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必勝#,不要放鬆找出病源

抗擊新冠病毒已經有一個多月了,自1月24號有統計數據以來,當時的確疹大概190多例,到今天(今天2月28日7:30分鐘累計確診78959例,現有確疹40021例,疑似病例2308例),由2月17號新增確診每天開始下降,今天(今天2月28號7;30分鐘)新增降至329例,治癒人數36157人,同比增加3626人,治癒人數大幅上升,數據證實拐點已經來臨。是疫情以來新增最好的情況。但是對於這個病毒的病源還沒有最終確定。開始報道是由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周邊的人感染開始,逐步漫延到武漢全市、湖北省及其他地區及全國。現在世界上日本、韓國、意大利、伊朗等國家也出現漫延和接近暴發,甚至美國也發現在擴散......。昨天(2月27日),鍾南山院士說,原來以為這個病源以為是中國的,現在外國有些國家也發生了新冠病毒,還不能確定是病源是哪一個國家開始的。

1,華南海鮮批發市場是最先出現的地方嗎?

這是最早華南海鮮市場周邊出現了一些感染人群,隨著感染人數越來越,並且逐漸向附近人群擴散,到1月19號人數達到190多人,武漢市及湖北省開始引起重視,並於當日開始統計數據並公佈於眾。

人們開始並未注意到事情的嚴重性,以李文亮為首的八個同志各自在“自謀體”上發文,揭秘不名新冠病毒感染性及無有效治療的藥物,結果遭到警誡,並視為謠言在謀體上宣佈,延誤了治療和控制時間,使疫情迅速蔓延。幸虧鍾南山院士宣佈新冠病毒可能人傳人,迅速引起中央領導重視並接著採取緊急措施,全國統一支援湖北武漢並得到有效控制。

2,國處流入的可能性有多大?

世界上韓國、日本、伊朗、意大利等國家相繼出現新冠病毒的感染,而且他們國家最近兩天的確疹病例比中國增加的還快,還多,不能排除這些國家的感染者無意中將病毒帶入中國。因為,初始感染人都沒有體會,一有感覺就是重症的佔比大。

近日廣州日報【鍾南山將為歐洲介紹中國經驗:這是人類的病,不是中國的病】鍾南山說,中國增加病例已經少於國外增加病例,韓國、伊朗、意大利,他們增加非常快,可能中國的做法對他們有一些啟發。“我應邀這週末為毆州呼吸學會介紹中國經驗,這是人類的病,不是中國的病。”,這就是充分說明這個新型病毒病源的複雜性。

這個病毒是自2003年非典以來發病最快、傳染最快、治療最難的一種病毒,開始並沒有有效治療藥物,最好的辦法就是採取武漢市封城隔離措施,儘管如此,無論是確是疹數量還是死亡數量都超過非典時期的數量數倍。因此,找出病源是必須應該完成的任務。

3,美國流入的可能性有多大?

最先是美國的流感暴發,他們國家於2019年11月就開始流感已經發現,到現在已經感染了2800萬人,重症20萬人,死亡1.4萬人。這其中有很多就是新冠病毒,因為,流感病毒與新冠病毒有高度的相似之處,他們開始都是作為流感治療和確認,只到2月末3月初才檢測出有很多新型冠狀病毒。那麼誰能保證他們的病毒不會流入中國呢?

美國《華爾街日報》辱華文章“中國是亞洲的真正病夫”,引起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憤怒、反對和遣責。以上中國人民抗擊肺炎的鐵的數據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發生新冠病毒的事實,正是打臉巜華爾街日報》的有力證據,而且,美國的流感感染人數達2800萬人,重症患者達20多萬,死亡人數1.4萬人,美國政府確熟視無睹,特朗普還非常輕鬆地說美國人未感染。據相關報道,美國的流感人群中也有很多新冠病毒感染者,而且新冠病毒與流感病毒有高度的相似之處,為什麼美國政府不重視呢?他們沒有把人們的生命當成大事,他們只重視選票和個人利益。

關於新冠病毒的病源,中國是一個仁慈的國家、是一個仁義的國家,中國政府還沒有指責過美國,而是全力以赴以人民的生命為重點加以治療和防控,難道這個病源就完全與美國無關嗎?美國可以完成脫離關係嗎?你的2800萬感染人群中有新冠病毒感染者,難道不是事實嗎?

二,俄羅斯謀體揭露是美國人所為,是真的嗎?

俄羅斯的相關謀體發文認為是美國人對中國人的基因戰爭,目的是拖住中國快速發展的經濟。美國政府立即出來辯護,攻擊說俄羅斯控制的70多家世界謀體是造美國的謠言,俄羅斯出來說,你美國一直在研發基因武器,難道就沒有人要試一下嗎?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同情和支持中國抗擊肺炎的行為,僅獨有美國巜華爾街日報》還發辱華文章,巜華爾街日報》是美國統治集團的喉舌、是華爾街財團的喉舌,在別人遭到重大疫情時還落井下石,這是人乾的事嗎?

雖然現在沒有證據證明俄羅斯的謀體的觀點是否正確,但是,美國最近,在中國舉國抗擊病魔期間,他們的軍事力量一直在東海(臺灣周邊),及南海挑釁,美國政府及其巜華爾街日報》所作所為,難道是一個值得人們信賴的國家嗎?你們的行為難道不值得懷疑嗎?

總之,對於新型冠狀病毒的病源一定要找出來,只有找出病源才能制定最好的預防和治療方法。並且也是防止下次再發生的新型病毒的一種預研工作。人類與各類病毒的戰爭也許還會有很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