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抗疫日記(22)為什麼連新冠也難解紐約州長市長宿怨?

4月13日 雨轉晴 7-19度

身體狀況:良好

疫情動態:紐約州長宣佈“最糟糕的情況可能已經過去”;紐約州、新澤西、麻省、康州、賓州、德拉瓦州、羅德島7州聯動,成立州際委員會,制定重啟經濟計劃。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統計,截至今晚11點,美國新冠確診患者達59萬1918人,死亡2萬3608人,治癒4萬4261人;紐約新冠確診患者達19萬5749人,死亡1萬零58人。

天紐約州、新澤西、麻省、康州、賓州、德拉瓦州、羅德島7州宣佈協同行動,成立州際委員會,共同商討疫情緩和後何時以及如何重啟經濟大計。這種團結一致的做法讓人感到鼓舞和振奮,不知道特朗普看了會不會吃醋。

然而,美東州際間出現團結抗疫的景象,紐約州內卻顯得不那麼團結。從紐約州疫情爆發初期到現在疫情進入平臺期,紐約州最重要的兩個男人——州長柯謨和市長白思豪之間權力的爭奪就從未停止過。

紐約抗疫日記(22)為什麼連新冠也難解紐約州長市長宿怨?

左為柯謨,右為白思豪

或者說,兩人多年積攢的恩怨在疫情下變得更加突出了。只要你上網將兩人的名字同時輸入到搜索框內,就會蹦出來一系列講述兩人“宿怨”的文章。即便州府與地方政府的權力爭奪並不鮮見,但《紐約時報》在描述兩人政治鬥爭時毫不留情地用“美國最醜陋的政治宿怨”來形容。

而新冠的到來,成為兩人權斗的又一平臺。時勢造英雄,誰能搶奪抗疫的輿論先機,誰就能成為下一個炙手可熱的政治明星。兩位政客深諳此理。

3月中旬,在新冠病毒的迅速蔓延下,白思豪和柯謨先後向民眾發出相互矛盾的訊息,令紐約市陷入一場“停擺混亂”。

白思豪3月17日下午召開記者會時表示,市民要為即將實施的“就地避難(shelter-in-place)"政策做好準備,並指可能會在接下來48小時與州府共同作出決定。但柯謨隨即發表聲明稱,相關政策需要由州府採取行動,當下沒有相關考慮。3月20日,柯謨簽署了紐約“暫停令”,內容與“就地避難”並無二致,只是說法更好聽——他認為“就地避難”的名字會引起民眾恐慌,而暫停令3月22日才正式生效。

在這場時間就是生命的抗疫戰裡,5天就這麼過去了。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從3月17日到3月22日,紐約州新冠確診人數從1600人飆升至1萬5800人。

4月10日,柯謨與白思豪又為紐約公立學校是否繼續關閉“吵”了起來。

白思豪市上午才宣佈公立學校繼續關閉至本學期結束。幾小時後,柯謨卻將這一說法推翻,稱這是市長的“個人觀點”,強調只有州府有權延長學校停課,而目前尚未有任何決定。《紐約時報》稱,白思豪在宣佈該決定前的幾分鐘曾致電柯謨,但電話沒接通,“他於是給州長髮了條短信。”

紐約抗疫日記(22)為什麼連新冠也難解紐約州長市長宿怨?

或者說,兩人多年積攢的恩怨在疫情下變得更加突出了。只要你上網將兩人的名字同時輸入到搜索框內,就會蹦出來一系列講述兩人“宿怨”的文章。即便州府與地方政府的權力爭奪並不鮮見,但《紐約時報》在描述兩人政治鬥爭時毫不留情地用“美國最醜陋的政治宿怨”來形容。

而新冠的到來,成為兩人權斗的又一平臺。時勢造英雄,誰能搶奪抗疫的輿論先機,誰就能成為下一個炙手可熱的政治明星。兩位政客深諳此理。

3月中旬,在新冠病毒的迅速蔓延下,白思豪和柯謨先後向民眾發出相互矛盾的訊息,令紐約市陷入一場“停擺混亂”。

白思豪3月17日下午召開記者會時表示,市民要為即將實施的“就地避難(shelter-in-place)"政策做好準備,並指可能會在接下來48小時與州府共同作出決定。但柯謨隨即發表聲明稱,相關政策需要由州府採取行動,當下沒有相關考慮。3月20日,柯謨簽署了紐約“暫停令”,內容與“就地避難”並無二致,只是說法更好聽——他認為“就地避難”的名字會引起民眾恐慌,而暫停令3月22日才正式生效。

在這場時間就是生命的抗疫戰裡,5天就這麼過去了。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從3月17日到3月22日,紐約州新冠確診人數從1600人飆升至1萬5800人。

4月10日,柯謨與白思豪又為紐約公立學校是否繼續關閉“吵”了起來。

白思豪市上午才宣佈公立學校繼續關閉至本學期結束。幾小時後,柯謨卻將這一說法推翻,稱這是市長的“個人觀點”,強調只有州府有權延長學校停課,而目前尚未有任何決定。《紐約時報》稱,白思豪在宣佈該決定前的幾分鐘曾致電柯謨,但電話沒接通,“他於是給州長髮了條短信。”

紐約抗疫日記(22)為什麼連新冠也難解紐約州長市長宿怨?

曾挑戰柯謨的Cynthia Nixon是白思豪的朋友

在2018年公佈紐約州預算時,柯謨就給了白思豪一個下馬威。他對紐約市市長控制的公校系統施加了新的監管,迫使白思豪上交維修地鐵系統的4億1800萬元經費。當州預算獲得通過後,柯謨在慶祝會上邀請了紐約市重要的民選官員,唯獨沒有邀請白思豪。白思豪則向一些民選官員施壓,讓他們不要參加慶祝會。

幾天後,柯謨在曼哈頓一個大會堂譴責紐約市的公共住房狀況“讓人感到噁心”,白思豪則在視察紐約市公屋時譏諷柯謨的行為像個“白衣騎士(通常指宣揚性別平等的男性,對女性卻採取特殊對待的行為)。”他說,“有一些政客突然覺得視察公屋是件很時髦的事,我當然指的是州長,讓我們打開天窗說亮話吧。”

這僅僅是兩人最典型的幾次交鋒。為了成為紐約頭號政治人物,兩人近年來在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上也打過嘴仗,讓人感到啼笑皆非。

比如曾有媒體報道白思豪工作日時會打盹,柯謨立刻說自己從沒有這個習慣;時代廣場出現無上裝女郎,柯謨要求嚴厲打擊這種現象,白思豪則表示會成立專項小組來研究這個有爭議的事情;2016年,一頭遊過東河闖入曼哈頓尋覓交配對象的鹿令兩人的宿怨變得更加詭異——白思豪準備對它安樂死,柯謨則要為鹿尋找新的棲息地。

若是平時,見慣了政客之間互打嘴仗、權力鬥爭的美國民眾也就只是把這些新聞當做茶餘飯後的談資。但是在新冠席捲紐約乃至全美的重要關頭,兩位政客們是不是可以考慮握手言和,齊心面對共同的敵人?是不是可以考慮整合資源,減少對媒體等公共資源不必要的浪費?

不要搶了屏幕前的風頭,卻丟了抗疫的戰機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