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他們與你想的不一樣

每個人心裡都有懦弱一面的存在,而許多外向的人都能克服這一點不足之處。當然,對應著也有內向的人群,將懦弱的一面放大成了怯懦心理。

怯懦心理主要是在涉世不深、閱歷較淺、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人群上出現,這種心理別人也能觀察出來,結果很有可能會導致他人對自己產生看法,不願成為好朋友。

在這裡,小新倡導,如果生活中遇到了此類人群,請接納他們,他們需要我們,讓我們伸出雙手,去挽救!


或許,他們與你想的不一樣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內向人群應該如何擺脫自己懦弱的心理呢?小新給大家可以帶來四個方面的小技巧。

增強自信心

或許,他們與你想的不一樣

我們對待許多事情表現得懦弱,其根本原因在於自己不夠自信。自信心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可以通過寫日記的方式,記錄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找到缺乏自信的原因

當然,也可以是嘗試進入他人的視線之中,正視他人,運用肯定的語氣當中坦白髮言,這將會是一個很好的自信心培養方式。

獨立思想

或許,他們與你想的不一樣

不因為他人的三言兩語,就對自己的想法產生懷疑;不要猶豫不決,不做決定,順從別人,要相信自己的判斷,只有堅持自己的立場,驗證自己的正確性才會讓自己的更加勇敢。

如果他人依舊堅持,就需要重新考慮自己的想法,並與他人坐下來好好討論,思考出最佳的決定。一定要敢於表達自己的情緒,如果對某些事情感到不滿的時候,應該學會向他人表達不滿,讓別人知道你的真實想法,而不是獨自悶聲生悶氣。

承擔責任

或許,他們與你想的不一樣

人一旦學會了承擔責任,便會具有推動自己一生都勇往直前的動力,也能感受到許許多多有意義的事需要自己去拼搏和努力,才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才能真正獲得人們的信賴和尊重。

當你承擔起自己身上的責任,不再逃避的那一刻,便代表著你擁有了責任感之時。責任感是一種自發性的做好分內分外一切有益事情的精神狀態,從本質上講既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也是在為了集體的成就而奮鬥,而且自己的利益同國家、社會和集體的利益相矛盾時,要以國家、社會和集體的利益為重。

有時候當事情發生時表現得懦弱,更多的是因為自己害怕要承擔嚴重的後果,不要逃避,逃避並不會解決事情,只會讓事情更加惡化,心理學家指出,勇於承擔是擺脫懦弱的關鍵。

行動大於想象

或許,他們與你想的不一樣

行動是什麼?是嘴巴上說說,心裡計劃計劃,想好在哪天實施的事情嗎?你心裡是否有很多的想法,很想去行動,但是想法產生一直都未去行動過?行動?到底要怎麼去做?

一味地想象而不去付諸行動,將會把行動靜止在想象的那一步。拒絕活在自己的想象空間,任何事情都要付諸行動,只要一步一步的行動,才能得到目標的成功

克服怯懦心理,就必須真正勇敢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承擔,去行動,只有這樣才能克服,心理健康問題不可小覷,和小新一起打造良好的心理環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