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情深,莫過如此: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

福建 江南胡楊

著名女作家畢淑敏曾在《孝心無價》一文中這樣寫道:“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但她又接著寫道:“可惜人們都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在生活中,有許多當兒女的明白了悟了“大愛在當下,行孝當及時”的道理,於是,許多感人肺腑的念親恩、行大孝的新聞故事便在人間悄然誕生了。

01這一抱,情深似海


218年12月16日,雲南麗江新田村的文化扶貧演出期間,一位頭髮半白的男子懷抱白髮癱瘓母親開懷大笑的照片引起廣泛關注。他滿含笑意,眼睛快眯成了一條縫,而他懷裡白髮蒼蒼的老人正專注地看向舞臺。

照片裡的這一幕發生在麗江市永勝縣仁和鎮新田村“送戲下鄉,文化惠民”的活動現場。這名男子名叫楊葉紅,46歲。他懷裡是癱瘓一年的母親楊發宗。他告訴後來來採訪的記者說,由於場地臨時設在村內的一個小廣場,觀眾只能坐硬板凳,自己癱瘓的80歲母親沒辦法坐穩,他便將其抱在懷裡,觀看完了兩小時左右的文化扶貧演出:“不抱著怕她摔倒,抱著她肯定會舒服些。”

楊葉紅的母親楊發宗今年80歲。年輕時,在一次外出做工的時候腰椎受過傷,就此落下病根,平常還有支氣管炎,不能經常出門。在今年2月春節期間,楊發宗癱瘓了,楊葉紅為了照顧她,辭職在家近10個月。12月初,楊紅葉得知紅月亮藝術團要到村裡進行文化扶貧演出,便抱母親前去,母親看完後“一直樂呵呵的”。 楊發宗說自己活到80歲能看到這樣的演出,真的很高興。對於楊葉紅抱著母親出門這件事,新田村的村民們都習以為常。

而每晚,楊葉紅都會起夜幫母親揉背,還選擇最易消化的食物,小心翼翼地喂自己的母親。他平時為母親採草藥泡腳,在她不舒服時為她按摩。楊葉紅偶爾會在村裡做每小時8至10元的鐘點工,但談及照顧癱瘓母親,他覺得“再苦再累也必須孝敬老人”。

這一深情的擁抱,就此溫暖了這個寒冬。

02這一騙,催人淚下


這是世間最美的欺騙:31歲兒子穿高中校服欺騙痴呆母。

要不是因為手機丟失又被好心人撿走,31歲成都男子王強(化名)堅持三年穿高中校服,每天與母親視頻聊天讓人淚目的暖心故事未必會讓他的同事們知道。但在這件事被披露之後,他們終於理解了王強平時一些讓外人難以理解的生活習慣——比如,他很少加班,但是到公司非常早;每天晚上總有1個小時手機是處於飛行狀態……

原來,三年前,王強的母親因患有阿爾茨海默氏症,記憶永遠停在了他的高中時期,為了讓母親開心、放心,今年31歲的王強開始扮演高中時期的自己。王強每天晚上還會穿著自己高中時候的校服和母親視頻。他每天穿的那件高中校服也陪伴著他從二十八歲穿到了三十一歲。他表示:“校服現在穿著都有點小了,但是沒辦法,還是要穿,穿著才像高中生。”

這一做,就做了三年——他每天準點給母親彙報自己的“高中生活”:六點半起床,晚上九點半下晚自習,十點半左右寢室熄燈睡覺。在視頻的這一個小時裡,為了避免被人打擾,王強把手機調成了飛行模式。

對於這樣每天和母親的交談,王強表示並沒有覺得很枯燥:“除了每天的上課內容,還會講講考試和高中生活裡的一些其他經歷,其實挺有意思的,每次回憶起高中時期的生活,一起讀書的玩伴,自己也很懷念和開心。”

孝心有好報。同一個園區工作的李女士從同事口中知道這件事後,認識了王強。她從小細節體會到了他這個人的好,現在成了王強的女朋友。

欺騙肯定是不對的。但是,有時對父母善意的欺騙,卻又是一種愛和孝順的體現,是一種美麗的欺騙。

生活,有時就是善意的謊言。

03這一跪,感天動地


2016年2月10日晚,在山東淄博火車站內,一位男性旅客在前來送別自己的父母面前突然跪地不起,並對著父母磕起了頭,而一旁滿頭白髮的老父親則伸手抹著眼淚。

跪地男子張某某當時46歲,家在淄博,但在北京工作。他有個大哥在杭州工作,80歲左右的父母是典型的“空巢老人”。在此之前,他之前已經四年沒回家過年,家中小孩也四年沒過來看過爺爺奶奶。由於正月初四就要上班,張姓男士於初三晚上乘坐G200次列車回北京。10日(正月初三)晚,當他在淄博站準備乘車離開父母時,面對前來送站的老父母,加上之前喝了點酒,自覺愧對父母,情不自禁地長跪不起,以致誤了車。最後,淄博站工作人員幫他改簽了淄博至北京的Z8次列車……

這一跪,雖然讓他誤了車,卻感動了無數人。

04一份愛,無以回報

幾年前,我的一個姨姨以高壽去世。她癱在床上好幾年,表哥也端屎端尿侍候了好幾年。姨姨去世那天,五十多歲的表哥哭得非常傷心,有人不解,表哥卻抽泣著說:“我以後再也沒有娘啦!想伺候她也沒有辦法伺候她了。”

那一刻,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愴湧動在他的心裡。

榕城福州,有個八十歲老人一直自己照顧著已過百歲的母親。別人說他累,他卻說:“我八十歲了,還有媽媽叫,這是多大的福氣!”

賈平凹四十歲以後才覺出自己不是一個好兒子。他表示在人生的幾十年裡追逐事業愛情,靠著給母親寄錢來尋求自己的心理平衡,“母親對我的好使我不覺得了母親對我的好,當我得意的時候我忘記了母親的存在,當我委屈了就想給母親訴說,當著她的面哭一回鼻子。”

父母,從不計較兒女對自己有多少的付出。他們只是全身心地付出,愛著兒女。時光飛逝,父母漸漸老去,步履蹣跚,但是,只要他們還在,孩子就有家,就依然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和心肝寶貝。他們,也值得兒女去孝順贍養。

前央視記者、主持人張泉靈曾做過一個關於中國空巢老人家庭比例的話題調查,調查採訪的過程中,她也發現了這個問題——很多老人的家裡都有一種“老人味”。她不知道這種味道是怎麼產生的,後來跑去問醫生,醫生也沒說出個所以然。後來,她在北京東城區一戶人家做採訪的時候,終於忍不住問了一位老太太:“您多久洗一次澡?”老太太遲疑了片刻,緩緩說道:“我啊,儘量不洗澡,一個人在家,人老了,洗澡是最危險的事,萬一摔了呢,我這後半輩子,給孩子多大負擔呢,我自己的生活怎麼辦呢?”張泉靈在一檔節目中說出這段話後,觀眾和嘉賓全聽哭了。

為了不麻煩孩子,許多老人家竟然不敢洗澡,儘量不洗澡!而這,正是成為他們身上出現老人味的一個重要原因!

張泉靈在節目裡還提到,在2010年以前,中國的空巢老人數量大概是百分之三十幾,到如今這個數據超過了50%,而根據嚴格的科學測算,到2030年的時候,這個數據大概會飆升到90%。屆時,有90%的中國父母需要離開子女,獨自生活。他們可能病了也不會告訴子女,甚至,就像前面那位老人一樣,連最起碼的洗澡都不敢。

這是多麼沉重的一個現實!

愛爾蘭著名詩人、劇作家和散文家威廉·巴特勒·葉芝曾於192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一生愛慕的女人叫茅德 · 岡,他的名作《當你老了》就是為她而寫。他愛她“衰老了的臉上痛苦的皺紋”。

絲絲白髮兒女債,歷歷深紋歲月痕。作家龍應臺當年在散文《目送》裡寫下一句話,曾感動無數人:“所謂父母,就是那不斷對著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人。”

確實,他們愛你如生命,在力氣耗盡之前都把愛孩子當作本能。

這一份愛,我們所有人都無以回報!

因此,願所有為人子女者,都能愛自己逐漸老去的父母,愛他們“衰老了的臉上痛苦的皺紋”……

而陪伴,就是是對父母最長情的告白。就是最好的行孝。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父母在身邊,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世間情深,莫過如此: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