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大戲:孫正義逼宮WEWORK,想要開除創始人

“法國大革命,國王和王后被砍了腦袋!”一百年前,袁世凱逼宮時用這句話,嚇得清朝結束了二百九十六年的統治。

“不罷免WEWORK的創始人,我們就停止投資!”而今,孫正義掌管的軟銀對WEWORK 下達了最後通牒。


據外媒報道,美國當地時間週日,四位知情人士爆料:

共享辦公空間巨頭WeWork的最大投資者、阿里巴巴的最大股東——日本軟銀集團聯合了其他董事會成員,正在探索罷黜該公司創始人亞當·諾伊曼首席執行官的職務。報料稱,WeWork的董事們計劃在本週晚些時候召開一次董事會,討論解僱諾依曼的細節,孫正義先生對此表示同意,還點了個贊。

年度大戲:孫正義逼宮WEWORK,想要開除創始人

亞當·諾伊曼:解僱公司的絕對控制人?是你老孫飄了,還是我亞當拿不動刀了?

據瞭解,雙方的最大矛盾點集中在 WEWORK 上市上。

上一次融資中,軟銀對 WEWORK 的估值是470億美元,在 WEWORK 效益不及預期的情況下,仍然追投了20億美元,總投資達到了160億美元。

但 WEWORK 的上市計劃並不順暢,接連爆發了估值腰斬、核心高管集體離職、上市再三延期的風波。

如果 WEWORK 以目前的情況強行上市,軟銀會產生鉅額虧損,所以軟銀希望能暫停上市。

但亞當的理由很“偉大”:給員工一個交代,堅持流血上市。

反正嘛,流的也不是自己的血,亞當已經套現8億多美元了...

於是,向來友善的孫老爺子也坐不住了,逼宮 WEWORK,啟動了創始人罷免提案。

年度大戲:孫正義逼宮WEWORK,想要開除創始人

孫正義:自己投的項目,可以含著淚追投,但不能流著血上市!

看到這裡,各位看官就要問了:這場價值百億的“逼宮”大戲誰會勝出?

要知道,罷免創始人這種大事,需要全體董事會成員的投票。

我們來看看WEWORK的招股書:

WeWork董事會共有七名董事,除了創始人亞當以外,還有軟銀、高盛、弘毅投資、Benchmark Capital、Mindbodygreen、Rhône,一共七個席位。


股票數量即投票數量,軟銀毫無疑問是佔據優勢。但創始人亞當玩了一手“ABC”股票。

其他股東持有的是A類股,1股享有1票投票權;而亞當持有的B類和C類普通股,1股享有10票投票權。(此前是20票,被董事會強制削減)。

劉強東和馬雲也用這種方法控制公司,保證對公司的絕對控制權。

按招股書來算,紐曼能控制 WeWork 總投票權的50%以上,

如果他高興,他可以解僱整個董事會。

年度大戲:孫正義逼宮WEWORK,想要開除創始人

亞當:ABC同股不同權,一票更比10票強!

理論上說,只要亞當不想辭職,任何人拿他都沒有辦法。

但軟銀有個殺手鐧:錢。

WEWROK 和京東一樣,在不斷的擴張中持續鉅額虧損。按照目前的財報,WEWORK 最遲將在明年年中耗光所有現金。

於是,事情變成了:

軟銀:要麼你辭職、要麼你停止上市!不然我就撤資,大家一起完蛋!亞當:好可怕的威脅...我就是要上市,我就不辭職!

怎麼算起來都是軟銀虧,投資人竟然成了弱勢群體。這讓人不禁想到了賈先生...

年度大戲:孫正義逼宮WEWORK,想要開除創始人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軟銀的逼宮計劃很有可能失敗。當然,WEWORK延遲上市也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這件事情告訴我們一些道理:

1、二房東迅速擴張的故事,在創業服務行業講不通。

這裡打個廣告,湖畔良倉依託雄厚政府、阿里浙大資源,提供場地、品牌、投資、培訓、資源對接等全面服務,歡迎入住~

2、創業者要從最開始就掌控公司的控制權。

具體可採用“股票代持”、“表決權委託”、“持股平臺”、“AB股”的方法控制股票。

也可以在融資協議裡寫明創始人的“一票否決權”,李彥宏經常用這特權;

還可以寫明“董事提名權”“董事長任命權”

這樣就可以保證創業者不會被“罷免”。

但如果項目實在不行了,還是放投資人一條生路吧...

如果您對文中的名詞表示疑惑,對股權問題不解,都可以在後臺諮詢小管家,有財務專家為您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