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房有車有存款,為什麼還會“老後破產”?

並不是只有老人才考慮養老問題,等到老年再考慮就晚了,一個有遠見的人,會在今天做未來的安排,


有房有車有存款,為什麼還會“老後破產”?

前幾天放假在家的時候,栗子去看了日本紀錄片《老後破產》,看完後心情很複雜,彷佛看到了自己老後的樣子。


這部紀錄片主要是描繪日本老年人在居住、生活、醫療等方面遇到的窘境,悽慘情節遠超大家想象,可謂步步驚心。


他們年輕的時候也像我們一樣,認真努力工作,並且做好了退休後的儲蓄計劃,卻沒想到老後過得如此辛苦,印象深刻的是有位老爺爺很平靜的說:“如果錢花完了……我可能會考慮自殺。”

有房有車有存款,為什麼還會“老後破產”?

有房子,有車,有存款,為什麼還會“老後破產”?


錢不夠花、吃不飽飯、坐不起車、看不起病、無人照顧……聽起來慘不忍睹的情節卻是很多日本老人真實的生活,這一切悲劇的源頭,歸根到底還是沒有足夠的養老金。


知乎上有個問答:中國會步日本老齡化的後塵嘛?有人答道:

如果中國的老齡化只是“步日本的後塵“的話,那簡直是可喜可賀了,實際上現實遠比這糟糕的多。


有房有車有存款,為什麼還會“老後破產”?

從圖上可以看出,兩個國家的人口結構是非常相似的,日本目前的人口老齡化狀態就是中國20-30年以後的狀態。


再加上假設中國現有的養老制度和模式不變,全國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將在2035年耗盡,國內養老也會越來越難。


靠退休金滿足不了養老需求,即使養兒防老,現在有些孩子也靠不住,所以說到最後,養老還是要靠自己。

有房有車有存款,為什麼還會“老後破產”?


靠自己的第一步就是要有理財意識,但有時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理財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遇到3個問題:


1、想存錢沒有方法:很多人是活在當下喜歡花錢,80、90後的消費觀念更是以超前消費為主,面對各種誘惑,很難在銀行存下一筆金額足夠的養老金。


2、想理財沒有渠道:追求安全穩健的財富管理方法,但是增值速度越來越趕不上利率走低。


3、想投資沒有策略:高收益的投資往往伴隨著高風險,安全穩定的投資渠道越來越少。


其實這個時候,就可以選擇能安全地提供長期、穩定的現金流,還能保證收益、抵禦通貨膨脹的養老金產品,強制推動我們去理財。

有房有車有存款,為什麼還會“老後破產”?

而有著嚴格的監管與風險管控機制,穩列投資安全第一梯隊的年金保險,就可作為養老金的首選。
年金險是先交錢,過段時間保險公司再返錢的保險,在保障期內,保險公司定期會發一筆錢給我們,可能是每個月,也可能是每季度、每半年、每年。


它主要分為養老年金保險和非養老年金保險,對應的大額支出計劃分別是養老、子女教育等。


同時我們也要知道年金險的本質還是保險,有轉嫁風險的作用,主要轉嫁兩類風險:


長壽風險:防止“老後破產”,確保老有所依。
利率風險:年金險可以把每期可領取金額寫進保險合同,購買後確保可按照保險合同規定的金額領取年金,保證收益率。


有房有車有存款,為什麼還會“老後破產”?

因此,面對越來越難的養老,還是配置一份“養老年金險”比較好。

有房有車有存款,為什麼還會“老後破產”?


對於如何選購年金險,我們要了解一下它的具體收益,那麼就要先弄懂它的“預定利率”。


預定利率又稱定價利率,通俗來說就是保險公司提供給客戶的回報率,一般預定利率越高,就意味著收益率越高。


目前年金產品的最高預定利率為4.025%,但去年銀保監會發布通知,將預定利率從4.025%下調到3.5%,不少4.025%的產品已經停售。

有房有車有存款,為什麼還會“老後破產”?

雖然現在預定利率最高的年金險產品是4.025%,但真實收益率可能沒有這麼高,更應該關注的是它的內部收益率(IRR),一般算下來,IRR在4%左右的產品,都是不錯的。


至於具體怎麼選養老年金險,我們就應該回到自己的初心了,買年金險,是為了退休時有更多的穩定現金流,現金流越多,收益就越高,對我們就越好。


其次是什麼時候投保,當然是越早投保越好,資產配置、財富管理是一輩子的事,越早規劃對我們越有利。


在投保的時候,是有年齡限制的,一般是0-60歲,在這裡建議我們30歲開始投保。

有房有車有存款,為什麼還會“老後破產”?

再說繳費,有的年金險是躉交,也有分10年、20年交的,如果現在預算比較充足,可以躉交;如果經濟壓力大的,那麼分期繳費比較合適。


而養老年金的領取方式,一般會有按年、季、月領取,這個就按照個人需求設置就可以了。


選好了養老年金險,投多少錢要看情況而定,在保證生活正常的情況下,再確定購買養老產品的金額。
最後想說的是,並不是只有老人才考慮養老問題,等到老年再考慮就晚了,一個有遠見的人,會在今天做未來的安排,為了能在老年過得更體面,還是早做打算比較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