月23日公司告知通過復工復產審批後,他才從福建老家回到武漢,如今,產線工人全部上崗,公司產線已經滿產。

“銳科復工復產後就催我們企業開工,但是不知道該如何應對疫情?復工需要什麼條件?面對眾多的不確定性,是顧慮重重。”他說,能夠如此快復工,得益於政府部門精細的服務指導,流程上的事情沒有操什麼心,復工批覆很快就辦下來了。

惟恩電氣(武漢)有限公司主要為銳科激光提供工業連接器,企業規模不大,但產品在國內能夠找到替代生產的企業卻是屈指可數。“正是在政府部門手把手指導下,我們迅速做出了公司防疫方案。”吳正程說,雖然疫情對企業造成不小損失,但相信困難很快就會過去,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

“公司的原料庫存告急。”“恰逢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前來調研,就掏出了上游供應商名單,請求協調配套企業的復工……想不到,一週內25家供應商全部復工。”近日,銳科激光副董事長、總工程師閆大鵬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採訪時說起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貼身為配套企業服務,解決了銳科激光原料短缺問題,讓產業鏈也轉動了起來。

3月19日,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到銳科激光了解復工復產情況,得知企業產能受到復工人數不足及原料短缺等問題的限制,從而導致一批訂單交付困難。“這類問題不需要回去研究再辦,現場就立即開始辦。”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有關負責人當天就從銳科激光帶回25家配套企業名單,並制定解決問題的路線圖,一家家配套企業進行溝通協調解決,快速推進整個產業鏈的復工復產。

在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提供的“銳科激光配套企業復工復產進度表”上,看到25家配套企業分散在武漢的8個區和鄂州市的葛店開發區,每家企業復工復產進度,一目瞭然。

在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制定的龍頭企業及配套企業復工復產調度表上,除了銳科,還有“上汽通用汽車武漢公司”“富士康武漢公司”等一批企業,記錄著:“上汽通用汽車武漢公司協調復工復產企業市內198家,市外18家;富士康武漢廠區協調供應鏈企業35家……”

“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有水大河滿。”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龍頭企業與配套企業是唇齒相依,生死與共,一家生產螺絲釘的企業停擺,可能整個產業鏈條就難以正常運行。疫情之下的“武漢造”必須要跑起來,才能帶動城市經濟社會生活回到正常的軌道。

專列助企業員工返漢復工,已恢復峰值產能

“企業雖然已經復工,但還有很多員工在十堰、襄陽,返回武漢有困難,導致產能上不來。”3月中旬,東風本田作為武漢首批覆工復產企業,反映員工到不齊,產能上不去。

落實市委市政府服務企業復工復產相關舉措,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協調省交通廳、武漢鐵路局,武漢首個返崗復工專列啟程,3月21日“東風本田”專列上1013名乘客抵達武漢。

當前,武漢汽車及零部件產業規上工業企業開工率為100%,其中東風本田復工復產進度最快,產能利用率已超過100%,截至4月7日,東風本田已恢復峰值產能,訂單排產到4月底。

汽車及零部件是武漢的第一大產業,對武漢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公司已經滿產,訂單也非常飽和,前不久員工都不夠,還找其他廠借用了部分工人。”武漢和盛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胡恆銀說,公司是全球汽車外飾件領域的領頭羊,也是武漢東風本田、通用汽車等整車廠的供應商。

“兩天時間,就把復工復產手續辦下來了。”胡恆銀介紹,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將復工復產所有需要準備的事項列成清單,操作簡單。

“復工20多天,人員到崗已經超過80%。”武漢匯昇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負責人熊益國說,公司是通用汽車武漢公司的配套企業,為整車廠提供汽車零部件物流服務,公司有500多名員工,早在3月14日就已經復工,公司防疫、員工到崗、物流手續辦理等都有政府專人指導,特別是在小區嚴格管控期間,員工出入手續辦理較為繁瑣,政府有關部門安排專班專人進行了解決,目前,公司到崗員工已經能夠滿足生產需要。

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為促進汽車及零部件企業復工復產,武漢市面向汽車龍頭企業及供應鏈企業及時成立了專班和協調小組,針對復工復產的相關汽車企業,實行每日調度、每日通報;並適時建立了對口聯繫工作機制,加強市區各級聯動,及時解決企業遇到的困難。

產業鏈聯動,高效推進企業復工復產。前期,武漢經信部門圍繞整車龍頭企業,對產業鏈配套企業進行摸排,首批確定的500多家急需復工重點配套企業名單,截至目前,名單內企業已實現了復工復產,快速打通了汽車生產的上下游鏈條,保證了整車龍頭企業的生產。

多措並舉,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武漢中小企業體小量大,抗風險弱,但是它們在就業及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疫情襲來,訂單減少、員工流失、資金鍊緊張等諸多問題,讓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都面臨著嚴峻考驗。對此,2月21日,武漢市政府發佈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業經營發展有關的政策措施,從減輕企業負擔、強化金融支持、保障企業用工、加大政策執行力度、優化提升服務五個方面提出了支持企業發展的21條政策措施。

疫情發生以來,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在不同階段,多次進行調查研究,針對中小企業遇到的不同問題,努力聚集資源為廣大中小企業解決難題。

為促進復工復產惠企政策在漢落地,在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的指導下,截至4月3日,武漢市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已先後發佈了5版惠企政策彙編,共計138項惠企政策及時推送到企業。

疫情期間,針對企業急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集中發佈了一批覆蓋網上辦公、生產經營等環節的免費工業互聯網軟件工具包;同時聯合中國信通院和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開展多場企業線上培訓,切實增強企業風險抵禦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