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覺寺是乾隆為自己建的寺廟


正覺寺是乾隆為自己建的寺廟


正覺寺是乾隆為自己建的寺廟


正覺寺是乾隆為自己建的寺廟

乾隆曾自己總結一生有“十全武功”,自詡為“十全老人”。一些外國藩王和使臣也尊奉他為文殊菩薩,乾隆開始還有點謙虛,但時間長了,也覺得自己和文殊菩薩差不多。所以就在圓明園和承德避暑山莊各建了一座文殊亭,乾隆也常以文殊菩薩下凡人間普渡眾生自居。圓明園的文殊亭就在正覺寺內。

正覺寺位於綺春園正門西,佔地面積1.266萬平方米,建成於乾隆三十八年(1773),是綺春園中最大的佛寺,也是圓明園中唯一一組獨立通向園外的景區。

正覺寺山門為三開間,門外簷石刻乾隆御書漢、滿、藏、蒙四種文字的“正覺寺”匾,正覺寺山門東、西建有旁門一座,此山門只有在正覺寺舉行重大活動時才開啟,平時僧侶只能從旁門進出。山門殿塑有哼哈二將,形象威武兇惡。

進入山門後是天王殿,面闊五間,殿中供奉有大肚彌勒佛一尊,殿內東、西兩側是四大天王塑像。天王殿前東、西建有鍾、鼓樓,樓前各立有旗杆一根。天王殿後為正殿七間,名曰“三聖殿”。殿前、後有廊,殿後有抱廈三間。殿前有月臺,殿內正中塑楠木三世佛雕像,東、西分別列十八羅漢彩塑。後抱廈內塑南海大士一尊。天王殿與三聖殿東、西分別建有配殿五間,均為喇嘛住房。

正覺寺的最後一組建築,為二層七間的後罩樓,名曰“最上樓”。曾親眼見過正覺寺最上樓內佛像的金勳先生在後來的記載中寫到“最上樓下層中間供奉五方佛,身分五色,皆像如來佛容顏。正中一尊為黃色,東稍間一尊為綠色,西次間一尊為紅色,西稍間一尊為白色。西板牆設羅漢床一,為章嘉呼圖克圖座位。西山置一排經櫃,內藏四體字經文”。五方指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最上樓東、西各有五間配殿,為僧侶住房。

廟裡最突出要數文殊亭,也叫“殊像閣”“文殊閣”。位於“三聖殿”北,“最上樓”南,是一座八方重簷的亭子,外簷懸掛“文殊亭”匾。亭內有神臺,高六尺,為長方形漢白玉須彌座,須彌座上置一木雕文殊菩薩騎獅像,據說文殊菩薩是照乾隆皇帝相貌塑造的。獅高一丈四尺,文殊菩薩為楠木雕刻,高三丈。左右立二站童,東為黑獅奴,虯髯捲髮,手持青獅纏繩,傳說此人為夕陽回回。右為韋陀,身披甲冑,神態威武(也有傳說此人為乾隆侍衛白大將軍),持棒侍立,二像皆高八尺。

1860年及1900年,圓明園兩度罹劫時,因正覺寺獨處綺春園牆外而倖免於難。據說該寺曾一度為義和團所佔用。民國初年,被北洋政府代國務總理顏惠慶購作私人別墅,後又轉售清華大學為教職員工宿舍。20世紀70年代被北京長城鍋爐廠進駐,2001年底,才正式被圓明園管理處收回。寺裡原存990平方米古建築現已全面修繕,並將文殊亭改建為重簷。

現在,這裡也是圓明園進出通道之一,“三聖殿”也經常組織類似《圓明園匠作則例》《圓明園流散文物展》《圓明園歷史文化遺產展》等展覽,遊客可在從中瞭解正覺寺及圓明園修繕保護成果,以及歷史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