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復工”,廣東、浙江人給各省上了一課


關於“復工”,廣東、浙江人給各省上了一課

關於“復工”,廣東、浙江人給西部各省上了一課

幾天前,因為浮誇式宣傳女醫護集體“剃光頭”,西部某省一度被置身輿論漩渦。早些時候,因為治癒65人、死亡2人,這個省還一度自稱“全國治癒第一”,各種“夜郎自大”的說法更是滿天飛。

就在西部一些省份各界還沉浸在“這場防疫戰還要如何深入”、“高速公路應該留幾個出口”的時候,豈不知悶不吭聲的廣東已經拿出實打實的行動,從貴州、甘肅等西部各省“挖人”,以解決當地企業的燃眉之急。

為了南下“復工”,包括甘肅人在內的西部人也是想盡了一切辦法開始背井離鄉。

和廣東人一起,從貴州、甘肅等經濟落後地區“挖人”的還有浙江。這次疫情,默默無聞的浙江治癒了610人(截止2月20日),死亡0人。

關於“復工”,廣東、浙江人給各省上了一課

無論是廣東還是浙江,在前期的疫情防控階段他們異常低調。但復工的戰役卻打得熱火朝天。這,也許就是西部諸地遠遠落後於東南沿海的根本所在。

難怪網友說:三流的人還在耍嘴皮子,一流的高手早已經先下手為強。

看看人家,對比自己。我想說的是:什麼時候東南沿海人能背井離鄉來西部“復工”,或者說西部各地能政府組織力量去東南沿海“挖人”、“搶人”,“西部大開發”就有希望了。

關於“復工”,廣東、浙江人給各省上了一課

關於“復工”“搶人”,經濟發達地區是這樣做的:

2月月18日,15輛大巴從貴州運送人員回浙江復工。前有警車開道,車上還配備醫護人員。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訪問團”。

浙江嘉善更是不甘示弱,政府包專機接員工回來復工。費用縣政府承擔三分之二,企業承擔三分之一。員工根本不用擔心機票錢誰來出。

浙江義烏,市委書記直接下達死命令:24小時輪班,在線接收企業復工申請,就是半夜12點的申請也要辦好。

企業買不到口罩,咋辦?政府專人聯繫採辦;

對方省份不放人,咋辦?政府出面協調;

員工自行返回義烏,咋辦?政府報銷路費;

企業招不到新員工,咋辦?政府每人補貼1000元。

對比之下,立見高下!許多內地人眼珠子都快掉下來了——服務型政府的模樣,原來這麼酷!

關於“復工”,廣東、浙江人給各省上了一課

再來看看廣東政府:

廣東東莞,包車從雲南昭通接員工返崗復工。

廣東佛山,市長在媒體上公開放話:絕不允許出現一家企業,因為沒有口罩不能復工復產的事。只要企業缺乏防控物資,提前三天向屬地政府報告,政府幫你解決。

浙江和廣東政府,在想盡一切辦法,做好服務,簡化程序。搶人包車,遠勝十條虛策!

關於“復工”,廣東、浙江人給各省上了一課

而一些省份,卻在制定各種表格,繁瑣各種程序,大搞特稿形式主義“填表抗疫”“蓋章抗疫”。

想復工,好啊,先準備好15個表格、2份承諾書,1個應急預案、1個復工方案、1套食堂防護措施和1套宿舍防護措施,共計21份材料,先提交再說。

為了提交這21份材料,求人看臉色,各個部門來回折騰數次,可能還蓋不夠所需的紅戳戳。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沒有對比,就沒有差距;沒有對比,就沒有感動。防控、發展,兩個拳頭都要硬,考驗各地治理髮展綜合能力。

大疫之下,懶政和勤政的區別,治理能力的差異,一目瞭然。

百度遷徙地圖慧眼,得到的大數據,全國熱門遷入地,就是:廣東和浙江。恰恰印證了務實型政府的感召力。

去浙江,下廣東,去長三角,這是全國人民用腳投票的結果。

語言可以撒謊,行動說明一切!歷朝歷代,那些用言語歌頌窮鄉僻壤田園牧歌的人,最終,在行動上大都選擇更富庶更文明更公平的地方。

一手防控,一手復工,這是城市運營管理的膽魄與智慧,更是中國特色經濟的精神和命脈。

有空,到江浙粵看看吧,差距不是一點點大。

中國最偉大的互聯網企業,阿里和騰訊,一個在浙江杭州茁壯成長,一個在廣東深圳發展壯大,這絕非偶然。

關於“復工”,廣東、浙江人給各省上了一課

馬雲曾說:“杭州擁有創業精神,尊重白手起家的人,包容民營企業的發展,更聚集了大量的優秀人才。謝謝你,杭州,讀懂我們最初的夢想”。

浙江孕育了娃哈哈、農夫山泉、吉利控股、華三通信、康恩貝製藥、萬向集團等一大批著名企業。杭州人才淨流入率在全國城市中連年排名第一。僅在杭州,獨角獸企業已經達到30家,準獨角獸138家。

馬化騰和很多企業家一致認為,他們能快速發展,是因為“政府對企業干預少”。但在他們融資困難,找不到相關渠道的時候,深圳政府卻給了大力支持,沒有第一屆高交會的平臺,騰訊不可能融資,也不可能有後來的騰訊。

當然了,企業也知恩圖報。阿里感恩政府,永久駐紮杭州;騰訊感恩政府,永久駐紮深圳。

當江浙粵在全力以赴“搶人”的時候,在過去10年,蘭州大學流失的高水平人才,完全可以再辦一所同樣水平的大學!

西部其他省份,也是八十步笑一百步。

甘肅人社廳,歷時5個月才完成第一個引進博士的“備案”,半年來,沒有1名高層次人才真正引進落地。用人單位完成甘肅省人社廳的所謂“備案”,至少需要省委編辦蓋章2次,省教育廳蓋章7次。

相信這個現象,不僅僅是甘肅獨有。其他地方,沒有暴露出來而已。

關於“復工”,廣東、浙江人給各省上了一課

抓住勞動力,就是抓住機會抓住錢脈。中國社會,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往後的“搶人大戰”只會更激烈!此時不搶待何時?

每一次困境,都會促進一次真正的改革!法與理,如何平衡,考驗著地方的彈性與執政水平。

瞭解了這些,就理解了很多西部人,他們帶著妻兒老小,寧可背井離鄉去浙江、廣東擠一張床,也不願留在西部落後地區住一套房。

我在西部某省出生長大,但從來不勸我的親戚朋友同學祖祖輩輩紮根這裡,而是鼓勵他們在能力範圍內,儘可能地去長三角、珠三角謀生。不是我忘根忘本,而是別處的就業環境、創業環境、營商環境更開放、更公平、更人性,更利於努力上進的窮孩子早日脫貧致富。

於一個弱小的窮人,優先考慮的應該是生存問題。去到一個就業機會和競爭機制更好的地方,讓自己富起來,讓家人過上好日子,這遠比守在窮地方讓一家人跟著吃苦要高尚。

歷史上西部諸省機遇很多,曾經也不是一般的輝煌。就單單拿甘肅舉例,老祖宗個個都是厲害大拿,如伏羲、女媧、軒轅、嫘祖、李廣、李世民,哪一個不是世界級的名流大腕?

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有絲綢之路的地方就有牛肉麵。

但現代的甘肅,我們拿什麼給外人看?關於這一點,我們從《讀者》的失寵就能分辨一二。雞湯這個東西嘛,偶爾喝喝還行,長期喝絕對傷脾胃。

今天的中國西部,甘肅是很有代表性的一個省份。思想僵化導致行動遲緩,觀念保守導致經濟落後可以說,他就是西北和西部眾省份的縮影。

這個2月下旬,廣東浙江人一邊在防控疫情,一邊在考慮今年如何“補倉”了,我們卻只是在一味地在嚴防死守;廣東浙江人已經在謀劃如何“復工”、如何安全地從外地“搶人”,我們卻在很是認真地曬誰是土著、誰是租戶,誰應該被從高速路上勸返;廣東浙江人已經將人搶上了大巴、裝上了包機,我們卻還在討論到底敢不敢解除管控、“復工”的風險到底有多大……

即便是在一個疫情也沒有發生的一些區縣,也要堅守到上級指令到達的最後一刻。

中午和一位在西部某地基層單位工作的熟人電話聊天,我問他:整個經濟都暫停快一個月了,你們真的不急嗎?

他似乎是半開玩笑地回答說:反正不會少我一分錢工資,復不復工都無所謂。

我寧願相信他說的是醉話。

這次疫情,損失多少是另外一回事。單就疫情後期的“復工”而言,廣東和浙江人真的給西部各省上了一課。

這一課,西部各省聽懂了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