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再窮,也不要讓孩子吃這3種苦,容易“記恨”父母一輩子

家裡再窮,也不要讓孩子吃這3種苦,容易“記恨”父母一輩子

很多人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為此有的人為了讓孩子的將來能夠有出息,從小就讓孩子吃苦,不過為了讓孩子將來有出息還能夠照顧年邁的自己,又會一直跟孩子說自己有多麼的艱苦,給孩子製造壓力。

家裡再窮,也不要讓孩子吃這3種苦,容易“記恨”父母一輩子

前段時間,看了一個紀錄片,裡面的父親為了讓孩子能夠上大學,變賣了家裡所有值錢的東西,並且自己每天打兩份工掙錢養家。

家裡再窮,也不要讓孩子吃這3種苦,容易“記恨”父母一輩子

但是他又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回報家庭,因此在孩子上大學的時候經常告訴孩子自己為了讓他上大學多麼不容易,而孩子因為這些話承受了很大的壓力,最終決定放棄讀書,而此時這位父親又突然大氣起來,說不管自己付出多少犧牲,也要讓孩子讀書。

家裡再窮,也不要讓孩子吃這3種苦,容易“記恨”父母一輩子

其實通過父親的行為,我們不難發現,他想要孩子上大學將來有所出息,有希望孩子將來能夠為自己著想,而這部紀錄片主要告訴我們通過窮人的思想來教育孩子,只會讓你下一代的目光變得更加短淺。

家裡再窮,也不要讓孩子吃這3種苦,容易“記恨”父母一輩子

所以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對“寒門再難出貴子”,其實很多時候父母早早的就把孩子將來的出路給堵死了,由於自己貧窮的生活環境,而影響孩子將來想要跳出原生家庭的想法,所以小愛媽在這裡提醒各位家長千萬不要用“窮教”的方法來教育孩子,除非你想讓孩子這輩子註定成為一個窮人。

家裡再窮,也不要讓孩子吃這3種苦,容易“記恨”父母一輩子

那麼怎樣才能培養孩子將來有出息呢?首先家長要讓孩子的內心擁有足夠的富足心態,那麼哪些方面不能做呢?

家裡再窮,也不要讓孩子吃這3種苦,否則註定一輩子都是窮人

1、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

孩子有父母卻過的像“留守兒童”一樣,這樣的孩子現在很常見,因為父母為了賺錢養家,長期在外地打工,因此教育孩子的重任只能交到家裡的老人身上。

家裡再窮,也不要讓孩子吃這3種苦,容易“記恨”父母一輩子

不過對於孩子來說,他的成長過程中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而物質上的享受則是次要的,如果孩子長期缺少父母的陪伴,那麼內心一定會變得十分敏感,甚至遭到同學的冷嘲熱諷,極易讓孩子的內心留下陰影。

家裡再窮,也不要讓孩子吃這3種苦,容易“記恨”父母一輩子

缺少關愛的孩子在生活上、成長的道路上往往要吃更多的苦,在本該開心的年紀卻承受著這個年紀不該承受的苦,一個人肩負這麼大的壓力,往往會缺乏幸福感與安全感。

家裡再窮,也不要讓孩子吃這3種苦,容易“記恨”父母一輩子

因此家長一定要注意,就算沒有辦法,只能在外地工作,也要每天和孩子進行視頻通話,讓孩子知道父母一直在想著他、愛著他。

家裡再窮,也不要讓孩子吃這3種苦,容易“記恨”父母一輩子

2、通過體罰讓孩子受皮肉之苦

有的父母再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認為“棒滾之下出孝子”或者“不打不成器”,因此總是對孩子又打又罵,還會對孩子進行體罰,認為這樣“打造”出來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家裡再窮,也不要讓孩子吃這3種苦,容易“記恨”父母一輩子

但實際上這樣做是會讓孩子產生心理不平衡,同時青春期將會變得更加叛逆,同時還會讓孩子的性格變得特別極端,不是特別暴躁,就是特別脆弱,因此家長一定要杜絕這種行為的。

家裡再窮,也不要讓孩子吃這3種苦,容易“記恨”父母一輩子

3、經常穿其他孩子的舊衣服

有的父母或者家裡的老人為了節省家裡的開支,便會把親戚家不要的衣服拿回來給孩子穿,不過有的孩子就會當場發脾氣,不要這些衣服,但是也有一些孩子比較懂事,雖然表面上並沒有表現出不高興,但是內心肯定十分不情願,甚至會產生自卑心理。

家裡再窮,也不要讓孩子吃這3種苦,容易“記恨”父母一輩子

有的家庭有兩個孩子的,讓二寶穿大寶的衣服確實會省不少的錢,同時也能省去挑衣服的麻煩,但是這樣做卻是對二寶的不公平,尤其是二寶是女孩的情況下,這樣做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審美,因此有女兒的家庭要一視同仁,給孩子挑選自己衣服的權利。

家裡再窮,也不要讓孩子吃這3種苦,容易“記恨”父母一輩子

對於男孩來說,經常穿別人的衣服,很容易讓他一事無成,比較男孩講究的是品質,穿衣品質、生活品質,經常穿別人衣服的男孩會覺得衣服只要能穿就行,並不會有別的要求,對生活也是一樣的,而一個男人失去了品質,那麼也同樣失去了打拼的動力,將來很難闖出自己的一片天,也就只能過著精打細算的日子。

家裡再窮,也不要讓孩子吃這3種苦,容易“記恨”父母一輩子

其實窮養孩子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並不是這麼個窮養法,上面這些苦不應該讓孩子在承受了,否則孩子將會

“記恨”父母一輩子。家長要學會用正確的方式教育孩子,對此小愛媽推薦《正面管教孩子的100個細節》,幫助家長更好地管理孩子。

家裡再窮,也不要讓孩子吃這3種苦,容易“記恨”父母一輩子

那麼孩子應該吃哪幾種苦?

  • 失敗的苦

人的一生輸的次數往往要比贏的次數多,而父母不僅要教孩子如何走向成功,還要教孩子如何面對失敗。

白巖松曾在《白說》上講述:每年都會招收幾所名牌大學的簡歷,而在挑選的過程中,選擇了一個不是很有序的女孩,因為他在簡歷中看到了女孩考驗受挫調整心態漫長努力的過程。

家裡再窮,也不要讓孩子吃這3種苦,容易“記恨”父母一輩子

白巖松感嘆道:“只有受到過很多表揚,卻也能經歷很多挫折的人,才能去面對前程未卜的人生。”

因此父母不要一味地告訴孩子怎樣才能贏,而是讓孩子知道勝敗乃兵家常事,淡然面對失敗,孩子的人生才不會再一次失敗中無法“站起”,吃得起失敗的苦,將來更容易成功。

家裡再窮,也不要讓孩子吃這3種苦,容易“記恨”父母一輩子

  • 讀書的苦

老人常說:“人這一輩子,吃多少苦,享多少福,都是有定數的。”

就像北大博士李琳成為南方醫科大學的教授一樣,擔任博士生的導師,學院給提供90萬的年薪,還有220萬的安家費,屬實令人羨慕。

家裡再窮,也不要讓孩子吃這3種苦,容易“記恨”父母一輩子

但她如今的成就正是曾經無數個奮鬥的日日夜夜所換來的,在這十幾年裡吃盡裡讀書的苦。

高爾基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讀書雖然無法直接改變命運,但是卻能夠改變人的思維,讓人擺脫窮人思維;讀書雖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卻是最容易走的路。

家裡再窮,也不要讓孩子吃這3種苦,容易“記恨”父母一輩子

有很多事情做完可能不會有收穫,而讀書不同,只要有一分耕耘,便會得到一分收穫。所以父母要捨得讓孩子吃讀書的苦,讓孩子知道讀書奮鬥的汗水,最後會成為他的底氣,成為他向上爬的階梯。

家裡再窮,也不要讓孩子吃這3種苦,容易“記恨”父母一輩子

想要讓孩子成才,那麼父母就要讓孩子多吃讀書的苦,對此小愛媽推薦一套孩子非常喜歡的書籍——《第一次遇見科學》,這是中國首套5~14歲前後兒童的系統性科學啟蒙教程,課程包含地球科學、物質科學、生命科學、社會科學等在內的96個主題。

家裡再窮,也不要讓孩子吃這3種苦,容易“記恨”父母一輩子

而這套科學啟蒙書籍的設計初衷乃是“希望給予孩子科學的啟蒙不是停留在寬而淺的知識,更要嘗試引領其認識少而深的概念。這樣做的目的是幫助孩子學習建立自己知識譜系的方法,進而真正認識自己,認識世界。”

家裡再窮,也不要讓孩子吃這3種苦,容易“記恨”父母一輩子

《第一次遇見科學》高清插圖

少年兒童出版社希望《第一次遇見科學》能夠重新定義科學啟蒙,讓孩子不再停留在寬而淺的知識中,引領孩子建立自己的知識譜系,進而真正認識自己,認識世界。

家裡再窮,也不要讓孩子吃這3種苦,容易“記恨”父母一輩子

據悉,從2015年開始,少年兒童出版社“十萬中心”就承擔了中央文化產業基金支持的青少年科學素養評估系統項目,而《第一次遇見科學》正是基於此項目中對國內外教育與認知領域的成熟理論的系統研究而發端,高度符合科學素養生成規律與青少年自然成長規律。

家裡再窮,也不要讓孩子吃這3種苦,容易“記恨”父母一輩子

我是小愛媽,6歲女兒的寶媽,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歡迎大家關注、轉發、點贊、評論,想要了解更多育兒乾貨,關注我,持續為您更新優質育兒秘籍!

家裡再窮,也不要讓孩子吃這3種苦,容易“記恨”父母一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