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讀過哪些令你有跪感的書?

你讀過哪些令你有跪感的書?


看了差不多200本書,這10本是唯一能令我長跪不起的,它們的魅力在於深入淺出,不繞圈子,真正能給你帶來幫助。


一、《沉思錄》

你讀過哪些令你有跪感的書?


未看其書,先聞其人。


這本書簡直跪感十足,兩千年前的書,兩千年後的解讀。光看作者馬可·奧勒留的經歷,就像看了一本書,讓人無限聯想這本《沉思錄》是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背景、什麼樣的人筆下寫出來的。


無意中發現這本書的時候最吸引我的還是書名——《沉思錄》,書名極襯內容,後來翻閱了資料才知道,這本書原先沒有名字,是後人起的。馬可·奧勒留不僅身為古羅馬帝國皇帝,還是一位哲學家,並且能在帝國戰亂中寫下對自身和世界的感受實屬不易。


我花了半年多才把它看完,給我的第一感受是:震撼人心。那半年對我的啟發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何曾想到這是兩千餘年前寫的東西,書裡的文字用它的甜美、憂鬱和高貴,闡述了靈魂和死亡的關係。


書裡有一句話我非常喜歡:使我們搖擺不定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的希望和恐懼。


對於還在迷茫、彷徨不安、困境中的朋友們,我非常建議拜讀此書,大家一定會受益匪淺。最後我只能用一句話來形容它:這是一本充滿平靜的書、一本凝結智慧的書、一本拷問心靈的書。


二、《哥德爾、艾舍爾、巴赫》

你讀過哪些令你有跪感的書?


這本書一看名字就知道是三個人名,但奇怪的是他們三人卻來自3個不同的領域,分別是數學家哥德爾、版畫家艾舍爾、音樂家巴赫,作者把他們三者的精華理論進行了闡述,看完後我跪的起不來了,因為實在太費腦力。


當然,費腦不是它的缺點,評分高肯定是有理由的,作者侯世達融合了三者的理念,讓看似毫不相干的領域有了實際性的聯繫。我用了整整一年時間才把它捋順,原來它不只是“科普”那麼簡單,更多的還是對邏輯學、哲學的思考。


三、《活出生命的意義》

你讀過哪些令你有跪感的書?


很多人都會問“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我想這本書能給你最好的答案,因為講好一個理論遠遠不如講好一個故事,作者弗蘭克用他的從絕境中再生的故事向我們詮釋了生命的意義。


這本書讓我喜歡的地方有兩個:


(1)前半部分在集中營的經歷。


(2)後半部分的意義療法。


集中營部分就是一個故事,比電影更有想象的空間,很有畫面感,我記得當時看的時候觸動人心,比看電影還多了分刺激。


後半部分“意義療法”就比較偏理論了,告訴我們該怎麼做,為什麼要做。雖然通過意義療法並不能結束人的痛苦,但它可以讓痛苦堪以承受,或許這就是它存在的“意義”。


總的來說,這本書令我有跪感是在於作者在集中營的遭遇,全家只有他倖存下來,但是他找到了走出痛苦絕境的方法,他的經歷讓我知道明白什麼才是生命的意義。PS:也許,不斷找尋意義的過程就是生命的意義吧。


其實人生就是一個探尋的過程,不存在什麼標準答案。很多人總會在人生中的某些階段陷入迷茫,不要把這個過程忽視,它可能就是你實現人生進階的轉折點,一定要認真對待。


四、《藝術創造學》

你讀過哪些令你有跪感的書?


餘秋雨先生大家應該都認識,他的代表作《文化苦旅》頗受歡迎,而這本《藝術創造學》彷彿被人忽略,但在我眼裡,這絕對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剛開始看到這本書,我心想餘秋雨先生不是散文作家嗎?他能寫得好嗎?所幸,我沒有看錯人,買了這本書不虧,雖然書中一些理論比較生澀難以理解,但通過裡面舉的例子你會豁然開朗。


就像書裡的偉大的作品隱秘結構之一,無結論的兩難結構,一看這個標題我就在想:難道是譁眾取寵嗎?怎麼會無結論?後來看了列舉的5個例子,原來不是這樣的。《老人與海》看似平淡的結局,實際卻引發人後續無限的想象,它為什麼會成為偉大的作品,在《藝術創造學》裡,餘秋雨先生進行了完美的闡述。


這本書運用例子的巧妙讓我跪了,書中論證觀點的手法也非常實用,簡而易懂。如果再讓我跪一次餘秋雨先生的作品,我也願意。


五、《社會性動物》


你讀過哪些令你有跪感的書?

說到社會心理學,不得不佩服它在生活的廣泛應用和影響,這本全球銷量超千萬的神書,是少數能讓我折服的心理學書籍了。


這本書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它的理性和人文關懷,對於人際關係的分析非常貼合實際,不浮誇,我相信等你看完,你的認知和態度會有所改變。


“如果想要拉近和一個人的關係,最好的辦法可能是讓他幫你的忙”,這個似曾相識的觀點就是從此書而來,如果一本書的理論能運用到生活中,說明它有作用,有價值。


每次我害怕面對別人的時候,我就會抽空看看這本書,它能讓我理解每一個行為的目的。更多的內容我就不劇透了,只放一個金句給大家欣賞:


“人之所以成為人,正是因為我們生活在文明社會中,每時每刻受到他人的影響。如果把這種影響全部扔掉,不再和別人發生任何互動,那麼這個人其實已經算不上是人類了。”


六、《人類簡史》

你讀過哪些令你有跪感的書?


一開始聽到《人類簡史》這個名字,以為它就是一本普通的歷史書。沒想到隨手一看,我頓時沉醉了進去,在書裡彷彿擁有了上帝視角,可以看到人類歷史社會的一步步演變,最直白的感覺就是你在宇宙上看著地球,任你指點去你想去的地方。


這本書有個與眾不同的特點,它以嚴絲合縫的邏輯告訴你,世界“為何”會這樣演變,而不是在某個時間點是“如何”發生這件事的,從出發點來說,就超越了大多的同類書籍。


作者赫拉利筆下的歷史,顯而易見的是深沉的人文關懷,從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再到科技革命、生物科技革命,該有的一個不缺。


以前歷史書我都是不看的,直到看了這一本,徹底去掉了我對歷史書那種無聊、枯燥的印象,對科學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這本神奇的書。


七、《做出好決定》

你讀過哪些令你有跪感的書?


這本書從名字就看出了是講什麼的,它詳細講述瞭如何做出一個好的決定。


生活中,我們的確面臨很多選擇,每一個選擇都可能會影響你的軌跡,作者根據這一點,總結了上千條決策學的研究,給我們列出了12條建議。


其中,我特別喜歡書中分析的17個心理陷阱,就像我們常見的拖延,書中講到拖延是矛盾心理的表現,源於做決定時難以把握優缺點而產生矛盾,進而出現推遲決定的現象。


推薦這本書給大家有三個理由:

(1)它的實用價值很高,對學習心理學有很大幫助。
(2)易理解,不會生澀難懂。


(3)短小精悍,乾貨滿滿。

相信我,這本書一定不會讓你失望,如果你在生活中難以做出決定,它值得一看。


八、《態度改變與社會影響》

你讀過哪些令你有跪感的書?


看書名很熟悉吧,在回答裡很多人推薦,不僅評分高,內容還很贊。


相對於其它心理學來說,這本書理論更多,也更深入,但在教你用語言說服別人的同時,有一個很大的遺憾,那就是說服者與被說服者的身份,就像一把槍,可以殺人也可以救人,但槍的本質還是一個致命的武器。


它除了講態度,還講了認知、行為等方面的內容,意在通過態度系統的理論實驗,告訴人們態度可以改變行為,行為同樣也可以影響態度,總的來說,這本書覆蓋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覺得那麼多人推薦它的原因有兩個:


(1)有用,態度確實可以對生活產生影響。


(2)全面,涉及到了很多行為、認知問題,讀完會有收穫。


九、《人生的智慧》

你讀過哪些令你有跪感的書?


叔本華說:“這本書,我儘量以世俗、實用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所以說,這是一本很適合大眾的去讀的書。


看完這本書,我有種錯覺,好像這本書就是專門寫給我看的,或許這正是它獨有的魅力。從書中你不僅能看到自己,還能看到未來。


說實話,當我再去回味一遍的時候,我又出現了不一樣的感受,這種感受就像路過一家書店,看到書店上擺著的心理學書籍,竟然有啼笑皆非之感。


十、《月亮與六便士》

你讀過哪些令你有跪感的書?


最後一本,實力登場。


這是讓我有跪感的十本書當中唯一的一本小說,應該不少人看過,想起那句“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引發多少人的思考。


這本小說表面上描寫了主人公的命運和遭遇,實際上作者毛姆更想表現自己對藝術和生活的思考,我也看過不少外國小說,但唯獨這本令我印象深刻。


現實與小說的故事總會有千差萬別,而《月亮與六便士》很幸運的擺脫了虛幻故事的標籤,看完後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彷彿我在故事裡,親眼看著主人公查爾斯·斯克裡克蘭德的悲慘遭遇,思考這現實的世界與人生。


如果你還沒看過這本書,建議去慢慢看一遍,你會意猶未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