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光榮冊》珍藏了43年 她是廠裡出了名的女漢子

這本《光榮冊》珍藏了43年 她是廠裡出了名的女漢子

樊玉霞珍藏的《光榮冊》

“搬過好幾次家,不少照片、材料都遺失了,只有這本紅色的《光榮冊》一直放在身邊。”昨天,68歲的樊玉霞指著大紅封面的《光榮冊》感慨地說,每逢“五一”,她都會想起年輕時努力工作的經歷,奉獻過青春和汗水的工廠。這本《光榮冊》是1977年“揚州市工業學大慶代表會議”印發的材料,當年樊玉霞25歲,是一名優秀的青年代表。

作為優秀工人代表

她參加了43年前的工代會

1977年3月30日,揚州市“工業學大慶”代表會議召開,這是全市工交、基建、財貿戰線的盛大集會,來自全市工業、交通、基本建設和財貿戰線的代表1600人出席會議。

“會議在萃園開了三天,我們廠裡一共有2名工人,我是最年輕的一個。”樊玉霞說,她當時是揚州製材木箱聯合加工廠的工人,那是她第一次當選市先進工作者,到了萃園會場,看到來自各個行業的先進代表,心裡無比激動和自豪。會議結束後,參會人員胸前戴著一朵大紅花,按次序繞著文昌閣走一圈。

“文昌閣那時經常路過,沒有特別的感受,但是戴著大紅花,在行人的注視之下,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開心的微笑,為自己是工人優秀代表中的一員而驕傲。”樊玉霞說。

廠裡出名的女漢子

《光榮冊》珍藏奮鬥記憶

初中畢業後,不滿20歲的樊玉霞被分配到了揚州製材木箱聯合加工廠。這家工廠創辦於1958年,開始時生產木製雜品為主,後來轉為木製出口包裝的專業生產企業,專門為出口的漆器廠、蛋品廠等工廠提供外包裝的大木箱。

年輕的樊玉霞被分在銅工崗位,雖是女孩子,乾的活不比那些男工人少。“有一些重的體力活,男同事們會主動幫我們,但主要的活還靠我們自己完成。”樊玉霞回憶,那時上班沒有任何防護,一個班下來,眼睛、鼻孔、嘴裡都是粉末。儘管工作環境惡劣,每個人的幹勁卻都很足。

為了給工廠節省木材,大家會主動想方設法,哪怕是增加勞動量,大家也沒有任何怨言。“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操作手搖車床,這是個苦、髒、累的活,但當時不知從哪來的一股子勁,就想著多幹些活,把活幹好。”樊玉霞說。

經歷了工廠遷址、改制、外包等變遷,樊玉霞從一線工人成為倉庫保管員,一直到退休。“如今我們的工廠已經不復存在了,但這段工作經歷卻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中。”

捧著珍藏了43年的《光榮冊》,樊玉霞說,在“五一”“十一”等特別的日子,自己就會拿出來翻翻,也算是自己為了這座城市的發展和繁榮,曾經努力過的一個憑證吧。記者 張慶萍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