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首個“摘帽縣”赤水市:提升鄉村“精神內核”開展新時代文明改革

貴州省首個脫貧出列縣赤水市,面對脫貧後農村出現的精神匱乏、動力不足、文明缺失等現象,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改革,打通宣傳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鞏固脫貧攻堅成效、促進鄉村振興。

地處赤水大瀑布腳下的黎明村原是省級一類貧困村,但這裡的婚嫁支出一度節節攀升,“人情猛於虎”給貧困農民增加了更多負擔,低俗婚鬧之風蔓延也讓群眾深惡痛絕。

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改革中,赤水以村規民約遏制濫辦酒席,開展“花轎計劃”引導移風易俗。黎明村村支書王廷科說,脫貧攻堅讓村裡集體經濟壯大了,專門購置了喜慶的花轎,誰家有喜事無償使用,幹部和村民組成志願服務隊一起張羅、操辦,婚禮有總管、有轎伕、有司儀,既熱鬧喜慶又文明和諧,受到群眾歡迎和認可。

2017年10月,赤水市成為全國第一批、貴州首個脫貧出列縣。這座因中央紅軍“四渡赤水”而聞名的“黔北邊城”,累計投入388億元資金助推脫貧攻堅,減少貧困人口7495戶24120人,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14.6%降至2017年的1.95%,農村面貌發生根本性變化。

脫貧攻堅戰夯實了農村基礎設施和發展條件,也讓農民的腰包鼓起來,但物質條件改善的同時,農村在思想、經濟、文明、生態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

赤水市政法委書記高見說,比如農民生活習慣、農村人居環境還有待提升;群眾持續增收致富缺乏精準技術指導;農村文化活動匱乏,濫辦酒席、沉迷賭博、封建迷信等陳規陋習難以杜絕等。這些問題如果不能有效解決,不僅會使脫貧攻堅成效“打折扣”,更難以有效銜接和實現鄉村振興。

2018年8月,赤水市被列為全國首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改革試點,針對脫貧出列後農村面臨的新問題,赤水以“有效銜接鞏固脫貧攻堅成效和鄉村振興戰略”為主線,將文明實踐作為黨委加強農村基層建設的抓手,紮實做好脫貧攻堅“後半篇文章”。

以農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文藝活動為切入口,赤水市組建新時代百村講習隊、赤水大姐志願服務隊、“教育輕騎兵”、農技服務隊等志願者隊伍。

“說農民話、辦農民事、貼農民心。”赤水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楊葦亦說,在脫貧攻堅定期召開群眾會、院壩會的經驗基礎上,充分發揮村規民約和老年協會、計生協會、糾紛調處委員會、紅白理事會“一約四會”作用,群眾自己定標準、自己搞評比、自己做整改,持續整治濫辦酒席風、沉迷賭博風、封建迷信風、低俗文化風。目前,赤水除婚喪嫁娶和70歲以上“滿十酒”外,其餘酒席一律禁絕,家庭戶均人情支出下降50%以上。(王麗、李驚亞、劉智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