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畫——12-20世紀中國山水畫藝術展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中國人將山水作為審美對象有著悠久的歷史,古人常用美好的品行比德山水,因而山水之樂又被譽為“仁智之樂”。人們通過登高臨遠,澄懷觀道,靜照忘求的獨特方式,最終達到迴歸自然,與造化冥合為一的精神境界。這極好地詮釋了中國人特有的審美方式與精神旨趣,深刻地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特徵。

江山如畫——12-20世紀中國山水畫藝術展

“江山如畫”展通過展示山水畫中的名山、大川、名勝古蹟以及人們棲息居住的自然環境,來讚美祖國壯麗的山河,進一步展示中國山水畫藝術的審美內涵,讓全國乃至全世界觀眾從展覽中獲得視覺和精神的享受。展覽由登山、臨水、攬勝、棲居、臥遊五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登山

中原地平,偶有山陵,卓然而立,直插雲天。先人以為神蹟,敬山拜山,蓋出於此。

由拜山到登山,是人認知山,轉而認知自我的過程,人對山的情感,就像畫家畫山的視角,或平遠,或高遠,或深遠,高低有異,遠近有別,但終究延綿不盡,難以割捨,而所謂東岱宗,中嵩嶽,南岣嶁,西太華,北玄嶽,那些凝鑄為地標的名山,早已成為國人關於這片土地最溫厚的印象。

江山如畫——12-20世紀中國山水畫藝術展

江山如畫——12-20世紀中國山水畫藝術展

第二部分:臨水

水有清靈澄澈,潤澤萬物的特性,亦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寶貴資源。中國人好比德於水,亦期待人們向“水”學習君子之道。在山水畫史上,藝術家對長江、黃河、錢塘江、太湖、洞庭湖乃至東海等水系皆不惜筆墨對其進行描繪,留下了一幅幅、一卷卷的傳世傑作。

江山如畫——12-20世紀中國山水畫藝術展

江山如畫——12-20世紀中國山水畫藝術展

第三部分:攬勝

“名勝”一詞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歷史越久,積澱越深厚。這是人們對其寄予了美好與情感。經由歷代文人雅士對這些勝景的吟詠贊美,人文之脈得以傳承,勝景則愈加顯示出其生命力。諸如“燕京八景”“蜀中八景”“雁蕩八景”“江左名勝”等,都是在一定歷史時期形成的景觀,承載著一個城市或地區特有的文化和歷史記憶。儘管有的景點已經不復得見,我們尚可從繪畫中覓得其蹤跡,窺見其昔日風采。

江山如畫——12-20世紀中國山水畫藝術展


江山如畫——12-20世紀中國山水畫藝術展

第四部分:棲居

君子喜近林泉而居,畫家多依此意造景,常在畫中置村舍、茅屋、樓宇、林亭、溪軒、舟車、犬馬、人跡……這種種圖像顯示出畫中人物幽居山林,遠離塵煙的情狀。棲居的意味裡似乎又包含著某種出世與入世的徘徊,也彷彿暗示著古代文人出仕入隱的理想生活方式。棲居於山水間,他們會客、訪友、品茗、泛舟;他們讀書、嘯傲、鼓琴、觀泉;這一切活動發生于山水靈境之中。而置身於山水世界的人,又豈止是觀山觀水,更是藉此反觀自我內心,安頓自己的生命世界。

江山如畫——12-20世紀中國山水畫藝術展


江山如畫——12-20世紀中國山水畫藝術展

第五部分:臥遊

古人鍾情山水,卻常限於路阻或疾恙不可親至,於是納山水於卷軸間,不時展開圖卷,幽雅相對,坐在那裡窮究畫面上的四方遠景,觀看天際荒遠的叢林和杳無人煙的野景,這就是“臥遊”。造化萬千,取一時一景入畫。那些畫裡的山水,源於畫家的個人印象,也關聯著那些在歷史裡被建構的山水程式。

江山如畫——12-20世紀中國山水畫藝術展


江山如畫——12-20世紀中國山水畫藝術展

山水畫可寄託高雅的情趣,可滿足嚮往林泉之心,亦可以喚起我們對自然的熱愛,以及超邁凡俗的情懷。那些畫中的風景,那些高山翠嶂、江流巨津、茂林修竹、平灘遠渚,是畫家心中的,也是現實中你的或我的家鄉——祖國的山川。

展覽持續至2019年12月1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