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餘華《活著》--比悲傷更悲傷的是輕易的死去

-----這個世界是個好地方,值得為它奮鬥,我同意後半句

讀餘華《活著》--比悲傷更悲傷的是輕易的死去

第一次接觸餘華作品的時候是在讀大一的時候,《活著》也是我讀他的第一部作品,如果用一種酒形容的話,他的作品就像是紅酒,需要慢慢地、細細的品讀,總是以一種樸實平淡的口吻去敘述人物的故事,慢慢的深入讀者的心。

年少不知書中意

當時的我也是剛經歷高考,踏入大學生活,可謂是“浴火重生”,記得當時我形容的高三是兵慌馬亂的時代,迷茫、彷徨即使到大學也未能減少,剛讀《活著》時,只是在為書中福貴的悲慘人生而感到黯然神傷,暗自感嘆他的人生,同情他的生活。對於生與死也只是知表面就像看電影一般只是感傷於當下,更多的感受只是覺得這一切都是源於福貴年輕時的種種行為而導致後來的種種事件,甚至當時覺得是因果輪迴,他出生在一個實實在在的地主家庭,童年時代過著衣食無憂甚至非常優越的少爺生活,但是他倒是過起了非常浪蕩的生活,花天酒地,吃喝嫖賭樣樣俱全,書中更是寫到:“.....裡面有個胖胖的妓女很招我喜愛,她走路時兩片大屁股就像掛在樓前的兩隻燈籠,晃來晃去。她躺在床上一動一動時,壓在上面的我就像睡在船上,在河水裡搖呀搖呀。我經常讓她揹我去逛街,我騎在她身上就像騎在一匹馬上”書中還寫道福貴還騎著妓女,還威風的跟老丈人打招呼,硬生生把老丈人氣病了。當看到這時真對福貴恨得牙癢癢的。幸運的是他有個很好的妻子家珍,是一個善良懂得隱忍的妻子,她容忍著福貴的惡劣生活,在後來福貴家道落敗時也依舊擔起生活重擔對福貴不離不棄。可同時她也是個可憐的女人,那時在想假如家珍嫁給的不是福貴,也許她的一生就不會那麼悲慘。可是這一切是不可避免的,由於時代環境,觀念的影響發生這一切是必然的。書是原來的那個書,讀的人心境不一樣,從中體會的也會截然不同。

讀餘華《活著》--比悲傷更悲傷的是輕易的死去

再讀竟能感同身受

再後來,出來工作了,當再次翻起這本書時竟潸然淚下,尤其是經歷了父親的離世之後更是觸動內心,書中的福貴從家道中落後,生命中親人一個接連一個的離開世間,福貴像是絕望後的麻木,麻木後的放下。可是這世間誰會像福貴這般對生命的態度,他充分的的展現著活著的意志,活著本身就很艱難,延續生命就得活著,正因為如此的艱難,活著才具有深刻意義。比較觸動我的是福貴的兒子有慶因為給縣長夫人產子輸血而失血過多而死,看到這裡熱淚盈眶,可惜於有慶正在好年華時就像在賽跑比賽一樣衝前面,他沒有生命的概念,輸血的概念,就當小孩子游戲般稚嫩。可惜於他生活在那個年代,在那樣的大環境底下,人們都是自私的,醫生沒有本著基本職業操守乃至道德的底線輕易的去剝奪一個人的生命,以及縣長是極其的自私運用自己的權力對他人不管不顧的去為自己的夫人輸血。可憐於福貴知道真相後的無能為力,同情於家珍因喪子之痛而病逝。

福貴的人生註定是個悲劇,可是我認為他活著的意志就像無時無刻的在探索生命的意義。這不禁讓我想起《七宗罪》裡一句話“這個世界是個好地方,值得為它奮鬥,我同意後半句”我相信福貴也會同意後半句。即使這個世界對他不友好,讓他一次又一次的受到喪失親人的傷痛,這種傷痛在心裡留下疤痕後,在每個夜深人靜的時候竟會隱隱作痛。人們在這個叫活著的故事紛紛的死去,而福貴卻伴隨著死亡而活著,到最後只有一隻叫福貴的牛陪著他,在往後他述說這些故事的時候,眼神裡出現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欣慰還是悲傷。

比悲傷更悲傷的是毫無意義的死去

福貴人生是多麼的悲慘,可是他還是選擇繼續地活著,無論我們正在經歷多麼措手不及的幸福,抑或是經歷不同的苦難,終將在時間的長河裡墜下、沉澱。只要我們像福貴那樣活著,像那隻老牛那樣活著,只要我們不輕易的死去。即使活著不容易,但是我們還是要認真的去活著,沒有比活著更幸運的了。

戳一戳——關注公眾號:凌晨六點的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