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千重浪》後感

在我少年時代,曾經讀過一本年代感很足的小說,書名叫《千重浪》。作品中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生活氣息以及鮮活的人物特點使我連著看了兩遍,所以二十多年過去,依然記得這本書,依然能感受到當時看小說時那種澎湃的情緒。

小說《千重浪》後感

這部長篇小說,寫的是轟轟烈烈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開展前後東北某地鐵嶺大隊依靠集體經濟辦農業機械化的故事。書中寫了這個大隊黨支部帶領廣大黨員、幹部和革命群眾,遵照毛主席關於“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的教導,發揚大寨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依靠集體經濟,實現了農業機械化。作者滿懷革命激情,塑造了老支書洪長嶺和復員軍人方亮等一系列無產階級的英雄形象,他們以黨的基本路線為綱,發揚反潮流的大無畏精神,同黨內錯誤路線、同自發的資本主義勢力和一小撮階級敵人展開了波瀾起伏、錯綜複雜的鬥爭,終於在文化大革命的烈火中取得了勝利,從而熱情的歌頌了人民群眾極大的社會主義積極性和無限豐富的創造力。

小說《千重浪》後感

小說從各個方面展示了我國社會主義農村欣欣向榮的美好圖景。

從明天開始,我每天會轉載一段上來,讓和我同齡的朋友以及願意瞭解的小夥伴們一起重溫那個時代的烙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