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精神|楊詩傑:當好防疫“勤務兵”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鐵科研院的戰“疫”工作一直未停止。為了保障一線工作者生活安全,後勤人員默默地奉獻著,為其提供堅實的後盾。

大年初三,中鐵科研院西南院辦公區的食堂已經升起了裊裊炊煙。在一群高大健壯的炊事員中,體格嬌小的管理員楊詩傑格外起眼。自2010年接手食堂工作以來,她立足工作崗位,服務幹部職工,用自己的勞動與汗水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撐起了後勤保障“半邊天”。

快速響應

當好“防疫勤務兵”

榜样精神|杨诗杰:当好防疫“勤务兵”

楊詩傑為食堂工作人員檢測體溫

自疫情發生以來,楊詩傑主動提出返崗,將員工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嚴把食材採購、加工、衛生環境消毒等各個環節,當好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的“防疫勤務兵”。“疫情期間,食堂要解決的不僅僅是員工的溫飽問題,保障員工的飲食安全更是責任重大,要努力讓員工吃得飽、吃得好、吃得安心。”楊詩傑說。

“你好,你們倉庫裡現在還有多少米呢?”“今天可以送貨嗎?”“鹽、生抽、雞精等調料現在有貨嗎?”……從1月27日起,楊詩傑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與合作供應商聯繫,提醒大家及時調貨、發貨並協調解決問題。同時,她迅速摸排食堂工作人員的假期去向及身體健康狀況,要求大家一邊做好個人衛生防護工作,一邊引導他們做好食堂各區域的消殺工作。在楊詩傑的合理安排下,兩個食堂區域的人員調派、食材配送、飯菜供應井然有序,為保障兩個辦公區的供餐做足了充分準備。

創新方式

讓就餐環境更安全

“你今天帶碗了嗎?”“帶了,帶了。”春節過後,防疫值班員工見面不是像往年一樣問候新年好,而是關切地詢問起同事們有沒有帶餐具。原來,為減少公用餐盤帶來的風險,食堂實行用餐人員自備餐具、專人打餐、派人取餐、分散就餐的用餐模式,最大限度減少人員聚集。

“請在門口等一下,一次只能進1個人。”“請排隊的各單位員工排開一點,前後間隔一米。”……每到中午12點,楊詩傑就在食堂門口維持秩序。

榜样精神|杨诗杰:当好防疫“勤务兵”

楊詩傑為各單位打餐

為進一步減少人員聚集,楊詩傑還建議各單位在員工自帶餐具基礎上推行分時段錯峰取餐。雖然食堂沒有了往日的熱鬧,但為大家帶來了更多的安全感。

“菜籃子計劃”

服務員工到“家”

“食堂服務一切以員工為出發點,疫情防控非常時期,為了讓大家儘量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地方,我們實施‘菜籃子計劃’。”楊詩傑說道。

據瞭解,食堂在以前預訂特色小吃外賣的基礎上,推出了毛菜、淨菜和套餐。毛菜是指未經處理的食材,在食堂購買後,下班直接拎回家;淨菜是指食堂按菜品葷素搭配、洗淨切好裝盒,回家可以直接下鍋;套餐是指食堂配好混搭套餐,應有盡有。

“我們把肉絲、肉片處理好,骨頭宰好,雞鴨魚清理好,就是要‘服務到家’!”楊詩傑說,為此,食堂到崗人員開會商量操作流程、研究菜品,保證從食堂出去的每一樣菜都保質保量。

無私奉獻

充分展現巾幗情

楊詩傑不僅在本職工作上勤勤懇懇,生活中她也是個熱心腸。

在瞭解到職工缺乏防護物資的情況後,楊詩傑積極發動親朋好友,想方設法為公司工會購置了5000個一次性醫用口罩等防疫物資,為公司防疫工作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看到“受疫情影響,成都獻血人數減少6成,血液儲備告急”的新聞報道後,她立即號召親朋好友行動起來,第一時間進行網上預約並參與義務獻血。

楊詩傑舍小家、顧大局,守紀律、講奉獻的精神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她也用實際行動發揮了一名後勤保障人員的職能,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著巾幗力量!(楊伊博 閔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