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中華航空”之後,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又盯上“中華職棒”

在臺當局“行政院長”蘇貞昌允諾努力著手替華航改名去掉“CHINA”後,“中華職棒”可能也要跟著改名。蘇貞昌昨在“立法院”備詢時被問到,中華職棒英文名字“Chinese Professional Baseball League”,已讓外媒誤解為中國大陸,這個名稱是否該改掉?蘇貞昌答覆,如何讓全世界看到臺灣與中國(大陸)不一樣,確實非常有必要。但是中職表示,改名需要各球團討論通過後,再開大會通過,況且國際對中職品牌熟悉度高,很清楚是在臺灣。

繼“中華航空”之後,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又盯上“中華職棒”

臺灣中華職棒在12日展開球季,成為全球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以來,首個恢復比賽的棒球賽事。美籍體育記者Jared Carrabis在推特發文指出,“這場棒球賽在中國,讓我們看見希望”。

“立委”陳椒華昨在“立法院”總質詢時表示,臺灣用華航送口罩,結果讓海外誤會臺灣口罩是中國大陸的,而且,現在全世界只有臺灣還在打職棒,結果也被誤會是中國大陸在打職棒,這些名稱是否都應改掉了?蘇貞昌答覆說,如何讓全世界看到臺灣與中國不一樣,確實非常有必要。

綠營搞飛機 假議題玩老哏

全民抗“疫”之際,“綠委”倡議華航改名,林佳龍、蘇貞昌先後“贊聲”。疫情當前,民進黨挑動華航改名的敏感神經,既無助抗疫,也無益臺灣團結,更坐實“以疫謀獨”,激化兩岸對立,粗暴的手法,不只會傷害臺灣好不容易獲得的抗疫美名,也會讓臺灣當前些許的國際空間,陷入困境。

“華航改名”其實是被政客玩到老掉牙的假議題。2006年陳水扁就曾主張華航改名“臺灣航空”或“福爾摩沙航空”,後因牽涉國際航權、商標等複雜問題,且華航工會估計光牽扯烤漆、人力、商標等成本,超過新臺幣10億元,最後不了了之。2016年7月、2018年6月,民進黨都有人重提華航改名,最後同樣無疾而終。

前3次華航更名,都喧騰一時,結局都在國際現實、商業利益等最實際考量下,成了綠營關門自爽的政治鬧劇。這次難道會因臺灣防疫表現高於國際水準且捐助口罩,國際上就會配合華航改名?

不談華航是上市公司,更名將損及多少股東權益,接著冠上“中華”2字的公民營事業,是否要全面更名?與其如此,既然民進黨完全“執政”,何不大膽修憲變更“國號”?這正是國民黨嗆“笑你不敢”的原因。

所謂“當家不鬧事”,當嚴峻疫情不知何時緩解,政客卻操作改名的假議題,除了在520臺當局改組之際搏版面或求上位,不僅無助,甚至有害抗疫、島內團結以及臺灣有限的國際空間,難道不心虛?

綜合臺灣媒體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