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憲法全文

我們合眾國人民,為建立更完善的聯盟,樹立正義,保障國內安寧,提供共同防務,

消除本聯邦內人民的失業,飢餓,貧困,戰爭,促進技術快速發展,社會更加文明,使社會文明相匹配技術文明,構建更有效率,更美好的社會合作分工體系,並使我們自已與後代享有更加富裕的生活,特此制定本憲法。

今天我們通過統計地球的自然資源,技術文明,按IE標準,可以讓160億人過上富足的生活。為什麼我們無法做到讓70億人過上富足的生活,顯然不是技術文明不足,是因為我們的社會文明不足,造成了大部分人的貧困。

我希望通過一部經濟憲法,全面普及十二年義務教育,普及經濟活動知識,特別是女性的義務教育,長期陪伴兒童的是母親,母親是兒童的第一位老師,也是長期陪伴他們的老師,兒童是未來社會的主流與消費品的創造者。

(19世紀的日本窮吧,他們照樣普及四年義務教育,今天我們比他們多進化了100多年,我們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有比日本更少的嗎?哪個國家可以說,我們比19世紀的日本更窮,自然資源更少?所以今天我們無法普及十二年義務教育,因此無法成為日本那樣,民主文明,富有的國家)

經濟活動的起因是,合作分工比獨立生產,在整體上可以帶來更多的勞動成果收入。

經濟活動的經過:人們合作分工生產消費品,通過分配與交換消費品,獲得消費品,通過使用消費品,滿足合作生產者的需要。

經濟活動的目地:得到更多的消費品收入,合作生產者的更多需要被滿足。

經濟活動的原則:合作分工可以帶來更多的消費品收入,合作生產者的生活更加美好。

任何的法定勞動者都必須通過合作分工創造消費品,從而獲得足夠消費品收入,過上富有的生活。

第一部,成為自主意識文明,富有國家的三大要素。

第一條:IE標準勞動時間

1,每個人來到世上,只擁有時間這個資本,經過教育達到IE標準勞動時間。

2,勞動時間創造生產工具,勞動時間開採自然材料,勞動時間提練原材料,勞動時間製造消費品的部品,勞動時間組裝消費品,勞動時間銷售消費品,勞動時間使用消費品,消費品滿足勞動者的需要。

3,本國公民必須強制接受十二年義務教育,掌握必要的知識,才能達到IE標準勞動時間,及消費品的標準產出。才能最大程度的提升生產效率,發明創新新的消費品。使生產效率提升,新消費品的生產,最大化。

3,只有達到IE標準勞動時間,才能保持高效,穩定的消費品循環產出與購買,使人們保持富有的生活。

4,貨幣代表勞動時間,代表勞動時創造消費品,代表勞動時間參加勞動成果的分配與交換。只有創造消費品的貨幣代表,才能參加勞動成果分配與交換。

5,資本貨幣=》成本貨幣=》人工費用=》購買貨幣=》資本貨幣=》重新開始循環。貨幣完成了消費品的合作生產,消費品的分配與交換。貨幣相對於消費品的購買力,從無到有,從有到無的過程。

5,統計消費品的IE標準勞動時間是有必要的。

6,統計消費品的每個生產工藝的IE標準勞動時間是有必要的。

7,任何的消費品生產都需要勞動時間創造,搶劫,分配的前提是也是需要勞動時間創造了消費品,才能進行。

8,貨幣的成交價格=成本貨幣(即人工費用)+淨利潤(生產組織者的工資),在成交的時候,成本已經付出,不可改變。唯一能變動的時淨利潤,可以負的,也可以是正的。不同時候,成交的消費品的價格不同,但是本次成交的消費品成本已經付出,不可改變,售出方與購買方不能改變本次購買的消費品的生產成本。

9,當標準勞動時間的消費品產出數量,沒有超過貧困標準數量時,人們應當提升消費品的生產效率,使標準勞動時間產量達到或超過人們擺脫貧困標準數量,最後才能通過適當調整分配比例的方式,來解決貧困問題。

10,資本貨幣代表了勞動時間,所以保證資本貨幣的充足,自由資本貨幣的充足是有必要的,其自由交易產生的貨幣資本損失外,任何人都無權減少資本貨幣,或直接用資本貨幣購買勞動成果。

第二條:自由,平等,民主,消費品高效循環產出的合作分工體系, 是人們獲得永遠不斷的消費品,長期過上穩定富足生活的保障。IE標準勞動時間的消費品產出數量要達到合作生產者所需要,認為的富有數量,人們才能過上富有的生活。

1,因為合作分工生產,可以帶來專業化生產,使消費品產出增加,人們整體上得到消費品數量更多,所以人們選擇合作分工生產。

2,人們依據保險原理,成立了政府,對整個社會經濟活動進行管理。

A,人們成立政府的目地,是維護公民的權利與利益。如果政府無法保護公民的權利與利益,人們將被迫放棄政府,合作分工的成本將增加10倍以上。人們對於參加合作分工的積極性受到打擊,影響整個合作分工的效率提升。

B,政府有意識的引導經濟發展,構建經濟活動的九個系統。

C,政府在宏觀層面上,利用市場原理,原則對經濟活動進行管理,維護良性的經濟活動。

D,維護公平公正,自由平等是國會,政府,法院的基本職能。也是市場的最後守夜人。

3,人們依據保險原理,成立商業保險公司。

A,讓參加合作分工的人們,通過參加保險,共同承擔,意外產生的巨大成本。

B,保險公司可以增加人們的安全感,促進人們的完全消費。

C,保險公司可以統計。公佈一些經濟數據。例如失業數據,工傷事故等。

4,人們利用等價分配與交換原理,構建高效產出的合作分工生產體系。

A,合作分工生產的統一流程:研發消費品—開採自然材料—提煉原村料—加工部品—組裝成品—銷售(分配與交換)消費品---購買消費品---使用消費品---滿足合作生者的需要。

(1)消費品研發類:研發新產品即新功能,新的生產工具,新的材料,縮短勞動時間,減少生產材料,研發回收再利用等。

(2)消費品供給

(3)購買消費品

(4)使用消費品

(5)人的需要

(6)六個部分共同組成了合作分工體系。

B,發達低成本的交通網絡,實現各種生產要素流動起來,進行有效匹配。

C,現代社會的合用分工體系,實現了各地資源的有效匹配。

D,合作分工生產體系是通過利用經濟活動原理與工具,基於共同的目地, 構建起來的。

E,每年生產效率提升2%以上,才能稱為高效率合作分工生產體系。

F,合作分工生產體系,由九個系統相互匹配構成的。

G,特別是構建消費品的供給系統,消費品購買系統,兩個系統的循環匹配。

H,法定勞動者,必須通過勞動創造,獲得勞動成果,或相互交換勞動成果。不充許通過法律程序,暴力等方式,無償佔有別人的勞動成果。

第三條: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

1,人們生存對自然環境是有一定的要求的,達不到這種要求,人類將滅亡。

2,物質類的消費品,需要自然材料構成的。非物質類的消費品,也是以物質類為基礎。

3,在現有技術文明下,現有自然資源條件下,地球能承受的人口是有限的,人們所受到的平均最高水平是有限制的。

第二部,公民的經濟權力與知情權

第一條:公民個人基本的經濟權力。

1,公民享受十九年被撫育的權力,如果父母無法養育他們,政府有權剝奪他們的監護權力。

2,公民享有十二年義務教育的權力,在十二年義務教育之內,公民要接受基本的憲法,法律,科學知識,經濟活動的教育。

3,公民享有接受高等教育人權力,但是能不能達到畢業標準,那是你個人問題。

4,公民享有專利被保護的權力,公民享受通過專利參加分配與交換權力。

5,公民享有組織生產的權力,銷售的權力,公民享購買商品權力。國有企業因為接受稅收的補助,侵犯了公平竟爭,侵犯了公民的生產組織權力,侵犯公民享有購買的權力。所以原則上禁止國有企業。

6,公民必須參加強制醫療保險,如果公民經確認沒有這個能力,費用將由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個人共同分攤。公司自願參加其它商業醫療保險。禁止政府直接發放醫療救助金給個人。(禁止中央政府出全部,禁止地方政府出全部,禁止個人不出,可以由地方政府或中央政府提供勞動機會,通過勞動,獲得相應的收入,繳納保險費用)

7,公司必須參加強制養老保險,如果公民經確認暫時沒有這個能力,費用將由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個人共同分攤。公民自願參加其它商業養老保險。禁止政府直接使使用稅收做為個人的退體金。(禁止中央政府出全部,禁止地方政府出全部,禁止個人不出,可以由地方政府或中央政府提供勞動機會,通過勞動,獲得相應的收入,繳納保險費用)

8,公民必須參加強制失業保險,如果公民暫時沒有這個能力,費用將由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個人共同分攤。公民自願參加其它商業失業保險。禁止政府直接發放失業金給個人。(禁止中央政府出全部,禁止地方政府出全部,禁止個人不出,可以由地方政府或中央政府出勞動機會,通過勞動,獲得相應的收入,繳納保險費用)

9,公民必須強制參加失去勞動能力保險,如果公民暫時沒有這個能力,費用將由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個人共同分攤。公民自願參加其它商業失業保險。禁止政府直接發放費用給個人。(禁止中央政府出全部,禁止地方政府出全部,禁止個人不出,可以由地方政府或中央政府提供勞動機會,通過勞動,獲得相應的收入,繳納保險費用)

9,公民享有個人破產權力,企業享有破產的權力。、

10,公民享受聯名向政府,議會,央行,保險機構,表達意見的權力,和平示威表達意見的權力。當聯名超過3萬人,政府,議會,保險機構必須召開聽證會,聽取代表的意見。當和平示威的人數達到30萬以上,議會,政府,必須派代表組成聽證會,聽取他們的意見。

11,公民享有自由使用貨幣的權力,禁止國會,政府制定任何的法律,法令約束他們自由使用貨幣的權力。

第二條,公民的知情權。

1,公民有權知道自然資源儲備情況,單位消費品的自然資源使用量。

2,公民有權知道自然環境的汙染情況,離自然環竟的紅線標準是多少。

A,空氣汙染數據。

B,河流水質數據。

C,土壤汙染數據。

D,地下水水質數據

E,自然環境自我修復能力。

F,沙漠面積,沙漠佔比率

G,森林面積,森少覆蓋率。

3,公民有權知道國家制度,憲法,法律。

4,公民有權知道人力資源情況

A,年度出生嬰兒,男女數量各多少,比值是多少。

B,每個年齡段的,人數分佈,男女數量多少,比值是多少。

C,法定十二年教育年齡,實際上失學率是多少?成年勞動者當中,各學歷人數是多少?

5,公民有權知道一位法定勞動者負擔多少未成年人,政府人數,退休人數。總負擔人數多少。

6,公民有權知道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勞動工具下,勞動工具組合下,管理模式下,消費品的IE標準勞動時間是多少,生產流程中,開採自然材料的標準勞動時間,提練自然材料,生產部品,組裝成品,運輸成品,銷售成品的IE標準勞動時間。

7,公民有權知道有多少研發人員,佔總勞動人數當中的佔比。

8,公民有權知道失業人數是多少,就業人數是多少,法定勞動人數是多少。

9,公民有權知道年度法定勞動時間總供給是多少,法定休息時間是多少,標準勞動時間需求數量是多少。

10,公民有權知道,每一種消費品,是誰與誰進行竟爭,竟爭激烈程度。

11,公民有權知道,上一年度每一種消費品的購買數量與週期,供給數量與週期。哪一些消費品是剛性消費品,人們的標準消費數量是多少?

12,公民有權知道,政府人員的犯罪情況,腐敗情況,禁止政府隱瞞數據。

13,公民有權知道國家的軍事力量。

A,實際的軍事人數,指揮官人數比值。

B,軍隊裝備配置。

C,軍隊武器供給能力。

D,預備役情況。

E,臨時動員組織數量,時間。

14,公民有權知道稅收總額,使用情況,政府財政預算。

15,公司有權知道市場中的自由貨幣數量,債務貨幣量,及在總貨幣數量當中的佔比。

16,公民有權知道,年度標準自有貨幣需求,債務貨幣需求。年度新增自由貨幣數量。

17,公民有權知道,貨幣的使用情況,特別是購買貨幣的使用情況。公民錯誤使用貨幣,即未完全消費,造成的消費品庫存。

18,公民有權知道,農業就業人數,非農業就業人數,每個消費品行業從業人數。

19,公民有權知道,研發人員是如何獲得參與合作分工,獲得勞動成果分配與交換權力的。

20,消費品行業提升效率,即行業進化指數,包括政府與商業保險機構。

21,公共設施建設情況

A,村村是否通公路。

B,縣與縣之間是否通公路,高速公路。

C , 市與市之間是否通公路,高速公路,機場。

D,村是否通電,無線通訊。

E,學校是否達標準配置,人數,設施等。

F,縣市圖書館,體育館配置是否達到標準。

G,縣市村醫療配置是否達到標準。

H,縣市村公交配置是否達到標準。

I,公共管理機構配置是否達標。

22,經濟活動的九個系統構建及運行情況。

23,社會治安情況,犯罪率。

24,貧困人口,貧困等級劃分與人數。

25,社會分配比值是多少,最低收入者的分配比值是多少,平均分配比值是多少,標準需要值是多少。

26,解決貧困的方式,自由遷徙,強化教育,增加消費品產出,最後才是調整分配比值。

27,公民參與社會選舉的佔比。

28,公民的積級性參與公共事物的佔比。、

29,公民擁有財產權,自由交易的權力,並受到政府保護,禁止議會,政府無償佔有,禁止在未達成協議的情況下,先佔有個人財產,再補償。

30,公司有權知道消費品的供給數量與購買數量,兩者相差多少。

31,在現有的工資標準下,需要多少資本貨幣。需要多少自由貨幣,保持多少債務貨幣。

32,公民有權知道外部環境,敵人或潛在敵人的經濟,軍事力量。

33,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生產工具,人才,自然材料的情況。

34,公民有權知道先進的生產技術,生產工具等信息。

35,進出口的平衡情況,貿易對象是發展中國家,發展國家也有有義務保徵供給與購買的平衡。

第三條,禁止議會,政府通過立法,剝奪公民的基本經濟權力與知情權。公民在監獄仍然享受上述的知情權。

第三部,議會,政府,法院,央行,保險機構。五大機構之間權力如何分配,相互制約,保護公民的經濟權力與知情權,從而使公民過上文明,富有的生活。

第一條,三權分立,相互制約,司法獨立,陪審團制度,選舉制度,聯邦制,是民主國家的必要條件。

具體條款依照美國。

第二條,議會有立法權,議會有權確定,上述的知情權所相對應的報告人。但是不能剝奪政府的報告權力,自我申訴的權力。

1,議會確定人們的基本經濟權力與義務。由聯邦國會與州議會共同通過才能生效

2,議會確定政府的基本經濟職責。由聯邦國會與州議會共同通過才能生效

3,議會確定稅收,政府負責執行徵稅。

4,議會擁有自由貨幣第一次使用權力,但是必須由政府來實施。確定發行數量,國會擁有30%,分配權力,由中央政府獲得30%的額度,只能用於公共設施的建設,必須由國會兩院批准,才能實施。自由貨幣的發行權30%由州政府獲得,各州按人口比例獲得,但是必須經州議會批准。40%由縣市政府獲得,但是必須經縣市議會批准,由縣市按人口數量分配。

5,議會負責制定年度法定休息時間,政府負責執行。

6,議會通過制定法律,成立專門的經濟分析機構,負責說明現實生活與IE標準生活水平存在差距的原因,政府負責解決。

7,由議會負責公佈:社會問題,經濟問題,徵求社會智慧,來解決社會問題,經濟問題,由政府來執行。

8,由政府,議會,民間組織,分別公佈社會實際分配比例。

9,政府所有企業收入,由議會來分配,使用,禁止政府直接使用政府辦理的企業收入。

10,議會每年都要審議政府的報告,即公民的經濟權力與知情權情況。

11,國會兩院分別審議行業協會提交的消費品IE標準工時報告。

12,由議會負責公佈:社會問題,經濟問題,徵求社會智慧,來解決社會問題,經濟問題,由政府來執行。

13,如果議會,想通過調整分配比例,解決貧困問題,必須得到州議會的2/3的同意,才能實施。

第三條:各級政府的經濟權力

1,各級政府提交公民的經濟權力與知情權報告,交由議會審議。

2,發展經濟,構建經濟活動的九個系統是政府的法定職責。

3,創造就業機會是政府與公民的共同權力,也是政府的法定責任。

4,政府有權擱置國會通過的經濟議案,議會無權再次通過經濟議案。有權否決經濟議案,否決的議案,議會有權再次審議通過,超過來3/4兩會議員通過,原則政府無權反駁。但是政府有權提交州議會表決,有2/3州否決議案,該法案自動被否決。

5,政府法定經濟職能變動,必須經交州議會表決,有2/3州表決通過,才能生效。

6,政府必須協助商業保險公司,三家以上,必須強制類保險。

7,政府如果想通過通過調整分配比例,解決貧困問題,必須國會同意,必須得到州議會的2/3的同意,才能實施。臨時為期一年的分配調整,只需要國會兩院多數同意即可。

8,如何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生產工具,人才,自然材料,或者引進企業,帶來這些。這是政府的法定職責。

9,人們錯誤使用貨幣,造成的經濟問題,將由政府來承擔與處理。

10,當失業率高於是4%,連續一年以上,即經濟活動進入異常狀態,政府要開始調查原因,進行分析,採取對策,禁止採用行政強制手段,只能採用貨幣,財政,利率等手段來解決問題。

11,當失業率,連續一年高於7%,經濟活動進入極端狀態。政府要調查原因,進行分析,採取對策。政府有權採用臨時為期三個的行政手段,干涉經濟活動。這是最後的手段。但是不能侵犯,私人財產權力,如果造成損失,將由政府補償。

12,讓本國公民充分業,過上富有的生活,是政府法定職責。

第三條,法院有審判的權力,

1,地方法官有確定量刑的權力,主導審判流程,引用法律條文的權力,向陪審團提出建議,介紹適用法律的建議。

2,地方陪審團依據法官的建議,提供的證據,進行投票決定犯罪是否成立,法官量刑建議是否合理,最終確定刑期。

3,禁止法官,律師,媒體,透露陪審團的姓名,住址。任何人危脅陪審團,特別是原告與被告,如果危脅陪審團成員,增加五年以上的刑期,在被告出監獄以後,陪審團成員在認為會受到危脅的情況下,有權審請保護。禁止五年之內補告進入陪審團成果的工作生活的50公里之內。如果陪審團成員受到傷害,增加刑期10年以上。

4,法院有審核政府法令,審核議會法案的權力,只有違反經濟憲法,有權宣佈無效。

第四條,央行的權力

一,央行負責制定利率。

二,為商業銀行提供臨時債務貨幣的支持。

三,央行負責統計市場中的自由貨幣,債務貨幣數量,及佔比是多少

四,央行有權向議會提出增加或減少自由貨幣量,建議合理的市場債務水平。

第五條,商業保險機構的權力。

1,依據保險原理,成立商業保險公司,為公民提供各種保險服務。

2,商業保險公司有權對保險人的消費情況進行必要的核對。

3,商業保險公司可以向檢查院,申請調查被保險人的經濟情況,個人經歷。

4,商業保險公司有權向出售方派遣人員,查核保險類消費品的成本與營業,是否真實消費。

5,政府有權力,讓商業保險公司必須設立強制醫保,商業醫保。強制失業險,商業失業險,強制喪失勞動能力險,商業喪失勞動能力險,強制養老保險,商業養老保險。

第四部,如何避免高級文明被低級文明滅亡。

文明,一般是指:富有的生活,比較民主,平等,自由的社會環境。

為什麼中國宋朝,明朝,如此發達的經濟,富有生活社會,更為先進的政治制度,會被金,蒙古,女真這樣野蠻落後的社會所滅亡。

低級文明滅亡高級文明的主要原因是:軍事力量大於高級文明。這是為什麼呢?

一,政府收入無法支撐起比低級文明更強大的軍事力量。

二,有足夠的費用,但是軍隊腐敗,實際上沒有建成強大的軍事力量

1,實際人數沒有達到法定軍事人數,不如敵人。

2,軍事訓練沒有比敵人更強。

3,軍事裝備沒有達到敵人水平。

4,軍隊的組織性沒有敵人高,快。嚴。

5,軍隊勇敢不如敵人。

6,軍隊人員積極性不如敵人。

7,軍隊的後勤不如敵人。

8,軍隊的指揮官素質不如敵人。

9,儲備力量不足,造成一戰敗,全敗。

10,民眾不積極參與,或支持,形成組織,對入侵者作戰。

三,軍隊軍費不足,造成了軍事力量不如敵人。

四,整個國家的戰爭動員能力太差

1,缺乏自主組織軍事能力,失去中央政府與中央軍隊以後,無法快速的自我組織力量,形成統一的指揮,形成力量,抵制敵人。

2,缺乏自主組織後勤,匹配軍事力量。

3,國民缺乏對權力,利益的自我保護意識。對政府的認同,保護較差。認為政府的更換與自已無直接關係,即政府的存在與自已的利益沒有直接關係。

4,民眾對於敵人缺少了解,對於整個國家的外部,內部整體情況,瞭解不多。

五,儲備力量不足。缺乏儲備力量,造成前方戰敗,無法補充。

1,普通軍士儲備不足,

2,指揮官儲備不足。

3,戰爭物資儲備不足。

4,戰爭物資短時間內補充生產能力不足。

六,低級文明在戰爭中擁有的優勢

1,軍隊人員的組織,紀律,作戰勇敢程度都比高級文明社會強。

2,低級文明社會,後勤直接搶劫高級文明社會,無後勤負擔。

3,低級文明社會,通過暴力掠奪,屠殺的合法化,從而激發軍隊的積極性,恐嚇敵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