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非理性 實踐出真知 ——《怪誕行為學2》書評

日常生活中常常會不自覺地做非理性的事情:家裡已經有了兩盒面膜,趕上雙11購物節,看到買二贈一,忍不住又買三盒;心情不好就看誰都不順眼,不管別人說了什麼都要懟上一句。事後往往會後悔:看到成堆的面膜,就想著這些面膜一定要趕在過期前用完啊!剛才那樣對老公,真是不應該,但是道歉吧,又不知道該如何開口。

到底該如何看待這些非理性行為?非理性是否也有積極的力量?假如非理性難以避免,是否可以找出規律,運用非理性的積極力量改進效率,提高幸福感呢?看過這本《怪誕行為學2:非理性的積極力量》,以上問題迎刃而解。


本書作者丹艾瑞里,是美國杜克大學行為經濟學教授,著名的行為經濟學家。艾瑞里教授曾有過一段為了治療肝炎注射干擾素的經歷:在治療時,由於當時沒有確定有效的治療手段,艾瑞里決定參加一項尚在試驗階段的新藥——干擾素療法的實驗研究。注射干擾素會產生嚴重的副作用:發燒、噁心、頭痛。艾瑞里堅持注射了18個月,成為了實驗中唯一自始至終地嚴格按照規定注射干擾素的人。其他人都不同程度地未按照規定注射。雖然其他人都知道注射干擾素有希望治癒肝炎,但是治療過程中的嚴重副作用讓其他人產生了非理性行為:未按規定注射。艾瑞里教授是如何避免非理性行為,經受住治療過程中的痛苦折磨並堅持治療的呢?

原來艾瑞里教授為了忍受注射干擾素後的痛苦,決定用自己最喜歡的看電影作為激勵手段:每次注射干擾素後,就獎勵自己看最喜歡的電影,以實現在某種程度上抵消痛苦的作用。

主要內容

《怪誕行為學2:非理性的積極力量》是一本基於行為經濟學的科普類圖書:本書從企業和個人兩個角度,努力瞭解企業或個人的運作方式,更充分的觀察偏見,這些偏見如何影響企業或個人,然後才有希望幫助人們更好地作決策。

非理性對企業的積極力量:有效激勵

從企業角度,艾瑞里教授研究瞭如何幫助企業提高效率,有效激勵員工。雖然我們不一定都是企業家,但是這些結論仍然對我們很有用。比如,在設計激勵機制的時候,要摒棄一些過時觀點:金錢是有效激勵的唯一手段。這是因為過多的金錢反而會給員工帶來壓力,難以專注在工作上。為了讓員工更加充滿動力的工作,就要看員工看到工作的成果,以獲得成就感。對於我們個人來說,應當記下獲得工作成果的瞬間,在工作枯燥乏味很想放棄的時刻,適當回味最終獲得工作成果時的滿足感。對於宜家效應和自我偏見,也就是所有人都是看到自己的創意或者成果,就想當然的認為比別人的更棒。我們應該保持警覺和謙虛的態度,時時提醒自己自我偏見客觀存在,要虛心接受別人的建議。而對於

報復心理,如果我們做錯了事情,坦然接受別人的指責並誠懇道歉,或許才是更為明智的做法。

非理性對個人的積極意義:提升幸福感

關於個人的非理性行為研究結論能夠幫助我們每個人提高幸福感:由於存在適應性,快樂的事情中斷後再繼續會增強幸福感,而不快的事情中斷後再繼續則會更加痛苦。所以在工作中,可以多安排幾次休息,同時減少每次休息的時間:刷手機當然爽,但是時間長了,快樂的感覺就沒有那麼多了,不如分開幾次,每次少一點時間的感覺更好。購物也是一樣,購物節一次性買很多,只能帶來一段時間的快感,要想時時保持買東西的快樂就應該分開幾次買,每次少買一點。感情用事對我的啟發也很大,應該儘量避開那些心情不好的時刻。我和老公常常在逛超市的時候吵架,以後一起逛超市的時候,難免會想起以前吵架的瞬間,心情也容易不好。以後可以儘量避免共同逛超市,單獨買東西心情更好效率也高。

最終的結論“一切決策需要檢驗”,和政治課上的“實踐出真知”相似。就像非典過後,建立起了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反應機制,這套機制是否有效?有沒有不完善的地方?經過新冠病毒肺炎的檢驗後,發現了現有機制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有問題不必全盤否定、失望灰心,及時調整並完善就可以了。相信這次疫情過去之後,我們將會建立一套更加完善、更加有效的反應機制。

總之,《怪誕行為學:非理性的積極力量》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在進行決策的時候,不是簡單粗暴的選擇1或者2,選擇之後也要時時思考並及時調整方向。在嘗試的時候,難免失敗,不要輕易放棄,及時調整,終將獲得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