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測試、新能源汽車檢測平臺、風動實驗......來看看這些汽車檢測“黑科技”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彭光瑞/文 中國汽研供圖

你見過用於汽車的風洞嗎?你知道真車側面碰撞試驗是怎樣的嗎?4月13日,由市委宣傳部新聞處、市經信委汽車處主辦,中國汽研承辦的中國汽研55週年媒體見面會召開,記者跟隨技術人員一起,走進全市最先進的汽車測試試驗場地,體驗汽車檢測研發“黑科技”。

碰撞测试、新能源汽车检测平台、风动实验......来看看这些汽车检测“黑科技”

見面會現場

新能源大數據聯盟

重慶成為全國首個分中心

4月13日上午9點,媒體見面會在中國汽研啟動。據中國汽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中國汽研已成立中汽院智能網聯公司,圍繞ADAS、i-VISTA示範區建設,完成5G自動駕駛運營基地建設,並進行商業化運營。此外,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和中國汽研籌建的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西南分中心也於2019年正式揭牌,成為全國第一個分中心,輻射西南乃至全國汽車大數據產業鏈。

隨後,記者參觀了新能源汽車預警監測平臺,該平臺依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通過搭建行業監管數據平臺,建立健全技術標準和測試規範,強化對新能源汽車在線監控與風險評估,以期推動行業管理規範化和合理化,提升產品質量,保障消費者利益,進一步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碰撞测试、新能源汽车检测平台、风动实验......来看看这些汽车检测“黑科技”

參觀新能源汽車預警監測平臺

據介紹,新能源汽車預警監測平臺,主要分實時監控、預警、統計分析和數據服務四大核心功能,構建“車-樁-人”完整的新能源生態數據鏈。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持良好上升勢頭,平臺接入量持續擴大,結合數據源渠道的拓展,未來可構建在產生豐富數據的同時,形成多端共聯的數據生態鏈。

該平臺將可為重慶市及更多的省市政府提供包含平臺監管,汽車、環保、交通、能源等領域相關的全面服務,提高和改善產業政策制定、交通管理和車輛安全管理效率。為汽車大數據的推廣及深入研究提供高端交流平臺。同時,強化整合新能源汽車大數據資源,為行業相關產品提供支持,推動汽車大數據產業發展。

平臺將數據通過感知、通信和決策系統的轉化,結合大數據人工智能,提升數據挖掘能力,為產業提供更加豐富的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出行、物流等系統化解決方案及增值服務,推動行業新標準建立和新技術研發應用,促進行業技術提升。

汽車安全指數

為消費者購車提供參考

上午10點,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一輛SUV徑直撞上了一輛小轎車,安全氣囊隨之彈出……

這並非一起真正的交通事故,而是4月13日在中國保險汽車安全指數(C-IASI)管理中心重慶測試基地中進行的一次車對車側面碰撞試驗。本次試驗為C-IASI側面碰撞工況研究項目試驗之一。本次測試為緊湊型SUV撞擊A級轎車的實車碰撞,試驗參考中國保險汽車安全指數測試評價規程及要求進行,碰撞速度為50km/h。

據介紹,中國汽研汽車安全技術中心擁有國際一流的汽車被動安全測評軟硬件實力並涵蓋汽車正向性能開發及道路交通事故研究能力。目前該中心主流汽車及零部件公司提供公告、研發、認證、驗證等全方位的服務。

2014年起,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指導下,中國汽研和中保研聯合開展研究,共同推出了中國保險汽車安全指數(C-IASI)。C-IASI體系技術研究工作組由主要保險公司、汽車整車企業、零部件企業、高校及相關研究機構共30家單位組成。為消費者選車購車提供參考,促進企業生產更經濟、更安全、更國際化的汽車。汽車安全技術中心在其中承擔了大部分測評和研究工作。

碰撞测试、新能源汽车检测平台、风动实验......来看看这些汽车检测“黑科技”

參觀EMC實驗室

研發測試能力飆升

籌建國家級氫能動力質檢中心

記者還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參觀了中國汽研風洞中心,參觀了氣動-聲學風洞、環境風洞及高低溫環境艙等先進汽車檢測、研發設備。

中國汽研正加快建設國內領先的汽車研發測試能力,2019年6月,中國汽研建成的中國中西部地區首座汽車風洞正式啟動運行,彌補了我國汽車空氣動力學試驗研究資源的不足,改變我國汽車工業核心資源與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

同年12月,國內第一座智能網聯汽車試驗基地-汽車綜合性能試驗道建成,智能網聯試驗基地正式運營,大大降低了試驗研究與檢驗檢測週期和成本,對提高我國汽車技術創新能力和產品性能質量水平,實現汽車強國戰略,將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此外,中國汽研正在積極籌建國內首個國家級氫能動力質檢中心以及長江經濟帶地區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綜合測試研發基地項目,力求消除該技術領域的空白,推動我國汽車新技術研發持續高質量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