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看復興】中原商報帶您領略“美麗復興,秀色滿園”


【媒體看復興】中原商報帶您領略“美麗復興,秀色滿園”


借一場傾城雨,

迎來晴朗豔麗四月天。

春天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大好時光的時候。遊客們放下忙碌,落腳沁河郊野公園,或踏青賞花感受春的氣息的牛叫河,或放鬆心靈體驗康虎生態文明示範區萬綠叢中的幽靜。據統計,清明節期間,復興區各大遊園迎來今年春季首個客流量高峰。

【媒體看復興】中原商報帶您領略“美麗復興,秀色滿園”


沁源生態園


邯鄲市沁源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園位於邯鄲市復興區戶村鎮葛巖嵛村與牛叫河村之間,現此項目已逐步成為復興區靚麗的風景線。沁源生態園的打造,也更好地映襯了“綠美復興”的主題。

為了拓展復興區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邯鄲市沁之源花田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團隊在現有的基礎上,設計出更具特色、更有發展潛力、更具文化特色的產業屬性,使生態園更具有影響力。沁之源堅持以人為本,堅持改革創新,注重發揮文化底蘊深厚的優勢,活化固定歷史文化資源,彰顯文化名城魅力。沁源生態園項目自2017年建設以來,在2018年被認定為復興區區級現代農業園區,並在同年被認定為市級現代農業園區。

【媒體看復興】中原商報帶您領略“美麗復興,秀色滿園”


沁河郊野公園


沁河郊野公園位於邯鄲市復興區沁河,上游起點為北牛叫河水庫,下游至沁河河道與南水北調總乾渠交匯位置,河道總治理長度約為12公里。區域內以建設美麗鄉村為契機,以農旅融合發展為帶動,以沁河源生態環境修復為基礎,全力打造邯鄲市西部文化、休閒、養生、度假的“後花園”。

在沁河郊野公園,復興區致力修復沁河水生態,發展休閒旅遊業,打造出了開合有序、動靜交呈的水系風貌,形成了湖、灣、溪、灘、河、泉、塘等不同水態,在保留原生大樹3萬棵基礎上,新植喬木3萬餘株、地被花卉12萬平方米、草籽覆綠24萬平方米,槐香柳韻等10大節點23處景觀構成水清岸綠、花團錦簇的濱河風光。

注重美麗鄉村建設,打造“鄉村樂居”風貌。河道蜿蜒曲折,風貌自然,植被情況良好,打造“古樸野趣”風貌,建設全河段亮點,整體形成濱水郊野自然風貌。打造1段多彩水線、1條濱水綠道、6大綺麗風景、1處休閒場所,形成“1116”獨特的沁河記憶。

公園按照“五湖連珠·一帶碧水映邯鄲;九曲沁河·二十里風景畫廊”的設計思路,串聯水庫、湖面、河塘、溪流等不同水形水態,通過特色綠化建設展現蜿蜒九曲的濱河風光。

一條濱水綠道——滿足橫向“貫通”、縱向“引入”的原則。依託現狀道路,節約成本,建設集主幹交通、遊賞、服務功能為一體的主園路,結合地形豐富遊憩觀景體驗。

【媒體看復興】中原商報帶您領略“美麗復興,秀色滿園”


牛叫河


有人想飛躍高牆,是想看看外面的世界,還有人費勁心思想趴在牆頭往裡面看。火到快要自燃的後花園,這就是北方“絲綢之路”魅力牛叫河。

牛叫河村位於邯鄲市西部的戶村鎮,距市區約13公里。為爭創先進黨組織、為村民謀福利,增設了便民服務室、黨員活動室、農家書屋、廉政診所,整改後的牛叫河村場所規範、功能齊全、服務高效,深受群眾歡迎。

牛叫河村曾獲“2019年中國美麗鄉村示範村”稱號。村莊環境整潔,民風傳統淳樸;常年綠樹環抱,四季鮮花盛開,這是走進復興區戶村鎮牛叫河村的第一印象。

這個始自明朝永樂年間的村莊,有著五百多年的悠久歷史,曾經是通過山西的重要經濟重鎮,被譽為北方“絲綢之路”。

每條巷每座院都散發著幽幽古韻,絲絲縷縷地透著沉重的歷史質感,走在曲窄的小巷中,石道上光可鑑影,石牆表老舊滄桑,雞鳴犬吠,歲月悠悠,讓人感覺彷彿穿越了時空,迴歸了樸拙。

【媒體看復興】中原商報帶您領略“美麗復興,秀色滿園”


康湖生態文明示範


康湖生態文明示範區由北京清華同衡規劃研究院進行規劃設計,定位為生態文明示範區,規劃範圍西起康莊水庫、東到環城高速、南至老狼溝水庫、北接邯武快速路,總規劃面積20000畝。

復興區康莊鄉的康湖生態文明示範區,是從2018年3月份開始打造,截止到目前共綠植16000畝。

康湖生態文明示範區,按照生態為主、兼顧景觀、經濟的原則,在道路兩側實施50米景觀綠化,坡耕地栽植柿子、核桃、元寶楓等經濟林,荒山荒地打造生態防護林。

示範區用了半年多時間完成了1.6萬畝微地形施工和生態綠化,修建了串聯周邊村莊的百里森林觀光大道,打造出一條生態路、旅遊路、致富路,也成為全市馬拉松、健步行的首選之地。

【媒體看復興】中原商報帶您領略“美麗復興,秀色滿園”


石坡村


復興區康莊鄉石坡村,位於邯鄲市西部,與武安、磁縣交界,東鄰康湖文明示範區,南鄰幽蘭谷,沿路可行至老狼溝水庫,西鄰觀嶺山,生態資源豐富,集山、水、林、田、湖於一身,環境優美,處處是景。

朝永樂年間,原李氏、閆氏從山西東遷山東時行至此,在大土坡上安家居住。此後500年,大土坡一直保護著石坡村免受洪澇災害,綿延至今。大土坡做為石坡村的起源和歷史記憶,被世代保護,完整地保留下來。這就是石坡村的由來。

這個村傳說還是孫二孃開店的地方,很久以前村東原有山西通往山東、河北商道,過往客商很多。

村東的古井,也是全村的第一口井,滋潤養育了這方百姓。

石坡廣場中的石碾子,原本是在村中大槐樹邊安放著,據說是時任村長在清朝同治初期置買的,碾子旁邊是那顆大槐樹,也有五百多年曆史。

石坡第一樓又名“70記憶”,是上世紀70年代石坡一戶富裕人家建設的全村第一座二層樓房,後來該戶人家搬走後長期閒置。2019年下半年,在復興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該村對整棟建築進行修復,恢復當年院落佈局和室內陳設傢俱,展現了70年代農村人的生活場景。在這裡彷彿穿越時空般,將思緒拉回往昔,追憶兒時生活味道。

隨著社會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場景已經成為記憶,有些深深地刻在腦海裡,但總有一張能夠觸動心靈的照片,雖然有些泛黃和模糊,但裡面飽含的回憶和故事卻歷久彌新。老照片,舊時光,帶你追憶過去的康莊。

近年來,康莊鄉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圍繞“綠美復興”主題,著力打造邯西生態區主戰場,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