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的訂單經濟

中國經濟新常態下,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

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的訂單經濟

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中國的經濟總量不斷增大,站在更高起點上的中國,人口紅利逐漸減少、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增加、產能過剩等新問題紛至沓來,繼續保持雙位數的粗放增長,既做不到,也沒必要。

以鋼鐵行業為例。在產鋼大省河北,鋼鐵工業作為支柱產業,也是很多“鋼鐵人”的魂夢所繫。唐山一家鋼鐵企業的一位負責鍛造的老員工用肉眼就能辨別其他人用專業設備才能甄別的質檢問題。他說,自己在鋼廠幹了30年,再堅持幾年就能領退休金了,希望兒子能來接班。

然而,這位老員工或許沒有意識到,他所熱愛的鋼鐵行業,在蓬勃發展幾十年後,正步入一場悄然而至的冬天——原因主要是結構性產能過剩。

有數據顯示,中國粗鋼的產能超過11億噸,高居世界第一。但是,我國生產的鋼鐵多是粗鋼和螺紋鋼,產能過剩的同時每年還要從德國、日本等國進口1000多萬噸精鋼和特鋼。

一邊是高庫存難去,一噸鋼利潤不及一根雪糕;一邊是國產鋼材不能充分滿足經濟發展的用鋼需求,這就是中國鋼鐵行業面臨的尷尬。伴隨著價格大幅下跌,2015年中鋼協會員企業淨虧損645.34億元,虧損面50.5%。

去產能的任務迫在眉睫,行業轉型升級時不我待。

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的訂單經濟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種新型的經濟形勢就應運而生了,這就是訂單經濟。

什麼是訂單經濟呢?所謂訂單經濟是全社會消費者按照工作單位或者社區,組成消費合作社,每個人在消費之前,按照消費的內容、數量、時間,做好自己的消費計劃,通過消費合作社進行統計,統計結果公佈以後,在全社會進行招投標,同樣的產品,誰的價格最低,或者是同樣的價格,誰的產品質量最好,訂單就歸這個投標方。

訂單經濟的好處有以下幾方面:

1. 消費者買東西的價格比原來自己零售價購買平均可以便宜30%以上;

2.創業者在投資之前進行公平競爭,取得訂單以後就沒有投資風險了。

3. 消費者參與消費合作社以後,企業節約了廣告費、銷售人員工資、店鋪租金等大量費用,並且也避免了供大於求造成的浪費,所以在企業給消費者讓利的同時,仍然有很大盈利空間。

4.因為節約了廣告費、銷售人員工資、店鋪租金等方面的投入,這些人財物可以投入到其他更需要的產業。或者增加產量滿足大家的需要,或者縮短勞動時間,延長大家的假期。

訂單經濟是在全世界經濟危機無法解決並且愈演愈烈的情況下,進行的生產和消費領域的革命。

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的訂單經濟

因為訂單經濟是每個消費者自己給自己制定消費計劃,所以一方面最大程度滿足了消費者的需要,同時也儘可能地節約了資源、保護了環境。

訂單經濟和與之配套的酒店式家庭生活方式、圖書館共享模式消費,是由中國煙臺的經濟學家於慶飛先生提出的,實際上和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當中的統籌辦法是相同的,也是科學發展觀在生活方式方面具體化,目的在於解決中國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進退兩難的問題——人們希望不斷地改善生活條件和資源枯竭、環境汙染之間的矛盾正是訂單經濟所不迴避的。

基於此同,按照十八屆五中全會的戰略部署,訂單經濟裡所涉及的供給側戰略,共享發展理念等已經貫穿於“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之中。包括共享型經濟所涉及的訂單經濟已經是中國經濟新常態的發展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