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名基層抗疫黨員幹部、群眾上榜“臨沂好人”

7名基層抗疫黨員幹部、群眾上榜“臨沂好人”

  在抗疫戰場上,有這樣一群人,為換來群眾的平安,用堅守、奉獻甚至犧牲,築起一道道防線。他們,就是戰鬥在阻擊疫情一線的基層黨員幹部、群眾。

  記者瞭解到,在18名抗擊疫情“臨沂好人”中,除了醫務人員,還有7名基層黨員幹部、群眾。他們分別是沂水縣個體經營戶孫吉國、許德強,臨沭縣大興鎮謝家領村村民謝印濤,平邑縣鄭城鎮四合社區黨支部書記燕如成,臨沭縣汽車租賃公司司機伏廣滬,費縣費城街道陽城社區黨支部書記趙貴林,市應急管理局工作人員黃濤。

  此外,還有6名候選人入圍五類“臨沂好人”榜。他們分別是楊茂凱(助人為樂類)、趙文爭(助人為樂類)、蔡向雲(誠實守信類)、季大勇(敬業奉獻類)、宋增見(敬業奉獻類)、董西蘭(孝老愛親類)。

7名基層抗疫黨員幹部、群眾上榜“臨沂好人”孫吉國

7名基層抗疫黨員幹部、群眾上榜“臨沂好人”許德強

  孫吉國、許德強:援鄂“沂水兄弟”

  1月30日,沂水縣33歲的眼鏡店老闆孫吉國和41歲的水果店老闆許德強,經過商議,開著自家的麵包車,帶上庫存所有的護目鏡、眼部清洗劑,以及2400斤砂糖橘等自有物資,驅車12小時趕往武漢送去醫院。隨後,孫吉國和許德強自願加入了“守護醫者”志願隊。

  在武漢,孫吉國和許德強被親切地稱為“沂水兄弟”。

7名基層抗疫黨員幹部、群眾上榜“臨沂好人”

  謝印濤:在武漢親歷“中國速度”

  正月初六上午,得知援建雷神山醫院人手緊缺,臨沭縣大興鎮謝家領村村民謝印濤義無反顧,立即報名,當天下午便啟程前往武漢。僅休息了2個小時,謝印濤就投入到雷神山醫院搶建之中。但是無人知道再過兩天便是他父親的3週年祭奠之日,因為援鄂,因為國家需要,他未能祭奠亡父。

7名基層抗疫黨員幹部、群眾上榜“臨沂好人”

  燕如成:當好群眾“主心骨”

  疫情阻擊戰剛一打響,平邑縣鄭城鎮四合社區黨支部立即召開黨員會,社區黨支部書記燕如成帶領村“兩委”和黨員代表一塊商討防控措施,安排部署防控工作任務,成立巡查小分隊,設立勸返點和監測點,把守村裡主要路口,實行24小時晝夜值班;成立20名黨員和群眾代表組成的防控新冠病毒義務宣傳隊以各種方式對疫情防控工作進行宣傳。

7名基層抗疫黨員幹部、群眾上榜“臨沂好人”

  伏廣滬:疫情不散,車輪不停

  戰“疫”路上,運送隔離人員的專職司機伏廣滬成為這場疫情戰鬥中的“幕後英雄”。

  “連續工作43天,出車650餘次,平均每天出車10趟,累計行程3200公里。”從2月3日到3月16日,他不顧狂風暴雨,手機24小時開機。

7名基層抗疫黨員幹部、群眾上榜“臨沂好人”

  趙貴林:一筆一劃書寫抗疫篇章

  1本厚厚的防疫工作筆記,6本值班記錄表,7張捐款物資發放表……這是自1月25日以來,費縣費城街道陽城社區黨支部書記趙貴林一筆一畫手寫的疫情防控工作記錄。根據街道防控疫情工作要求,趙貴林設立疫情防控檢查站,搭建臨時值班室,安排“兩委”成員分兩組,24小時值守。

7名基層抗疫黨員幹部、群眾上榜“臨沂好人”

  黃濤:抗疫赴前線 應急保障做後勤

  疫情發生後,市應急管理局工作人員黃濤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主動請纓,參與防控,每天工作14個小時以上。物資保障雖不在防疫前線,黃濤拿起筆桿子,客觀總結工作、精準研判,疫情處置提供科學、準確的物資保障數據。在沒有相關業務知識背景和工作經驗的困難條件下,黃濤邊學邊幹,顯現出了較高的協調能力和工作水平。

7名基層抗疫黨員幹部、群眾上榜“臨沂好人”

  宋增見:盡全力守護村民健康

  身患尿毒症多年,蒙陰縣舊寨鄉杏山子村鄉村醫生宋增見每週要進行3次血液透析,但在疫情面前,他毅然衝鋒在前。他挨家挨戶走訪、測量體溫、詢問症狀、告知消毒措施,晚上回家後,宋增見堅持仔細地整理一天測量的每一個人的體溫、症狀。

7名基層抗疫黨員幹部、群眾上榜“臨沂好人”

  

楊茂凱:用志願服務譜寫動人樂章

  疫情面前,蘭陵縣愛心協會會長楊茂凱組織150多名愛心志願者在各自村莊社區執勤、組織消殺、發放口罩、幫困難家庭義務跑腿購買生活用品。他身先士卒揹著幾十斤的噴霧器走街串巷、登樓爬高進行全面消毒,消毒面積達10萬平方米。雖然沒有赴湯蹈火、轟轟烈烈,但楊茂凱默默當好“幕後工作者”,為疫情防控貢獻光和熱。

7名基層抗疫黨員幹部、群眾上榜“臨沂好人”

  蔡向雲:帶頭穩住江南“菜籃子”

  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作為蘭陵縣駐蘇流動黨員黨委書記的蔡向雲組織發動廣大流動黨員和經營戶積極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線。

  在貨運不暢的情況下,蘇州南環橋市場的近萬名蘭陵藉蔬菜經營人員在蘭陵縣駐蘇流動黨員黨委的領導下,在穩定蘇州菜價,保障市場供應方面起到了先鋒模範作用。

7名基層抗疫黨員幹部、群眾上榜“臨沂好人”

  季大勇:推動沂蒙鄉村振興的尖兵

  市市政工程建設處市場監管科科長季大勇,兩次主動請纓擔任第一書記。

  在平邑縣仲村鎮興合村兩年任期,為該村投入物資330餘萬元,其中,個人捐贈20餘萬元。在平邑縣地方鎮九間棚村,他牽頭申報、爭創市級以上重點項目和榮譽等10餘類、30餘項。

7名基層抗疫黨員幹部、群眾上榜“臨沂好人”

  趙文爭:高唱勤勞歌 腳踏奮鬥路

  郯城縣馬頭鎮村民趙文爭趙文爭帶著一臺老掉牙拖拉機開啟了創業之路。見不得土地撂荒的他,承包面積越來越大,畝產量逐年上升,十多年來累計為國家貢獻糧食1000萬斤,成為遠近聞名的種糧大戶。他致富不忘鄉親。敬老院和貧困大學生、受困群眾家裡都有趙文爭的身影。

7名基層抗疫黨員幹部、群眾上榜“臨沂好人”

  董西蘭:16年用愛撐起一個家

  2004年9月,丈夫王召江在外地出了車禍。雖然經過搶救保住了生命,但因脊椎受損導致高位癱瘓,脖子以下不能動彈,生活不能自理。年僅24歲的蘭山區義堂鎮營子村村民董西蘭看著躺在床上丈夫,想著自己8個月大的女兒,咬牙承擔起家庭的重擔。從丈夫出事到現在已經16年,董西蘭細心地守護著丈夫、照顧著女兒。

  臨報融媒記者 褚菲菲 英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