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了,活著的人收屍”,看5名老兵如何用一生踐行生死諾言

世界上的情有親人情、同學情、戰友情,人都言,最鐵鐵不過戰友情。

“死了,活著的人收屍”,看5名老兵如何用一生踐行生死諾言

老兵歐興田

歐興田至死為7名戰友守墓

看守安徽省固鎮縣淮北抗戰烈士陵園的是一位90歲高齡的老兵,他叫歐興田。一到逢年過節,歐興田就會挨個祭拜每一位戰友,為他們點上蠟燭。清明節時,他會在陵園呆上一整天,跟自己曾經並肩作戰的戰友說說話,與他們喝兩杯。

“死了,活著的人收屍”,看5名老兵如何用一生踐行生死諾言

老兵歐興田

“傷了,互相照顧;死了,活著的人收屍。”這是70多年前,歐興田與另外8個安徽青年在奔赴抗日戰場前立下的誓言,他們都將自己的名字刻在了手腕上。假如不幸戰死,希望可以通過名字來辨別身份。數次戰鬥後,歐興田成了唯一的倖存者,他建設了這座陵園,安葬了當年立誓的7位戰友(另外一人失蹤)和20多名烈士遺骸,還有2000多名抗戰英魂的名冊。自陵園建成那天起,歐興田就再也沒有離開這裡一步,守護他的戰友34年,至死方休。

歐興田,1925年生於固鎮縣任橋鎮清涼村,他曾經給張愛萍將軍做過文書。他當兵時經歷了幾十場戰役,腿部和背部都有傷痕,一句九死一生不為過。歷任部隊文書、參謀、軍委第一炮校行政科長等職。退休後享受師級待遇,他除了老家一套破舊的老房子外,再也沒有其他的財產。

歐興田的故事,被網民評為“中國好人榜‘誠實守信’中國好人”。2016年3月6日,91歲的歐興田因患食道癌去世,去尋找他的戰友去了。他留下遺囑,死後哪兒都不去,要在陵園內陪伴戰友。


“死了,活著的人收屍”,看5名老兵如何用一生踐行生死諾言

老兵潘長泰

潘長泰為無名烈士掃墓50年

抗戰老兵潘長泰回憶,1943年麥收時,一支八路軍分隊與前來他們村掃蕩的日軍打了場遭遇戰。兩名受傷的八路軍戰士被抬到在村南廟裡養傷,但不幸的是,兩人都沒能救過來。戰士犧牲後,被村民埋在了村頭,豎了木牌做標記。戰士是為保護他們村而犧牲的,潘長泰經常跟隨大人去給兩名異鄉烈士燒紙。1945年春節,17歲的潘長泰加入了抗日地方武裝博興縣獨立營。臨行他來到烈士墓前,許下心願:等打跑了鬼子,我再來看你們,我把你們的墳修得漂漂亮亮的。

潘長泰,1928年3月生,山東濱州市博興縣呂藝鎮王浩村人,1945年參軍。參加過南麻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及剿匪戰鬥。1952年復員,返鄉後,這位重情重義的老兵為了早年的承諾,不能讓這位烈士成了孤魂。為此,他自願為烈士守墓、掃墓。每年春節和清明,他都會用對待親人的方式,去拜祭這位無名英雄,燒些紙錢、敬杯清酒。這樣一堅持就是50年。

“死了,活著的人收屍”,看5名老兵如何用一生踐行生死諾言

老兵吳淞

吳淞削髮為僧為戰友守墓到圓寂

常德會戰期間,第10軍趕赴常德增援。在常德外圍與數倍於己的日軍激戰3晝夜,第10軍將士以慘重的代價攻克德山,全師損失慘重。戰鬥結束時,第9團第3營僅剩下吳淞和另外兩人。

1949年,吳淞為照顧老人脫掉軍裝回到故鄉。1959年,吳淞以歷史反革命罪被判處無期徒刑。1982年,改造了23年的吳淞刑滿釋放,這時他已經60歲了,靠做臨時工解決生計問題。1998年,看透世態炎涼的吳淞在常德石門夾山寺出家,法名來空。

2007年,抗日戰爭勝利62週年,常德召開了隆重的紀念大會,並且向部分抗戰老兵頒發了紀念章,老和尚說自己也是一名抗戰老兵,應該得到一枚紀念章,有關部門費周折給他申請到了一枚紀念章,當紀念章給他別在胸上的時候他突然仰天長嘆,放聲大哭。

常德會戰中,吳淞親眼看著1400名戰友壯烈犧牲,常德德山成了吳淞一生眷戀、掛念的地方。老和尚回到了他牽掛一生的德山,歸隱乾明寺,為犧牲的戰友守靈、超度20年,直到他生命96歲圓寂。他用行動兌現了他“生則為陣亡戰友守靈,歿將給當年兄弟為伴”的誓言。

“死了,活著的人收屍”,看5名老兵如何用一生踐行生死諾言

李鳳林一留就是一生

常德保衛戰中,第57師500多人炮兵團最後僅剩十幾人。團長金定洲下令把僅剩的8門大炮拉到一起,他悲情地說:“常德已失,這些大炮拉不走,也不能落在日本人手裡,只能炸掉。”對炮兵來說,大炮就是他們的命根子,要告別這些親密的“戰友”,許多人都流下淚水。士兵點著導火線,就在導火線快要燒完的時候,幾個老兵突然衝了過去抱住了大炮,隨著一陣巨響,老兵和大炮一起被炸得粉碎。500多人的炮兵團,僅剩9個人,其餘的人全部犧牲。李鳳林親眼目睹了這一刻,當場暈了過去。

戰場倖存者李鳳林老家在東北,那裡還有他多年思念的父母兄弟,但他選擇了留在常德。他說:“這裡有我的弟兄們,有我的炮。我不能走,我走了,誰來陪他們呢?”

這一留,就是一生。

“死了,活著的人收屍”,看5名老兵如何用一生踐行生死諾言

老兵韓存灼

韓存灼為戰友守靈40餘載

96歲的老兵韓存灼每3天清掃一次靈堂的地面,每10天擦拭一遍靈牌。“擦靈牌是我最喜歡做的事,現在身子骨不行了,只能每十天才能擦一次,我得讓我的兄弟們乾乾淨淨的。”在這位老兵的記憶裡,“戰友們都犧牲了,很多人連後代都沒有,所以我要守護他們。我要守護戰友到走不動的那一天,希望有一天我不在了,還有人能夠繼續守護他們。”這位老兵說。

1943年,韓存灼加入了嶧縣武工隊,任抗日遊擊小組組長,襲擾日軍,為武工隊蒐集情報。解放後,韓存灼回到村裡務農。當鄉里建了烈士紀念堂後,他主動要求為烈士守靈,這一堅持就是4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