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書法那麼多,有碩士博士博士後及其導師們;為何多數水平一般?

學書遇瓶頸?國展書家180天寫出15節心得,解決你的困惑【十二】


學書法那麼多,有碩士博士博士後及其導師們;為何多數水平一般?


嘗試創作(上)

學書法那麼多,有碩士博士博士後及其導師們;為何多數水平一般?


學書法那麼多,有碩士博士博士後及其導師們;為何多數水平一般?

大可詩生活·一日一詩書


翻開浩瀚的中國書法史,最為璀璨奪目的當屬書法作品了。這些作品將構成書法史上最具說服力、最能印證史實的實物。書法作品的這一形成過程,便是一個完整的書法創作過程,即書法技巧與審美境界相互交融的過程。

學書法那麼多,有碩士博士博士後及其導師們;為何多數水平一般?

大可詩生活·一日一詩書


所以,創作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講,它是在臨摹基礎上的昇華,而從臨摹過度到創作,通常是學習者最為急切的願望。換言之,學書者在達到一定臨摹的能力、掌握一定書寫技巧以後,便可以初步嘗試創作。

書法創作仍然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與制約,大致有作者自身因素(如天資、氣質)與外部環境等。上一節我們探討過,臨摹是獲得書寫技巧的最直接的手段。然而,並非技巧純熟就一定能創作出駭世之作,這個問題有些複雜。

學書法那麼多,有碩士博士博士後及其導師們;為何多數水平一般?

大可詩生活·一日一詩書


如有的學書者在長期的技巧訓練中脫穎而出,成為劃時代的傑出書法家,如魏晉時的鐘(繇)王(羲之)、初唐的歐(陽詢)虞(世南)禇(遂良)薛(稷)、盛唐的顏(真卿)柳(公權)、宋代的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等等;而有的只能算是書匠、抄手,如古代抄寫詩經、佛經的書生;更有甚者,另一部分人連書匠都不如,他們只能作為一種長期的興趣而不得其門而入。同樣是學習書法,出現以上諸如此類的不同結果,其原因當然不止一方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因素。

學書法那麼多,有碩士博士博士後及其導師們;為何多數水平一般?

大可詩生活·一日一詩書


客觀原因包括學書者的學識、天資等等;主觀因素包括學習方法、投入精力等等。於是,方法的正確與否,時間精力的投入多少都將影響學習書法的成績。其實,在這裡大家往往很容易忽略了“天資”這個因素。記得當代畫家吳冠中在接受中央電視臺採訪時曾經說過:“藝術家不是培養出來的。”那麼,藝術家既然不是靠“培養”出來的,那到底是怎樣產生的呢?

學書法那麼多,有碩士博士博士後及其導師們;為何多數水平一般?

大可詩生活·一日一詩書


大可先生認為,藝術家的產生主要靠一個“緣”字。就是當你在最最需要讀某本書的時候,你讀到了;當你在最最需要臨某本字帖的時候,你臨到了;當你在最最需要懂得某個道理的時候,有人告訴你了……這就是“緣”。

學書法那麼多,有碩士博士博士後及其導師們;為何多數水平一般?

大可詩生活·一日一詩書


我們有過“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慨,全靠這個“緣”字在起作用。悟到這一點,可能很多書法界的問題都可以理解了。比如當今書壇,學習書法的人那麼多,有碩士有博士甚至還有博士後,以及他們的導師等等,高學歷的學書者可謂眾矣,可是我們能記住名字的為什麼就那麼少呢?

究其原因,無非是他們在學習書法時錯過了“緣”,也就是說,當一個在最需要臨某字帖時,他去讀英語了;而當他在最需要通過讀書來加深理解或是提升品位之時,他去臨帖了……這種錯位,將是永遠無法彌補的。所以到頭來,真正的大師就所剩無幾了。

學書法那麼多,有碩士博士博士後及其導師們;為何多數水平一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