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兩年,我又重新染上了買書癮

時隔兩年,再次收到網購的書籍,那種久違的帶著墨香的厚重感好親切,果然,我只對買書這件事情有獨鍾!

買書有癮,就像煙鬼戒不了煙,酒鬼戒不了酒。清代袁枚的《黃生借書說》曰:“書非借不可讀也”說的是借書不容易,借書者會非常珍惜這些機會,讀起書來也會很專心且有效率。實際上並非如此,所謂的“書非借不可讀”其實是古時候貧窮的文人買不起書的無奈之舉,如果有條件,誰也想有個大書房,上藏天文,下藏地理,中間藏世間歷史。

時隔兩年,我又重新染上了買書癮

說到《黃生借書說》,這裡面還包含一個有趣的小故事。有一天,黃允修(黃生,生:古時對讀書人的通稱)去袁枚家裡,想借一本《東坡七集》來研究一個宋詞,恰有赴京趕考的打算,同時想向袁枚借些銀子買書。

袁枚雖然很喜歡談吐不凡且求上進的黃允修,但袁枚有點小心眼,他怕黃允修一去不復返,何況能不能高中還兩說,所以就不想借他,但直接拒絕面子上又過不去,於是便大肆宣揚借書的重要性。說借來的書才珍貴,因為來之不易,所以讀起來才更加專心,晚上都能夢到書中讀的內容。還誇下海口,說如果借他的書回去讀,黃生定能高中!於是,一向崇拜袁枚的黃允修便只借了一大撂書回去,沒再提銀子的事。

最後黃允修確實高中了,但能起到影響作用的是黃允修對袁枚的崇拜,以及袁枚給的“必能高中”的鼓勵,而跟書是借來的還是買來的沒有絲毫關係。

在我看來,實際上應該是“書非買不可讀也”。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一本好書的產出是包含了作者畢生心血的,甚至是一生的閱歷,包括人生經驗、感悟、對生活的觀察、對某一領域的研究心得等,如此大體量的知識豈是幾天的時間就能夠吸收的!

時隔兩年,我又重新染上了買書癮

好書是需要細品的,甚至需要經年累月的反覆閱讀,每次讀都會有不同的感悟,每次讀都能發現新的知識點。我最不屑於那些“一年讀幾百本書”“如何提高讀書速度”的說教,這種走馬觀花、囫圇吞棗式的閱讀方式在我看來是對作者心血的踐踏。

讀書不能匆忙,如果太快,容易漏掉很多精彩。如果要讀得慢,品的細,那就得是自己的書,是自己的就不會著急還於他人。因此,書非買不可讀也。


應該是從2015年開始,買書的頻率逐漸增加。那時候住在10平米的小屋裡,有一個寬40cm,高106cm的四層小書櫃,橘色和藍色的櫃門以及木色的架子看上去很清新。我很喜歡那個小書櫃,裡面再放上喜歡的書,簡直完美。兩年之後,等我再次搬家的時候,我的那些書可能得需要三個這樣的書櫃才能裝的下了。

時隔兩年,我又重新染上了買書癮

另一個高頻率買書的時期是我離開北京回家鄉開店的時候,我開的是創意文具店,還連帶著出售一些書籍。一進店門就是那個大書架,寬度200cm,高度240cm,但書的數量遠遠不只這些,好多書是放在內間的。

時間一久,顧客都知道了書架上的書只是一小部分,所以來買書時基本不在門前的書架前停留,而是直接問具體的書名或是類別,有的懶得問就直奔內間,好像越往裡面的東西會越好,越隱秘的東西越有趣,知道這是人們共有的心理,所以也懶得阻攔,但大多數情況下進入內間的顧客都會無功而返,最後卻在門口的書架上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書。

我的書賣的並不多,因為暢銷書很少,主要按照自己的喜好買書,然後放到書架上,有人喜歡便買走,無人喜歡,它們依然是屬於我自己的。那段時間,買書的頻率遠遠大於賣書的頻率,賣出一本必須要補一本,沒賣出的時候看到自己喜歡的書還會買。

我倒是遇到過兩個跟我喜好相同的人,一男一女,年齡都不大,也是買書最多的人,男生喜歡東野圭吾遠勝過我,東野的全套書籍幾乎都是他買走的,有幾本還是替他現訂的。女生說,你這裡的書和文具我都很喜歡,看來我們意氣相投。聽到這樣的話,心裡一暖。女生溫婉安靜,柔聲細語,舉手投足間盡顯優雅,這樣的女子是我喜歡的類型,我更加明白了“以書會友”“以文會友”

的意義。

時隔兩年,我又重新染上了買書癮

我經常買書的地方有當當網、孔夫子舊書網、圖書批發市場(石家莊)。家附近的車站旁,每晚都有一位老爺爺推著三輪車賣書,他也是我時常光顧的對象。

依我的讀書速度,現在已擁有的書可能都夠後半輩子讀了,兩年前的某一天我突然意識到這一點,便下定決心,在讀完現有書籍之前不買書,也是因為生活上的變故導致經濟條件不再允許我為所欲為,所以近兩年,不只是在書籍上,在生活上的其它方面也一切從簡。

近日,我終於忍不住又買了3部書,樂黛雲的《漫遊書海》,李洱的《應物兄》上下冊,樊錦詩的《我心歸處是敦煌》。兩年前立下的“不把家裡的藏書讀完絕對不買書”的誓言終於還是被毀滅了,實際上是家裡還有好多書沒讀完,並且因為種種原因,已經有一段時間沒讀書了。

時隔兩年,我又重新染上了買書癮

近年來,網上流傳出很多關於買書的負面詞彙,如“偽文藝”“囤書癖”等,我也曾經懷疑自己是不是不正常,感覺如此頻繁的買書,如果不是太渴求知識了,就是內心過於空虛了。但想想每次收到書的喜悅,各類書籍慢慢爬滿整面牆壁的充實感,在溫暖的陽光下隨手拿一本書就能讀的滿足感,我又不太想去改變。

再去想想,大多數愛書之人好像都不能把所有藏書都讀完,能讀三分之一就算是很厲害了,那麼剩下的書,當然也不是就此束之高閣,而是等某個機緣巧合會派上用場。

有時也會想,這麼多書,如果都能讀完讀透,我肯定會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每當這個時候就會想,我到底該精讀哪個領域的書呢,然後就會把所有的書都歸一遍類,感覺這個領域不錯,那個領域也值得,原來自己的選擇都還不錯。

時隔兩年,我又重新染上了買書癮

有時拿起一本買了很久的書,會想起當時買書的情景,更能回憶起那個時段的生活,想起很多有趣有意義的事情和人,這種感覺非常美妙,就像是悲慘世界裡能夠療愈創傷的靈藥。我需要一個隱秘的自我治癒的空間,我需要那些書籍的陪伴,因此,時隔兩年,我又重新染上了買書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